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美
不拘泥于單一的形式、具有童真童趣、與小學生心理特征相符的小學數學作業是非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在做這樣的作業時,學生會感到愉悅,并逐漸改變學習方式。
一、注重添加作業趣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作業產生了興趣,他們在寫作業時就會覺得快樂。所以,教師要設計一些能讓學生感興趣的作業。例如,教師在講授完“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有6頭豬要過河,其中母子各為一隊,分3隊。A隊的母子都會劃船,B、C兩隊的媽媽都會,孩子都不會。現在有只船,每次只能坐兩頭豬,豬媽媽要保護自己的孩子,不然別隊的母豬就要吃掉她的孩子。要保證6頭豬都安全過河,該怎么辦呢?這種與動物相關的題目,小學生一般都很感興趣,也會有學生從“豬媽媽為什么要吃掉其他豬的孩子?”“6頭豬怎么過河?”等充滿趣味性的疑問出發,與其他同學討論并得出結果,這種題目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區分對待學生
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將學生分成A、B、C三層,也可以將作業分成a、b、c三類,其中,a類作業是基礎的必做題、b類作業是提升題、c類作業則是挑戰題,這樣一來學習能力較差、中等以及較好的學生就都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選做作業,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例如:學生在完成了分數的學習后,教師可以這樣布置作業。a類必做題:5/8×4/15=?,498×7/20=?,7/125×999×7/125=?;b類提升題:3/4-(1/5+1/3)×9/8=?,1/4×3/7+4/7÷4=?,5/4-1/3×9/5-2/5;c類挑戰題:電腦公司要修一批電腦,已經修了這批電腦的1/3,再修24臺正好修了這批電腦的一半,這批電腦有多少臺?;淘氣讀一本書,第一天讀了這本書的4/25,第二天讀了這本書的1/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讀了6頁,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這樣的作業設計可以讓A、B、C三層次的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點,也可以讓教師在掌握每一位學生水平的基礎上,做到因材施教。
三、注重探究能力培養
學生在對一個課題進行探索時,勢必會對真理充滿渴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知識,可以很好地培養其探究性、自主性、實踐性以及合作性。
例如:學生在學習完“圓”的知識后,教師布置了這樣的作業:把一頭豬用繩子拴在一棵樹上,繩子長2.5米,這頭豬的活動范圍是多少平方米?請同學在小組內討論,并寫出詳細的解答過程。這道題有一定難度,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充分考慮所有可能性。在完成這道題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路,尋找答案,這可以讓學生對解題過程、思路、結果印象深刻,從而加強其對知識的把握度。
四、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有句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的影子,教師應該讓學生多動手,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完“元、角、分”的相關知識后,可以布置作業: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想買一件禮物,這件禮物進價是20元,標價是25元。這個年輕人拿出了100元買這件禮物,由于王老板店里當時沒有零錢,就用那100元向鄰居換了100元的零錢,給年輕人找零75元。但是后來鄰居發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只能又還了鄰居100元。請問:王老板總共損失了多少錢?這種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題目會讓學生感到新奇,并能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教師還可以在講授完“認識方向”一課之后,布置這樣的作業:百貨大樓在學校北偏東方向的600米處,在圖上畫出百貨大樓的位置。此類題目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問題:北偏東60°具體是什么方向?然后學生就會聯系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找出正確的方向,并根據題中所給比例畫出600米在圖中所代表的距離,找到百貨大樓的位置,最后歸納總結題型難點。從實際出發,能讓學生在積累豐富生活經驗的同時,培養創造性思維。
總之,作業應該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汲取知識,積累豐富的知識習得經歷,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得以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秦潭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