張瑞華
摘 要:有機化學包括通過認識有機物、烴和鹵代烴、烴的含氧衍生物、生命中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進入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時代等內容,來對化學有機物進行全面了解,同時認識到有機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和社會發展中所占的地位。不過在現實課堂上學生們對它的學并不是太樂觀,有的同學甚至對它不懂或感到抵觸。通過與學生的一次交談,了解了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多遇到難點,并且根據分析結果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時提出的相應的解決對策,其主要是為了提高當前中學化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有機化學;學習效率
由于社會的發展帶動了教育體制的改變,因此各界對教學質量的關注也是日益加大。老師的教學壓力也隨即上升,教學模式已經由過去的傳統形式逐漸改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合理地利用學生的“學”來指定老師
的“教”。
一、提出問題
當我在課后和同學對有機化學學習方法進行探討時,他們所提出的觀點卻是出乎意料。
同學A:我覺得我的學習方法中最有效果的是重視課堂。我對自己在課堂里的標準其實是比較高的。我要求自己不僅僅是“聽課”,還要“理解課”。一般而言,通過這種聽課方式,我的課后任務就比較輕松了。
同學B:我認為重視記憶是我學習方法里最有效的。對于有機化合物多樣化的性質,我通常都會先整理,然后用一些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去記住這些容易混淆的化合物性質。
同學C:重視錯題對我的提升特別大。剛開始學有機的時候,我基本上能夠掌握老師在課堂里講授的知識點和主要應用方式,但是對于一些生、偏、冷、怪的方式,我還是不能零失誤地解決。后來我和老師交流以后,他建議我通過改正、積累并反思錯題,久而久之,就能夠處理好這些“生、偏、冷、怪”的問題了。
同學D:目前來說,我還沒有固定的學習方法。有些時候我自己也很困惑。有時候老師叫我們重視記憶,我就突擊記憶;有時候老師要求我們注意刷題,我也會不停刷題。
通過這次的談話,發現了學生們就學習方法來說真是各抒己見,彼此之間對其的認識也存在很大的出入,不過這種現象也是由于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同所造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之處,其實還傳達了一個信息就是學生不懂得在學習的過程中該如何去選擇運用合理的學習方法。
二、如何在教學實際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
1.靈活處理教材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建議,教師可以更加靈活地處理教材。例如,教師在講授“有機化學基礎”時,暫時跳過第一章“認識有機化合物”的講解,轉而講授學生已在必修2中接觸過的第二章“烴和鹵代烴”,再慢慢滲透到第三章“烴的含氧衍生物”,待學生對有機物質有了一定積累基礎后,再回到第一章的學習,自然可以降低抽象的感覺。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第一章的講授,歸納總結有機化學的知識體系,完善學生的有機化學網絡構建。
2.多元化開發教學資源
根據調查研究的結論,“內容枯燥,沒有學習興趣”“內容繁多、不便記憶”“所學知識不知如何運用”都是學生學習“有機化學基礎”的困因。針對此原因,筆者認為,新課改倡導“從生活走向化學,再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教學觀念,教師備課過程中要利用教材、教參、教輔、生活和網絡等渠道充分挖掘各類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便于學生記憶,將知識在課堂和課后學以致用。
3.重視實驗教學
為此,筆者建議,如果教師所任教學校有足夠的硬件設施和條件,那么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設施條件,全面開展教材中涉及的探究實驗、分組實驗,充分培養學生的有機實驗設計、探究和操作能力,甚至建議學校專門獨立開設“有機化學實驗”這門課或者周末節假日將實驗室開放,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學生完成實驗;如果教師所任教學校沒有足夠的硬件設施和條件,那么教師也不能用口述代替實驗,至少要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方式開展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并且一定要嚴謹全面科學地思考實驗,向學生講授清楚實驗原理,將實驗和試題中需要注意到的實驗現象、解釋以及注意事項以問題設計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指導學生安排學習計劃
根據調查研究的結論,有機化學突出的學生和薄弱的學生在學習計劃上存在著較大差異。教師應該引導或者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特點去制訂合理有效的有機化學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并且引導過程中要為學生指明預習和復習的方向以及具體內容,從而提高預習和復習的效率,防止學生做無用功,更加避免了學生產生“學而無獲”的錯覺。
當然,這次僅僅是對和學生們之間的談話所進行的一次分析和總結,這只不過是研究化學教學中的冰山一角。老師只有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多與學生交流,才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化學成績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姜添.《有機化學基礎》模塊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與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徐敏.人教版(有機化學基礎)教學難點成因及突破策略的探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