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琴
[摘要]目的 探討在妊娠合并癥產婦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水平和母乳喂養率中系統護理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癥產婦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產婦采用系統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水平及母乳喂養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率(95.0%)、母乳喂養率(95.0%)高于對照組(62.5%、7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系統化護理干預應用于妊娠合并癥產婦的臨床護理中,可有效地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可以提高母乳喂養率,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妊娠合并癥產婦;系統護理;母乳喂養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8(a)-018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systematic nursing on the mastery of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and the rate of breast feeding in pregnant women with pregnancy complications.Methods 8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ystematic nursing.The mastery degree of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and the rate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mastery degree of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95.0%) and the rate of breast feeding (95.0%)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62.5%,77.5%),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regnant women with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stery of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and increase the breast-feeding rate at the same time, which is worthy of wide promotion and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Pregnant women with pregnancy complication;Systematic nursing;Breastfeeding
有研究調查顯示[1],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不僅可以提高其免疫力、認知力,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新生兒的智力水平,因此,母乳喂養對新生兒而言,具有諸多益處。尤其是對于妊娠合并癥產婦而言,母乳喂養不僅關系到產婦自身的安全問題,同時,對于嬰兒的成長也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將系統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妊娠合并癥產婦的臨床護理中,可有效地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提高母乳喂養率,基于此背景下,本文特就此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癥產婦8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癥的臨床診斷標準。按照醫學分組中常用的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經產婦22例,初產婦18例;剖宮產16例,陰道順產24例;平均年齡(29.58±1.12)歲;平均孕齡(39.15±0.18)周。觀察組中經產婦23例,初產婦17例;剖宮產15例,陰道順產25例;平均年齡(2.49±1.11)歲;平均孕齡(39.21±0.14)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如產后母乳喂養指導,產婦與新生兒及早接觸引導,并完成早期喂養工作,以及將母乳喂養相關的知識手冊對產婦進行發放等[2]。觀察組患者采用系統化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心理護理 對于患有妊娠合并癥的產婦在圍產期之中,常會伴隨緊張、焦慮、恐懼等消極的不良情緒和心理的出現,這些不良的情緒,不僅會對產婦自身健康水平產生影響,同時,對于嬰兒也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在產婦入院后,做為護理人員,應該使用心理輔導與心理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產婦的心理問題和生理需求進行統計與分析,并將此作為心理護理的依據。其次,作為護理人員,也應該對產婦及其家屬在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了如指掌,然后針對不同產婦所具有的問題不同,為其制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將系統化、個性化的心理輔導作為輔助手段進行實施,以此來消除產婦緊張、焦慮以及恐懼的不良心理和情緒[3]。除此之外,妊娠合并癥產婦在產后不僅要擔心自身的身體狀況,對于新生兒的健康狀況也十分擔心,因此,在進行母乳喂養的同時,也會出現擔憂的心理,這時,就需要護理人員對產婦的情緒進行及時調動,使其充分的意識到保持愉悅的心情對嬰兒以及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時,使其了解到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對提高嬰兒免疫力所產生的不可替代的意義,努力幫助產婦盡快調整心態,并迅速回歸母親的含義[4]。endprint
1.2.2健康教育 首先,要從產前健康教育著手,在產前4個月時,做為護理人員,應該向產婦及其家屬普及母乳喂養的意義和作用,使母乳喂養的優點被產婦和家屬熟知[5],例如,良好母嬰關系的建立,以及嬰兒智力水平、免疫力水平的提高等。并將科學的產前乳房護理方法向產婦進行傳授,以達到促進產婦母乳喂養的認知水平提高的目的,為后續所要進行的母乳喂養工作奠定基礎。在對產婦進行產前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應該以妊娠合并癥產婦的實際狀況,給予其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產婦的個人情緒、心理狀況、生理水平,都會影響母乳喂養水平,其中母乳喂養的信心,母乳的分泌等都屬于影響因素,同時,在產前教育過程中,應該將知識教育與心理護理聯合應用,并將心理支持和教育輔導作為輔助手段進行使用,以促進母乳喂養的認知程度的提升。其次,體現在產后飲食健康教育上,飲食狀況對妊娠合并癥產婦而言,不僅會影響其健康水平,同時,也會影響到乳汁的分泌量,進而影響母乳喂養的狀況[6]。因此,作為護理人員應該指導產婦科學進食,在產后24 h內給予其流食,待產婦完全恢復后,可督促其進食多樣化的食物。在產后護理的過程中,應對乳房護理給予高度的重視,指導產婦了解乳房狀況,以及母乳喂養對嬰兒的影響,幫助其正確的認識到乳房護理的重要性,同時也應該向產婦宣講早期泌乳的方法,例如乳房排空、乳頭吸吮以及催乳素的使用等[7]。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水平及母乳喂養率。
