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艷 王海鋒 王 博 (石河子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數字電路基礎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探究
高 艷 王海鋒 王 博
(石河子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數字電路”是高等院校理工科電信等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該門課程理論性和實用性都很強,學生不易掌握.本文以提高高校“數字電路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為目標,對課程的教學模式提出改革思路,對該課程分層次教學模式進行探究.研究中結合物理專業特點以及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在教學中探索和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數字電路基礎”課程在學生中進行走班分層的教學模式是切實可行的.
數字電路 教學模式 改革
隨著電子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通信、家電等各個領域,電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電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用于各行各業,而數字電路作為計算機、電子與通信工程、電子信息與科學技術等專業的重要技術基礎課,它的教學工作顯得非常重要.但是,針對當前我校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數字電路課程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太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因此對數字電路課程教學的改革已勢在必行.因此,我們必須針對各種因素,考慮各種條件,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培養出適合社會的實用型技術人才的目的.
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引進了分層教學的概念,各省市都有學校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主要針對英語課程和高等數學等公共課[1~3].例如,本校的公共英語課,就是依據測驗分數將學生分為A,B班進行教學,通過個性化設計并實施教學方案,有利于提高A班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自信心,同時也大大提高了B班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學習效率.幾十年來,各中、高等院校內進行的分層教學試驗[4~6],經過不斷地實踐與改進,提供了分層教學的可行性依據.
針對我院應用物理學專業和師范學院物理教育專業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們所開設的數字電路基礎課程為48學時,同時開設了48學時的數字電路實驗.通過這幾年的教學經歷,觀察到雖然學生也能認識到本門課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本門課程理論性和實用性都很強,學生不易掌握.因此對該門課程進行了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這樣可使得教師對分層后的同質班級進行教學更容易,對學生也能產生積極的效果,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種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充分發揮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利用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了有利于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最終使得中高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獲得的知識也更多更實用,而中低層學生對該門課程的信心和學習效率也能大大提高.并且不同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個人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些想報考電子信息專業研究生的學生就對電子技術方面知識的需求要多,需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學習.而其他學生則只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即可,因此對數字電子技術課程進行分層次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兩種分層次教學的模式進行探討.
針對數字電路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預在教學模式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并將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開發多媒體資源,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完善電子資源和習題庫,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內容方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對中高層次的學生,可在教學結束之后開設1~2周的課程設計,課程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鞏固和應用在本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在課程建設方面,制定與教學目標相吻合的教學大綱,完善成績評定制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具體做法:
(1)保留行政班,開課1~2周后,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班內分層,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
(2)根據不同教學目標,確定與教學目標相吻合的教學大綱.
(3)結合實際教學效果,探索適合數字電路基礎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及時把科學理論的最新發展成果引入教學實踐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4)發展網絡教學模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網絡自學平臺和網絡檢測平臺.
分層次教學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在思維發展水平、智力和認知結構方面存在的差異,確立不同的教育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既照顧了對該門課程需求較高的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又解決了一般學生“消化不了”的問題,同時也為學生個性發展與選擇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其最佳水平.
根據學校進行的主要文化課摸底結果,按照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需求程度(比如是否考研?畢業后是否打算從事電子類相關職業?),根據我校現狀可以分成兩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暫稱之為A,B教學班).這種“走班”需要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在學習該門課程的時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課.“走班”實際上是一種運動式的、大范圍的分層.它的特點是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從而降低了部分學生的學習難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滿足了對數字電路要求較高的學生深入學習的要求,擴大了知識面.
走班分層次教學的優點有:
第一,充分照顧了學生的發展差異,能夠因材施教.
第二,消除了學習成績的懸殊差距,易被學生接受.
第三,分層次教學內含的競爭機制,使得學生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接受挑戰,實現跨越,從而易形成學生互幫、互助、互趕的教學局面,形成多向互動的課堂教學局面,而且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
對于該門課程進行分層次教學的可行性,首先在本校理學院的應用物理專業和師范學院的物理教育專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調查:
(1)對該門課程的需求度;
(2)對該門課程的興趣度;
(3)對前期課程模擬電路的掌握程度;
(4)是否贊同該門課程進行分層次教學,比較同意哪種分層模式;
(5)如果進行分層次教學更愿意進入哪個層次的班級.
調查問卷發出70份,收回67份,其中有效問卷66份,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數字電路基礎分層次教學意愿調查結果
結果表明,約有35%的學生對該門課程有直接需求,有將近80%的學生對該門課程是感興趣的并且贊同進行分層次教學,更多的學生更傾向于走班分層;更詳細的調查顯示,對前期基礎課程模擬電路基礎掌握較好的學生對數字電路基礎也就更感興趣,且傾向于進行分層教學同時希望進入高層次的班級進行學習;選擇進入高層次班級和低層次班級的學生人數相差不是太懸殊.由此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對數字電路基礎課程在學生中進行走班分層的教學模式是可以實際進行的.
1 司紅穎.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6(06):92~94
2 宋林森, 郭運瑞,白春陽.學分制下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優化研究.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06):91~93
3 王瑾.分層次教學背景下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科技資訊,2016(15):107~108
4 趙達,王樂新,張欣艷,等.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高師理科學刊,2008(04):108~111
5 張宏巍.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分層次教學研究.現代交際,2016(09):168
6 胡善文,王子軒,周波,等.分層次教學在“模擬電子線路”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09):1~5
2016-12-12)
高艷(1981- ),女,副教授,主要從事大學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