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合買提·依明
一、“1.2.2課堂教學模式”取得的成效
1.教師的工作熱情有所提高,進入了探究教學的狀態。
2.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改善,形成了能夠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大膽發言、具有濃厚學習氣氛的課堂。
3.通過學校各科教師的不斷探索及學生自身的努力,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有所提高。與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相比,上學期學生的期末考試各學科平均成績均提高了6.9分、本學期學生的期末考試各學科平均成績均提高了1.3分。
二、“1.2.2雙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背景
我校課堂改革全面啟動前的三個階段:
1.思考問題,學習理論階段。
2.專家指導推出努力方向階段。
3.通過實踐,感到震撼,下決心階段。
前些年,我校的教學成績一直不理想的原因:(1)教師的業務水平不均衡;(2)學生的自學能力差;(3)傳統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參與教學思考、敢于說出自己想法的權力,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次改革不是對課程內容的簡單調整,不是新舊教材的替換,而是一次以課程為核心的波及整個教育領域乃至全社會的系統改革,是一場課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觀念與價值的轉變,涉及課程的理念、目標、方法、管理、評價等方面。這場改革仍在繼續,成敗與否有待實踐的檢驗。
三、第八次課程改革的五項具體目標
(一)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二)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了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三)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五)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案例及分析
反觀我們大多數教師的現實課堂,仍是被知識傳授所主宰,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亦步亦趨,高耗低效,學生學得吃力。這樣的課堂扼殺了學生個性和創造才干,缺少生氣與活力,這樣的課堂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奴隸,沒有幸福和快樂可言。
洋思中學蔡校長洋思經驗概括為:
1.學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是他自己學出來的。
2.教師進課堂的任務不是去講,而是去組織學生學。
3.什么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會了才叫完成教學任務。
這三句話的核心就是人人都能學好。
全球21個國家調查結果:
中國學生:
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
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
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
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占4.7%。
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占14.9%。
我們深刻地意識到,要通過采取相應措施改變目前現狀的必要性。
我們認識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從課堂入手,徹底改變滿堂灌、低效率的課堂,努力構建以生為本、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1.2.2雙語課堂教學模式”操作流程
“1.2.2雙語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1”指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按照教師編寫的導學案內容及提示要求圍繞學習目標和預設的問題自主閱讀學習。
“2”指的是“兩個教”,“學生互教與老師教”。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先開展學生互教,然后以學生自主學習、互教學習情況教師定教。另一個“2”指的是兩次檢測、自學檢測和達標檢測。自學檢測的具體方法根據學科性質的不同靈活安排、“達標檢測”的目的是檢查通過這些教學環節和方法學生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
(一)自主學習
1.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使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對應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目標都有具體的活動與檢測辦法,減少活動與檢測的盲目性。
2.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挖掘知識的內涵及外延,促進學生深層次理解知識。及時設置相應的應用性訓練,鞏固習得成果。自主學習如何有效?明確時間(用幾分鐘),明確內容(學習教材的第幾頁),明確方法(在自學時要運用什么方法),明確要求(在自學時要思考哪些問題,準備教師檢查)。
請速讀課文,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子和自己喜歡的句子(明確內容與方法),五分鐘后(明確時間),請同學們回答: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包含怎樣的思想情感?(明確要求)
提前完成的同學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背影?為什么讓作者感動得流淚?(層級要求)
(二)學生互教
1.建立學習小組。合理搭配小組成員,重視對合作學習小組評價的研究,通過有效評價調動學生的參與面、參與度和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實施結對幫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實施結對幫扶策略,“兵教兵”“兵強兵”。在學習活動安排上,注意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重點關注“學困生”。endprint
(三)達標檢測
1.優化教學診斷。強化達標意識,采取“多循環、勤反饋”的方式,設置診斷性訓練,及時矯正學習偏差,促進學生及時鞏固。
2.發揮導向功能。建立課堂教學評估制度,積極完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實施辦法。堅持以學論教,強化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功能,保障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
六、推進“1.2.2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做法
(一)更新觀念,內驅發展
推進教學模式改革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只有改變教師對課堂改革的認識,只有教師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改革中來,真正意義上理解和詮釋課堂改革,課堂教學改革這項工作才能順利推進。
我們注重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概念。對教師來說最好的福利莫過于得到發展的機會,到優秀先進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同時邀請工作經驗豐富的專家來我校進行指導。
更新教學觀念是課堂改革的前提
1.深刻的教育來自學生深刻的體驗。
2.真正的教育是對學生人生道路的引領。
3.讓每一個孩子有尊嚴、有顏面地在班級內學習生活。
4.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是每個老師必須做到的。
5.知識是學會的,不是講會的;能力是練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
6.教學的效益在課堂,不把問題留在課后,要把問題解決在課堂,做到“堂堂清”。
7.靠“搶時間、壓作業”來提高成績的教師是不合格的教師。
課堂教學要“有法可依”,這個所謂的“法”就是教學模式,模式既規范“教的方式”,也規范“學的行為”。
課堂教學要回答的四個問題
1.你打算這節課讓學生獲得什么?(目標問題)
2.你打算用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效率問題)
3.你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方法問題)
4.你怎么知道學生已經達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學生達到了你的要求?(達標問題)
1.2.2雙語課堂教學模式的評價:五個方面(角度)
1.師生關系:傳統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著“太陽”轉。
2.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讓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教師既要讓學生學會、會學,還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3.“三看”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是100%參與,還是大于或小于100%;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三看學生的自學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節,準確做好課堂決策。
4.“四看”教師:一看課中是否堅持了“學生中心”;二是否依據模式備課、上課;三是否體現了三維目標,培養了學習能力;四看教師的導學案備課。
5.評課三看:一看教師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充分使用和調動了小組,是否組織了當堂達標測評,嚴格規定少“講”;二看學生的學習狀態、課堂氣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學、偽學現象;三看教師是否注重學習方法,關注學習過程,嚴禁教師上課“對答案”,嚴禁用標準答案囚禁學生的思維。
(二)集體備課,共享智慧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怎樣才能既減少教師的備課負擔,又提高備課的質量?
集體備課
1.改革備課方式。改革教師自研自備的方式,推行“分塊備課—集體研討—個人修訂”的集體備課模式。
2.提高備課質量。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預測學生的認知障礙,科學設計課堂作業,備好所需教具學具,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等。
以導學案為抓手、注重導學案的編寫及課堂中的作用
導學案: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和方法與過程組織)
自學指導(簡單的討論題和現成的學習資料組成)
自學檢測(圍繞自學指導設計)
分組討論(根據學生的情況從易往難的順序設計)
達標檢測(根據學習目標的設定來設計)
(三)完善制度,認真執行
教師工作考核制度
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
教師集體備課制度
課堂教學巡課制度
學生獎勵制度
創建書香校園活動
學生聽課活動
老師的視角是不是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展示、小組合作學習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等關注是不是到位,都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指導和管理。
有一個非常淺顯生動的比喻——雞蛋打破的兩種方式:
用外部力量打破雞蛋,雞蛋是一種食物;雞蛋自己從內部打破自己,用自己生的力量打破自己,它就獲得了一個新的生命。
人生亦如此。如果只是用外部力量來推動發展,你永遠只是別人口中的食物。而用自己的力量打破自己,你自己就獲得一次生命的重生。
在課改的征途上,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要想走得快,一個人走,要想走得遠,一群人走。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