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慧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作為培養人才的教育,也需要隨之進行不斷的改革,進而滿足培養人才的需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整個學科中處于非常核心的地位。所以提高語文課程的效率是非常關鍵的。在課程教學中賦予情感教育,是提高課程效率的一個可行辦法。基于多年的從業經驗,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賦予情感教育,進而提高整門課程的教學效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情感教育
新的時代背景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這要求我國的教育要進行全面的改革,這不僅僅表現在教學模式上,也表現在教學內容上。作為學科中的基礎學科,語文課程效率的提高,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僅需要學生自己的努力,同時也需要老師的努力。而情感教學法就是老師所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種。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情感教學法對學生施加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
情感教育是在教學過程中將情感賦予其中來進行教學,實踐證明,其對于初中語文學習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那么,具體該如何實施呢?下面我們來進行討論。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感氛圍
對于語文這門學科而言,因為它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這就使得它與其他課程,比如,物理、化學、數學等不一樣,這門學科完全靠背誦是不行的,這會使得學生對于語文的教學產生極大的枯燥感,會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對于老師而言,在講述課程的重點還有難點的時候,可以依據學生當時的情感特點,有意識地安排教學情境。同時,老師還可以按照平時的交流模式,依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讓學生用所學語文知識進行平時話題的交流。這樣不僅僅使得學生能夠很快地融入交流中,而且在交流中能夠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比如,筆者在講述《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的時候,就使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關于父愛的小視頻。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回憶起父親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在這之后才進行課程的講解,整堂課的效率非常高。
二、挖掘教材的情感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知識最重要的載體還是課本,雖然不能要求老師完全按照教材來進行授課,但是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脫離教材。對于語文的教學而言,這需要老師在授課的時候深挖教材中的情感素材,這種深挖出來的情感素材要非常切合學生們的實際生活,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在接受的過程中有一種共鳴,能夠非常容易地接受老師的上課方式,能夠全神貫注地去傾聽并且非常積極地配合老師去進行課堂的教學。在情感教育中,非常忌諱的是老師將教材中一些大而空的情感找出來,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去接受,因為他們很年輕,具有很強的逆反心理。比如,筆者在講授詩詞《觀滄海》的時候,雖然整個詩詞只有短短的幾十個字,但是里面包含了作者豐富的感情,在課程講解之前,筆者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上課的時候,將詩詞中所包含的感情全部講授給學生聽,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對詩詞有了很深的理解。
三、建立情感型師生關系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的不斷推進,對于以前而言,老師是高高在上的,顯得很是端莊,完全拉不下面子投入到學生當中,從而與學生打成一片。以前的那種師生關系已經完全不適合現在的教學的推進,這就需要老師能夠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同等的地位,能夠主動地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和生活中,很好地培養自己與學生的關系,關心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的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老師所教授的課程學習中,能夠有什么問題就向老師提問,能夠在老師面前不怕出丑。學生就能夠運用自己的語文知識來跟老師進行交流,老師在交流中不斷指點學生,進而不斷地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四、增加語文課外活動
讓學生把在課堂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這是教學的一個目的之一,特別是對于語文這樣的語言學科。多鼓勵學生參加語文詩詞朗誦大賽、語文演講比賽、語文寫作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在語文詩詞朗誦大賽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情感完全賦予朗誦。在語文演講比賽當中,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一些富有奮斗精神的演講,讓學生在演講的過程當中表達出自己的強烈的情感。在語文寫作比賽中,更加需要賦予情感進去,沒有情感的作文就不是一篇好作文。在這種不斷賦予情感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學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滿足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在情感的刺激下對學習更加熱情。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效舉措,也是素質教育實施和開展的必然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滿足語文學習的情感需要,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多借助肢體語言,向學生傳遞情感,鼓勵的眼神、豎起的大拇指對學生的情感需要及初中語文學習動力都會有莫大的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朱英.淺析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3).
[2]劉志平.淺析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1).
編輯 常超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