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瑞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隨時進行,評價不一定是代表課堂結束的休止符,也不僅限于對作業等進行檢驗時所給予的固定評價,而是要“教與評”相結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表現融進評價,用評價催發學生繼續聽講,充分發揮主動性,及時改正錯誤的學習方法。評價與教學相隨行,教師要在教學中觀察捕捉學生的各種學習表現或者是認知過程中的亮點回答等,給予提醒式評價、鼓勵式評價、肯定式評價等,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從而打造高效的英語教學效果。
一、教學導入階段巧評價
英語教學導入環節是鋪開整堂教學課的關鍵。教師精心創設導入環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穎的導入環節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能快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環節,針對學生根據教師提問式導入所作的回答進行評價,或依據學生在導入情境里的表現進行評價等,讓學生從評價中獲得學習的自信心,為接下來建構知識奠定基礎。如,在教學顏色white,black和brown等單詞時,教師利用一副色彩鮮明的春天畫作作為導入環節的開場秀,簡單明了,又與即將呈現的新內容相符合。教師指著藍天上的白云提問:“What colour is it?”有的學生一興奮用漢語喊出:“白色”,教師并沒有對其回答視而不見,而是微笑著用贊許的語氣說道:“這位同學說的真對,白云的顏色是白色的,那么,白色用英語怎么說呢?”回答出正確顏色的學生在教師的肯定評價下,獲得一種受鼓勵的喜悅感,從而被教師的問題所深深吸引,小腦袋也不斷發問“白色”的英語單詞是什么。學生心中因評價產生了探究問題的內驅力,對學習認知單詞產生了濃厚興趣。接著,教師繼續指向樹干、小鳥,讓學生說出它們的顏色,同樣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整個導入環節形成了一種歡快、愉悅的教學氛圍,師生對話自然和諧,生生學習投入,良好的狀態實現了與接下來的教學完美對接。
二、創設情境隨時評價
進入主要階段的英語教學時,教師通常會通過情境的創設來逐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主題,循序漸進地讓學生理解英語知識。結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分設不同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與學生互動起來,最終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情境的創設要結合教學內容展開,如教學生如何區別Sorry和Excuse me時,教師創設了一個直觀的表演情境:教師先用母語簡單介紹要做的事情:“一位年輕人向兩個小學生問去學校的路,而恰恰這兩位小學生并不是本地人,他們很抱歉。”教師扮演“年輕人”,兩位學生扮演“小學生”,“年輕人”先是四下看了看路,然后走到“小學生”面前,用英語問道:“Excuse me,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choool?”小學生很歉意的回答道:“Sorry,I donKnow.”教師先創設惟妙惟肖的表演情境,通過角色對話,讓學生揣摩和理解兩個詞的用法。有的學生心中有答案卻因為不確定而有些忐忑不安,教師為他注入勇氣:“Speaking out makes you progress!”學生受到鼓舞大聲說出:“當表示要打擾別人或者是引起人注意時用Excuse me,而用Sorry則是一種歉意的表達。”教師用“Clever”直接給予學生理解正確的贊許。為了給學生更多的表現自我和理解詞組的機會,教師即興走到某一課桌前:“Excuse me,whats the time now?”學生回答:“Sorry,I donKnow.”或者是“Sorry,I dont have a watch.”教師驚喜于學生的理解力和領悟力,用“Marvelous”給予他們夸贊。教師的評價表現出的是一種熱情,用自己的熱情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漸而愛上學習英語。
三、作業練習指導評價
英語教學中的練習部分,無論是書面的還是口頭的,都是檢驗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試金棒。這一部分的評價,教師要區分對待,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給予不同的評價,讓學習優秀的學生更有探究的信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獲得鼓勵迎難而上,想方設法解決自己認知的薄弱環節。同時也可以將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生生互評、學生自省評價等都能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相互合作意識,讓學生學會傾聽和理解。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更多英語評價空間,增加學生的評價意識。如在進行口語“What colour is it?”一問一答的練習中,教師讓學生與學生一問一答,練習過程中,學生之間評價不斷,“這句話讀不準、那個詞發音不對,所說的顏色不正確”等等,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促進了學習的效果。
在英語教學中,教學和評價要緊密相連,教師要不吝嗇自己美好的善意的語言和肢體藝術,讓學生在不斷的鼓勵和肯定指導下,既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和溫情鼓勵,又能從成功中體驗快樂,體驗成就感。“教與評”的完美融合,讓師生關系更為融洽,讓教學充滿實效。
編輯 白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