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生
自2016年9月以來,隨著我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核心素養成為時下我國基礎教育的新熱詞,許多與之相關的研究風起云涌,眾家解讀,各抒己見,許多人把核心素養視為深化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燈塔,成為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指針。但核心素養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可以說涉及了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下面就核心素養賦予學生發展的德育內涵,從學校德育建設方面如何對接,從方法上加以研究,以指導當今我國中小學德育的建設和健康發展。
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整體框架下,核心素養為我們中小學德育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因此,我們要通過對核心素養的學習和理解,做好核心素養與中小學德育的對接,全面應用于中小學德育的課程和實踐中去,指導實現我國中小學德育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一、以核心素養架起通向立德樹人的“橋梁”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其落實需要從整體上推動各教育環節的變革,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體系。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核心素養承載著我國“立德樹人”的基本使命,通過核心素養科學、具體化的細分,把我國育人的宏觀目標分解,讓黨的教育方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家國情懷、社會關懷、人格修養和文化修養”等方面架起了中小學德育的“橋梁”,最終通過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創新活動等具體方法和過程,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實現“立德樹人”的德育目標。
所以,核心素養是認識論,因為它系統地設計了育人的目標框架,解讀和分解了我國教育的宏觀目標和價值觀,使人們的認識由抽象變得具體,更加有利于中小學德育從認識和理論層面的提高;核心素養又是方法論和實踐論,因為它通過具體的條款羅列出了實施的內容和方法,并指導教育教學的實踐。
二、落實核心素養關于中小學德育的途徑
核心素養的提出為中小學德育指明了方向,為中小學德育的評價提供了參照標準。那么,怎樣才能讓核心素養真正指導中小學德育,我們至少應該從以下三個途徑進行落實。
1.將核心素養中的德育植入到學科課程標準
由于核心素養的德育內涵豐富、涉及范圍廣,要想將其徹底落實,我們必須要將其植入到學科課程標準中去,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看得見、摸得著”,有明確的依據和可操作標準。因此,我們應該根據核心素養重新制定或完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根據學科特點提出實現本學科、本學段核心素養的德育目標。而且,課程內容的選擇也必須具有導向性和針對性,選擇那些能夠明確體現核心素養德育價值的教學內容,讓課程與目標對接,以此銜接核心素養關于中小學德育的落實。
2.建立以核心素養為標準的中小學德育評價體系
把核心素養德育內容作為檢驗和評價中小學德育質量的重要依據,必須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小學德育質量評價體系,明確學生通過學科教學應該獲得的“家國情懷、社會關懷、人格修養和文化修養”等德育內容,以此為評價標準,引導中小學育人模式的改變,督促和推動核心素養德育內容的落實。在具體到實踐中,可以通過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德育情況進行及時、持續、準確的記錄,參照評價標準量化學生的德育水平評估,得出相應的評價等級。并且把這種評價等級作為教師評優選先、職稱晉升的條件之一,也成為班級評比、學生升學的重要依據。
3.加強中小學教師關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學習培訓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卓玉先生認為:“基層學校需要通過研制體現核心素養的教師培訓手冊,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授課老師進行教學結構、能力結構的培訓,利用好測試的指揮棒,引導一線教學”。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具體實施者,在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過程中扮演轉化者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全面落實核心素養,必須從中小學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的認識和理解抓起。目前,從全國中小學教師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及活動表明,在教育發達的地區比較活躍,而在西部及一些邊遠地區仍然有許多老師不知道什么是核心素養,或者只停留在標題式的口號階段。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中小學教師關于核心素養的培訓,使他們從認識層面到思想層面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明了核心素養時代的到來,明確學校教育從“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科教學向“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學科育人”方向的轉變,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狀,把“育人”作為學科教育的首要目標。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指導中小學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并在教學實踐中引領學生落實關于核心素養的德育內容,為從根本上落實核心素養的德育目標打好基礎。
4.通過教育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的德育目標
要落實核心素養的德育目標,我們必須從教育教學的實踐出發。首先,以學科教學落實德育目標。課堂教學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要以學科教學為載體,把握教學的三維目標,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思維的啟迪和品格的塑造。通過學科課程和跨學科課程的結合,引導學生回歸教育的本真,體現學生學習的德育價值和社會價值,讓德育內容活靈活現地穿插在學科教學中,從而改變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情感價值態度的“無德”教育。其次,以校本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落實核心素養的德育內容。現階段,許多學校都開發了校本課程,通過能體現學校文化底蘊和特色的校本課程、學校社團活動等,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人文素養、道德情操、科學精神等素養;同時,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生活,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學會熱愛勞動,學會與人相處,形成和規范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標準,實現和落實核心素養的德育價值。
5.以“大德育”環境促進核心素養德育目標的落實
任何目標價值觀的形成,必須有一個適合其發展的社會大環境。當然,核心素養德育價值的實現,也是與這個大環境分不開的。因此,我們要從國家層面推進核心素養的落實,形成社會、學校和家庭三位一體的“大德育”環境,使核心素養有機地融合于其中,借全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抓住良好的契機,埋下核心素養的“種子”,在黨的教育方針的陽光照耀下,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雨露滋潤下,立德樹人,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培育出核心素養德育價值觀的豐碩成果,解決中小學教育“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小學德育,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完善,需要我們借助整個社會的合力,群策群力,勇于探索,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通過核心素養德育目標的引領,立德樹人,使中小學德育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市第八十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