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菁 蔣海華 鄭郡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宮腔鏡圍術期臨床藥師干預抗菌藥物使用的效果。方法 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宮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取符合條件的22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110例患者使用抗菌藥物接受臨床藥師干預,為觀察組;另110例患者常規使用抗菌藥物,無臨床藥師干預,為對照組。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率、藥物選擇合理率、用藥療程、用藥療程合理率等指標,分析宮腔鏡圍術期臨床藥師干預抗菌藥物使用的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藥物選擇合理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用藥療程較對照組患者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療程的合理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腔鏡圍術期臨床藥師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藥物選擇合理率、用藥療程合理率,降低了抗菌藥物使用率,值得臨床運用和推廣。
[關鍵詞]宮腔鏡;圍術期;抗菌藥物;干預
[中圖分類號] R96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8(a)-0129-03
[Abstractc]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o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A total of 22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November 2016 to April 2017,and were rangdom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11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for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antibiotic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use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the reasonable rate of drug selection,the reasonable rate of medication,and so on.Results The usage rat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rate of rational drug sel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increased was higher than that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reasonabl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Hysteroscopy perioperative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can improve the rational drug selection rate,drug treatment and reasonable rates,reduce the use rate of antibacterial drug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Hysteroscopy;Perioperative period;Antibiotics;Intervention
宮腔鏡手術為微創手術[1],在宮腔鏡的直視下,該手術創傷小,直觀且準確,在宮腔鏡病變的診斷治療中的作用得到廣大醫生和患者的認可,在臨床上得以廣泛開展和運用,但是宮腔鏡經宮頸操作中若出現失誤,仍存在于陰道內的大量潛在致病菌感染宮腔的風險,研究表明抗菌藥物在圍術期的合理使用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2],依據我國醫療機構現有的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標準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3]、《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4]、《國家抗微生物治療指南》[5]及《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6]等,并未對抗菌藥物在宮腔鏡手術圍術期的使用作出嚴格規范,廣大醫生在臨床上應用抗菌藥物時仍存在疑問[7]。為實現指導臨床的目的,本研究將220例接受宮腔鏡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藥物選擇合理率、用藥療程合理率等指標,進行進一步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宮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取符合條件的22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10例患者中,年齡21~41歲,平均(32.6±1.9)歲;其中TCRP手術33例,TCRA手術29例,TCRI手術26例,TCRM手術14例,TCRS手術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32.1±1.8)歲;其中TCRP手術32例,TCRA手術30例,TCRI手術24例,TCRM手術15例,TCRS手術9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且所有患者均完成知情同意書的閱讀和簽署。所有患者的年齡、手術方式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研究方法
1.2.1觀察組 根據《婦科宮腔鏡診治規范》[8]、《婦科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的應用》[9]、《婦科抗菌藥物預防指南》[10]、《降低宮腔內避孕器置入時的感染風險實踐指南》[11]等標準,分析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率、藥物選擇合理率、用藥療程合理率等指標。為實現規范藥師操作的合理性,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小組由醫院醫務科、藥劑科、院感科及檢驗科共同建立,將臨床藥師作為主體,對宮腔鏡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進行合理的管理,臨床藥師要與科室主任進行積極和及時的溝通,分析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情況,探討分析并互相理解和支持。醫院要開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培訓和講座,以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臨床藥師要積極為臨床醫師提供指導,對行宮腔鏡手術的患者進行實時監護,及時糾正不規范用藥情況。患者出院后,要積極分析患者的病歷并進行抗菌藥物專項點評,綜合評估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醫院要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與醫生的績效掛鉤,與醫生獎金、評優、職稱晉升掛鉤。全院通報醫生的合理用藥情況。