1.4評價標準
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水平評價標準:采用我院自制的母乳喂養認知度表對入選產婦的母乳喂養認知程度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標準:>90分為掌握;60~90分為一般掌握;<60分為未掌握。掌握率=(掌握+一般掌握)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母乳喂養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母乳喂養率為95.0(38/40),對照組為77.5%(31/40),觀察組患者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目前,母乳喂養已經成為了國民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良好的母乳喂養可有效的提高新生兒的認知發育能力以及智力水平,同時也可促進其免疫力的提升[8-12]。據可靠醫學研究調查結果顯示[9],在妊娠合并癥產婦的圍產期對其進行系統化的心理護理干預和母乳喂養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產婦的母乳喂養認知度。通過本研究所得數據結果可知,觀察組產婦母乳喂養知識的掌握率高于對照組,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系統化的護理干預對提升產婦的母乳喂養認知程度和母乳喂養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而這一實驗所得數據結果也與當前眾多的文獻結果所報道的數據結果相一致[13-16]。妊娠合并癥產婦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對其圍產期護理工作的開展十分復雜,護理人員不僅要對新生兒進行護理,同時對于產婦自身的健康狀況也要格外關注[17-19],因此,這對護理人員而言,便提出了更高的護理要求,做為護理人員,只有不斷的增加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并對臨床護理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給予產婦和新生兒以更好的護理體驗[15]。
綜上所述,將系統化護理干預應用于妊娠合并癥產婦的臨床護理中,可有效地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可以提高母乳喂養率,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吳婭琴,吳琴,楊芳.層級護理對母嬰同室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學,2016(1):133-136.
[2]于靜,張迎媛,陳卓.實施品管圈活動對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率及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效果[J].北京醫學,2015, 37(6):606-607.
[3]鄭翠霞,朱?;?,袁坤,等.個體化健康教育與行為指導對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6):94-95.
[4]李玲,趙雪,王曉敏.膳食指導聯合個人性格特色護理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及早期恢復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7,41(1):99-100.
[5]劉麗霞.臨床護理路徑配合中醫對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及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4):572-575.
[6]李春娣.人文理念下的綜合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100-102.
[7]張勝春.探討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的改善效果[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A02):1111.
[8]戴紅霞.系統化護理對產婦壓力和嬰兒喂養方式干預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2):77-79.
[9]蒲蓉,羅健蓉,趙鈾,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個性化母乳喂養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5(6):53-56.
[10]雷軍,金海菊,葉飄,等.0~6月嬰兒母乳喂養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5,27(11):1115-1118.
[11]孫素麗,李宏毅,李歆,等.孕婦俱樂部健康教育與個體化營養指導相結合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4):638-640.
[12]杜穩俠,孔德玲,史玉霞,等.中西醫結合特色護理路徑配合乳房按摩對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及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6,22(19):109-111.
[13]張亞萍,周麥玲,黨瑋,等.產褥期護理對產婦精神狀態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2):337-340.
[14]趙梅平,武右鋒,霍秋惠,等.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剖宮產后不良情緒及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6,37(8):143-146.
[15]劉姍姍,趙麗亞,秦瑛,等.對產科護理人員乙肝患者母乳喂養認知和態度的調查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3):1798-1800.
[16]李春平.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7):655-657.
[17]楊寧,郭惠玲,柳燕瑛.提高高危妊娠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循證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5,30(8):26-28.
[18]廖紅,李婉容,李明麗.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7):1182-1184.
[19]李海苗,徐軍,劉桂蘭,等.護理綜合干預對乳頭凹陷產婦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的觀察[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5,26(3):262-264.
(收稿日期:2017-05-26 本文編輯:馬 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