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燕
我們都知道,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本身更為重要。而問題意識又是發現問題的前提,學生要發現問題,首先要有問題意識。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學生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培養創新精神,應始于問題意識。
盡管教育改革了這么些年,可是在我們的課堂上,真正意義上的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做得很不夠。課堂上,教師通常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但是由于孩子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和教師的主觀意識等因素,讓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經常事倍功半,時間花了不少,收效甚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渾水摸魚,只有一小部分學生真正有所思考、有所發現。課后,教師還要找時間“熱剩飯”。所以這種自主學習在很多課堂上是流于形式的。
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感悟,從以下幾方面來說一說。
一、教師要賞識“不乖”的學生,鼓勵孩子們做這樣的學生
作為老師,我們都不大喜歡刺兒頭孩子,所以常把守紀律、細心認真的乖孩子樹為榜樣,要求孩子們學習榜樣來順應我們。乖了就可以被喜歡,得利益,沒有誰不愿意當乖孩子。乖孩子才有糖吃,為了吃糖,孩子們總是在揣摩我們、迎合我們,而壓抑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孩子們少了自己的想法,慢慢地也就懶于去思考觀察,懶于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甚至發展到不能發現問題,不能解決問題。太乖只知道順從,不乖才意味著挑戰和創新。有一次講兩直線相交后有幾個角,我都講完了,一只小手固執地高高舉著,就是不放下。我妥協了,“你有什么想法?”“張老師,我發現一個問題。我認為這里的周角不止一個。我們可以把這條射線看做周角的兩條邊,也可以把剩下的三條射線看做周角的兩條邊,所以,這里有四個周角,而不是一個周角。”多么美妙的發現??!我為這個不乖的學生喝彩。在我的帶領下,全班孩子為他鼓掌。當時就覺得這樣一個不乖的聲音給課堂帶來了生命,帶來了色彩。我們要鼓勵班上這樣的孩子,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做不乖的孩子,善于發現問題,并敢于說出自己的新發現。當然,這種不乖,不是撒嬌,不是破壞,而是一種挑戰,一種自我的肯定,也是一種對老師、對同學、對自己的尊重。
二、營造輕松的氛圍,少一點所謂的競爭
在這樣一個競爭的年代,競爭也理所當然地進入了課堂?;卮饌€問題,你看某某某答得多好,你站起來半天哼哼唧唧說不出來??茨衬衬车穆曇舳嗪榱?,你怎么就跟蚊子叫一樣……這樣的話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課堂里,至少第二句我說過很多遍??墒虑榈慕Y果是,被訓的孩子再難見到他回答問題了。看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后,我為我的粗暴感到慚愧。書上說,童年是一個獨特的年齡段,是自然人(小動物)向社會人(人)過渡的階段。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當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各種“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長力量就開始分散,而競爭帶來的焦慮感又會消耗孩子的精力,孩子內心變得越來越脆弱。想象一下,在這種狀態下,孩子的內心積累的都是些什么?內心脆弱,還會主動發現問題嗎?還能夠主動發現問題嗎?所以,還孩子一個輕松的氛圍,去掉那些偽競爭,這樣,孩子才肯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無形中形成真正強大的競爭力。
三、放慢腳步,靜待花開
現在無論生活、工作,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的課堂也叮叮咣咣地快了起來。每節課內容安排得滿滿當當的,老師和孩子每天總忙得一塌糊涂,可效果總不如從前??偢杏X現在的孩子一屆不如一屆。孩子們越來越浮躁,遇到一個新問題,總是靜不下心來思考它、解決它。現在細細想來,這怎么能全是孩子的錯呢?家長要孩子全面發展,課外報各種興趣班,恨不得孩子樣樣都拔尖。課內,老師也一點不讓孩子閑著,孩子連一絲喘息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節奏,孩子如何靜下心來?曾經聽了吳正憲老師的《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一課,讓我感受頗深。吳老師就像跟孩子講故事、聊天、做游戲一樣,完全融入孩子中間,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引導孩子們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親切。課堂上沒有高舉的小手,有話就站起來說,有想法就寫到黑板上,學生起來坐下,跑上來跑下去,可偏偏不讓人覺得雜亂,一切都進行得有條不紊,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孩子們都非常專注。一堂課教師上得波瀾不驚,孩子們精彩的發言引來聽課老師的陣陣掌聲。課后交流環節中,有老師就吳老師上課上一個多小時、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質疑。吳老師的回答我記憶猶新:因為我和孩子們都很投入,沒有留意到時間已經這么久了。這節課看似節奏緩慢,但大家都看到了,所有的問題都是孩子們自己發現的,也都是孩子們自己解決的。放慢腳步,靜待花開,這將是一件多美妙的事?。?/p>
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樹立教學理念,并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方法,帶著問題意識進課堂。課后要不斷地反思總結,著力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逐步養成勤觀察、善思考的習慣,通過嘗試、實踐、反思、交流等互動形式最終解決問題,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真正有活力、有效率。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