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
摘要:在工作中尋找幸福感,是幼兒教師的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他們的內在需求。通過不斷優化心理資本,幼兒教師可以獲得心靈的寧靜、生活的快樂和事業的成就,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師;幸福感;陽光心態;心理資本
心理資本是個人成長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心理品質,也是保持長遠職業競爭優勢的核心心理要素。快樂工作,享受工作的美麗,在工作中尋找幸福感,是幼兒教師的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他們的內在需求。
一、悅納自我,合理期待
悅納自我是現代社會要求人才應具有的素質之一,它是個體對自己的身體、思想、感情、需求、動機、個性等方面正確的認識與接受。不僅是要接納自身的優點與長處,喜愛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有愉快感與滿足感,更要接受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并努力改進自己、完善自己。
幼兒教師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對自己的能力、知識水平等方面做出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以真心、愛心、耐心、誠心來對待孩子和自己的工作,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認清自我價值,努力樹立對教師角色的合理期望,適當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才能做一個幸福快樂的職業人。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要老想著自己沒啥,多想想自己有啥,你就會幸福很多!”幼兒教師擁有孩子真誠的愛,這是別的職業不曾擁有的最大幸福。
二、活在當下,享受快樂
亞里士多德認為:“生命的本質在于追求快樂”。雖然教師職業是清苦的、奉獻的,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會有煩惱、悲傷、失落、痛苦,但這些都是暫時的。幼兒教師不妨學會理性的妥協,多一些淡定與從容,多一些豁達與微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雙善于發現快樂的慧眼,把工作本身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發現更多的精彩與驕傲,累并快樂著!
正如西方諺語:“如果你選擇了一個喜愛的職業,那么你就沒有一天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啊!”幼兒教師應自覺地從內心認同教師職業,增強個人教育功效感,把工作當成一個實現自我、愉悅學習、創造享受樂趣的過程。古今中外的優秀教師及教育家,都是將工作本身視為目的,以審美的態度對待工作,在教育工作中享受幸福、品味幸福。
幼兒教師只有認識到教師職業的高尚價值,才能真正挖掘自己的人生意義,從日常平凡瑣碎的生活工作中,把幼兒快樂成長的過程視為自身生命增值的過程,從中享受奮斗與收獲的感動,擁有職業幸福感。
三、積極溝通,減輕壓力
美國心理學家“喬哈里視窗”理論表明,多說、多問不僅是一種溝通技巧,也是尋求相互的了解和信任的途徑。幼兒教師是一個年輕富有朝氣的團隊,要善于學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以陽光心態對待每一個人,積極主動加強與領導、同事、幼兒、家長溝通,做一個與人為善的人。
煩惱不是源于遭遇,而是源于對世界的看法!當面對各種矛盾與沖突時,幼兒教師應學會自我調節與控制,少些沖動,多些理智。思考問題時多嚴謹一些,盡可能使自己的言論和要求合情、合理、合法;采取行動時多慎重一些,力爭做到有理、有利、有節。井然有序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情趣,培養自己多方面興趣愛好,不斷挖掘出自身的潛能。正確認識和駕馭自己所遇到的壓力,掌握消除心理壓力有效策略,努力提升自己的耐壓能力。
只有在與同事有效的溝通與合作中,才能體現出幼兒教師的職業價值,也只有在具備較好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中,才能感受到幼兒教育工作的幸福。
四、堅持學習,提高素養
職業倦怠常表現為一種“能力恐慌”,“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求知并由此而智慧是人幸福的源頭。幼兒教師應適時進修,努力加強自身實力,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形成廣博的知識與專業能力結構,提高專業素養,以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與需求。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就教學而言,實踐本身產生經驗,只有不斷地思考,才有進一步的探索和成功,才會產生真正的智慧。反思是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也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幼兒教師在反思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教學能力。同時,又可以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尋求工作的樂趣和精神寄托,創造出更多的快樂元素,并傳遞著快樂與幸福,營造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課堂,與幼兒一起快樂成長。
在幼兒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幼兒老師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追求學校的發展、幼兒的發展,教師自身也要發展。幼兒教師正是在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感受著工作的樂趣與幸福。
五、規劃人生,追求卓越
職業理想與信念是教師在壓力下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理想是目標,是希望與方向;信念是毅力,是持續的動力與激情。人生只要有理想,有了規劃目標,活得就會充實快樂、輕松幸福。
教師職業的三種境界是職業境界的經師、專業境界的能師、事業境界的人師。經師是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能師是有深厚的專業功底、有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的研究型教師,人師則能以自身獨特、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感化、塑造學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人師是教師完善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也應是所有幼兒教師追求的目標。因為幼兒教師每天忙碌而充實的不斷付出,成就了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教師應努力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心中要有理想、有個人職業發展的規劃和目標,努力形成獨特的教育理念、教學風格和特色,成長為專家型教師,追求卓越,而不僅僅是“教書匠”。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教師樂,是境界,絕非每個人都能享有。”只要不斷優化心理資本,幼兒教師就一定會走出失落,找到職業幸福感!做個幸福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吧,讓幼兒幸福著我們的幸福。
參考文獻
[1] 植鳳英.心理資本:讓學生幸福成長的心理基礎[J].人民教育,2011(18):33-35.
[2] 衣新發.幸福教師的心理資本[J].基礎教育參考,2011(1):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