1.2.2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手段,未予以特殊干預措施。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率、藥物選擇合理率(藥物品種合理率、用法用量合理率)、用藥療程合理率。評價標準:嚴格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根據規定控制科室抗菌藥物使用率,若超出使用率規定,評價為不合格;若出現無指征用藥,則評價為使用不合理;若超出規定用藥時間,則評價為用藥療程不合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抗菌藥物選擇合理性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藥物品種合理率、用法用量合理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用藥療程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平均用藥療程為(3.25±0.63)d,對照組為(5.87±1.12)d,觀察組患者平均用藥療程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384,P<0.05)。
2.4兩組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療程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用藥療程合理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藥物使用合理性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合理用藥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按照我國現行切口分類抗菌藥物使用管理要求,在《抗菌藥物在圍術期的預防應用指南》[12]中,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將手術切口做出四類劃分:第一類清潔切口抗菌藥物使用應嚴格控制在30%以下;第二類清潔-污染切口及第三類污染切口預防使用抗菌藥物要在明確有手術指征時;第四類污染-嚴重污染切口在患者明確有手術指征時要采取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目前臨床上對宮腔鏡手術切口的分類存在不一致意見,同時具有無切口、零切口、Ⅰ類切口、Ⅱ類切口等劃分標準,按照相關指南對圍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難以進行規范化的管理[13],因此,宮腔鏡圍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明顯不合理,藥物不合理應用率較高。臨床藥師干預在宮腔鏡手術過程中合理用藥的規范較少,因此需要根據相關經驗,尋求宮腔鏡手術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對策。
我國對于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規范尚未統一,臨床實踐提示[14],普通的宮腔鏡基本無需使用抗菌藥物,安環術、診斷性宮腔鏡、宮腔的置入避孕器之前,均無需應用抗菌藥物。而盆腔炎、輸卵管損傷、具有高風險情況時需要應用抗菌藥物。醫院要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進行分級管理,以有效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臨床藥師要對宮腔鏡圍術期的抗菌藥物使用進行干預,但是傳統經驗認為宮腔粘連患者,使用抗菌藥物可以有效治療粘連。根據《宮腔鏡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規范》的標準,臨床藥師進行藥學干預對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針對TCRA抗菌藥物的使用仍存在爭議。由于宮內既往感染,宮腔常發生粘連,而治療及預防手術操作問題引起的粘連,TCRA可以采取使用抗菌藥物的方式。研究[15]表明,目前尚無比較性數據可證明抗菌藥物預防術前術后粘連的作用。因此,臨床藥師將宮腔粘連的MARCH分類引入以分類運用,對操作不當引發的宮內感染進行預防管理。若患者分類為輕度粘連,則不予以抗菌藥物;若患者分類為中或重度粘連,則可使用抗菌藥物,但停藥時間應在24 h以內。另外,也應提高醫師操作水平及器械消毒嚴格程度,進一步予以預防粘連的出現。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進行比較,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藥物選擇合理率進行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用藥療程合理率進行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認為宮腔鏡圍術期臨床藥師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藥物選擇合理率、用藥療程合理率,降低了抗菌藥物使用率,有良好的發展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黃華,魏振玲,郭瑞霞,等.宮腔鏡術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與抗菌藥物應用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 26(2):413-415.
[2]徐國華,李慶,李良露,等.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1):120-121.
[3]李莉霞,書紅,李方,等.臨床藥師參與術后感染病例的藥學會診實踐與體會[J].中國藥房,2014,25(14):1334.
[4]陸揚,王明明,王晶,等.剖宮產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干預前后的對比分析[J].抗感染藥學,2014,11(5):433-437.
[5]王珂靜,陳琳.臨床藥師干預宮腔鏡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5):691-695.
[6]葉華進,吳小彤.臨床藥師干預骨科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2,21(5):302-306.
[7]李晟琰,李連茂,杜妍,等.臨床藥師對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實施藥學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5):473-477.
[8]吳琳,葉崢嶸,盧健,等.臨床藥師干預清潔手術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對比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 25(3):580-584.
[9]曲曉宇,陶娌娜,蔡航,等臨床藥師干預前后圍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3):279-283.
[10]時從才.臨床藥師干預外科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對比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12):64-65.
[11]黃黎明,馬金強,張嫻,等.臨床藥師干預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強度變化分析[J].中國藥業,2014,23(22):94-98.
[12]佟曉娜,陳偉,李燦霞,等.臨床藥師干預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效果分析[J].中國藥業,2014,23(21):76-80.
[13]薛銀娣.臨床藥師干預Ⅰ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藥業,2015,24(22):141-143.
[14]陳岳敏,黃雪峰.心血管介入治療中抗菌藥物的使用分析——臨床藥師干預作用和影響評估[J].抗感染藥學,2014,11(4):335-339.
[15]陳陸根,袁麗華,謝建文,等.臨床藥師干預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的變化研究[J].海峽藥學,2015,27(2):176-180.
(收稿日期:2017-06-05 本文編輯:馬 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