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蓮
根據著名教學心理學家布魯納關于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因——好奇、勝任、互惠三個內驅力的理論,我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動因進行愉快教學,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意義和趣味,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在交際中使用英語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直觀媒介法
語言情境化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呈現新語言項目的意義,使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建立新語言項目的初次印象,關鍵在于教師有效地創設項目情境。而創設情境的主要途徑是采用直觀媒介。例如:用實物(掛圖、簡筆畫、圖片、錄像、錄音機)等媒介,形象直觀,學生易于接受。教師可指學生衣服教“color”,摸著自己的五官教“eye,nose,mouth,ear,face等,也可以讓學生用手頭的鉛筆、尺子、書本等實物組成對話進行操練和表演,培養運用英語的習慣和能力。
二、游戲競賽法
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因——好奇、好勝。利用這一學習的心理動因,精心設計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游戲和競賽,使學生充滿好奇和緊張感,使得整堂課活躍、緊張。于是學生便在緊張、愉快的氣氛中,興趣盎然地學習知識。例如,當我教七年級上冊Unit 2 Topic1中的人體各部位名稱時,我讓學生做“摸五官”的游戲。先叫幾個學生上臺表演,當老師說:“touch your nose.”他們馬上做出判斷用手摸鼻子,如果有人做錯了,下面的同學就會喊:“××× is wrong.”最后讓同桌的學生互相做這樣的游戲,一個學生說另一個學生就來摸五官,交換進行。這樣,學生在歡快的笑聲中鞏固了知識,進一步熟悉和區分了五官的英語詞匯。
三、幽默笑話法
中學生對英語幽默和笑話很感興趣。因此,結合所授課的內容選用一些英語幽默或笑話穿插講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作用。英語幽默和笑話很多,我根據教學內容擇需使用。選用幽默和笑話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來安排,要讓學生笑有所得,不能為幽默而幽默。例如,英語中like一詞有兩個不同意義和用法,我就將這個詞的笑話講給學生聽:有一個中國留學生住在一個英國人家里,由房東供給伙食,房東天天拿土豆給他吃,這位留學生接連吃幾天吃膩了,便問:“You are like potatoes,arent you? ”他本意想說:“你喜歡土豆,是不是?”但用錯了 like一詞,變成了“你像土豆,是嗎?”那位房東聽了臉孔發青,將留學生趕了出去。學生在笑話中掌握了這個詞的用法和意義。
四、動作演示法
在新教材中,有許多新知識是通過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來呈現的。因此,教師應盡量在課堂上運用各種動作、形象的演示來呈現新語言項目。例如,在教現在進行時的句型時,教師可以用自己的示范動作引出句型:What am I doing?I am standing/writing/reading/running,etc.此時,教師邊講解邊做動作,在這簡單的過程中包括了許多思維活動。首先,學生得看、得聽、還得學。其次還要好奇地、積極地通過正規情境去理解。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可請個別學生上講臺,按照老師的指令做動作,然后再說:“She/He is opening the door.”(closing the window,cleaning the blackboard,etc.) 這樣在學生的腦子里便形成了“be +doing” 就是“正在進行某一動作”的含義。用動作演示法來進行課堂教學,會使學生覺得有趣、興奮,且容易接受,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五、口訣法
采用口訣的形式教學語法,以提高教學的主動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我在教英語語法時,采用口訣形式,通過三言兩語的提煉,把那些抽象的、索然無味的語法變成栩栩如生的東西,學生用之像吟誦兒歌一樣,寓學于樂,讀來朗朗上口、生動有趣。例如,教be 動詞的口訣:我(I)是am,你(you)是are,is連著他(he)她(she)它(it),單數is,復數are。變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變疑問,be提前,句末問號莫丟棄,還有一條要注意,句首大寫莫忘記。之后,還可擴展到含有行為動詞的句子變一般疑問句時,可概括為:“有be找be,沒be找do或does”“一調二改三問號”“一加二改三問號”。
六、情感法
情感是人的心理機制的中心。只有不斷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激發師生雙邊的教學熱情。當今的中學生從小飽受父母的關愛,走進學校后他們希望老師能一樣給予他們關心和愛護。因此,老師在他們取得成績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在他們犯錯誤時,不是對他們進行嚴厲斥責,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例如,我任教的班級有名學困生,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指責。因此他有些自暴自棄,放棄了英語學習,同時也對老師產生了抵觸情緒。對這位同學我不是采取訓斥的態度,而是利用課余時間找他談心,關心他的生活和學習。同時對他所取得的點滴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體會到學習的成功感,從而堅定了學習信心。如今這位同學上課專心聽講,作業認真完成,學習成績有顯著提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傾注真誠的感情,能使他們倍感親切,即使是學困生也能堅定信心,消除疑慮從而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
總之,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鉆研新教材,聯系學生的實際,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要善于動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對英語學習就不會感到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從中接受了知識,才能使教師教得輕松自如,學生學有所得、勞有所獲。
編輯 趙 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