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 ●本報記者 吳志偉

民進黨24日召開第十七屆第二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拋出啟動“憲政體制改革”的震撼彈。值得關注的是,李登輝23日剛講完“制定符合臺灣未來需要的憲法,以建立正常化國家”,蔡英文緊接著就透露“憲改”信息。這對在島內被形容為“情同父女”的頂級政客演的是什么戲?蔡英文當天并沒有揭開如何“憲改”的面紗,只是說要堅持“臺灣的主體意識”,但臺灣過去那些年“修憲”所伴隨的“臺獨”猖獗卻是有目共睹。果然,“憲改”口號一出,有“臺獨”分子大喊“令人振奮”,還有民進黨員稱“失蹤了10多年的民進黨回家了”,但有島內評論說,蔡英文所謂的“憲改”,不過是想為臺灣走向“獨立”量身定做一個新的“民主體制”而已,是極其危險的玩火行為,“比朝鮮試爆氫彈危險一萬倍”。
民進黨“新路線”:“憲改”
民進黨全代會24日在一片抗議聲中開場,“拔菜總部”“反年改團體”和“中華愛國同心會”等團體聚集在圓山飯店外抗議。蔡英文當局派出800名警力維持秩序。從上午10時起,就開始在飯店周圍設置層層關卡,上山的車子全部要出示證件。
蔡英文的會議致辭主軸為“堅持改革、看好臺灣”。她所說的改革最受關注的就是“憲政改革”。蔡英文提到了中國大陸的變化,并說“我們必須在堅持臺灣主體意識及人民主權的不變原則下,尋找和對岸互動的新模式”。將針對“外交與國際參與”“區(qū)域安全與兩岸”等12個方面“逐項擬定新的因應方針”,“憲政體制的改革就是一個重點”。她稱,兩年前“修憲”失利,“18歲公民權”“人權條款”及“票票不等值”等議題都沒有完成改革;而經(jīng)過三次政黨輪替,“我們這一代人的任務,就是為臺灣打造一個更可以完善運作的民主憲政體系”。
“執(zhí)政新路線!蔡英文啟動憲政改革”,臺灣TVBS電視臺報道對當天民進黨的全代會進行解讀。臺灣《聯(lián)合報》分析說,蔡英文的執(zhí)政將進入第二年,整體施政主軸與人事已經(jīng)到位,相信未來將面臨很多不確定的考驗,考驗會更大,蔡英文在24日的全代會上拋出“憲政改革”議題,代表“憲改”將是臺當局下一階段的改革主軸。
對于蔡英文拋出的“憲改”主張,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在臉書上說,“令人振奮!如果要趕在明年底地方大選,同時進行‘修憲復決;因為還得有6個月公告期,明年上半年必須送出‘立法院。這個會期內,就得啟動‘憲改工程。”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也在臉書上說:“失蹤了10多年的民進黨回家了。回來承擔時代責任推動‘憲改了。恭喜臺灣。95歲高齡的李‘總統(tǒng)也可以安心了。他喊‘為憲改再拼5年,現(xiàn)在可以安心地欣賞他的下一代去拼就好了。”但馬上有人嘲諷林濁水說:“你的意思是李登輝可以含笑而亡了?”
臺灣《自由時報》當天的評論為“臺灣正名”敲邊鼓稱,蔡英文上任至今,并未解除臺灣在國際上被“去國家化”的危機,無論臺灣或“中華民國”都已逐漸在國際社會、國際組織和國際賽事上被逐一抹除。“國家正名”已經(jīng)非常迫切,當局必須在國際上據(jù)理力爭,且不怕成為麻煩制造者。
“憲改雙簧”背后可能的危險
雖然島內“獨派”一片歡呼,但蔡英文并沒有對未來的“憲改”拿出什么具體的東西。不過,如果與此前一天李登輝有關“憲改”的言論相聯(lián)系,不能不讓人警惕。
據(jù)臺灣“新頭殼”網(wǎng)站報道,李登輝23日在書面演講稿中聲稱,當法國已經(jīng)選出39歲的年輕人當總統(tǒng),臺灣“憲法”仍規(guī)定未滿40歲不能當“總統(tǒng)”候選人,年輕人未滿20歲不具投票資格,諸如此類都反映出“憲法內容及架構,與現(xiàn)代已脫節(jié)”。李登輝聲稱:“任何的改革運動都是艱困的工程,推動憲政改革更加不簡單,但憲改是推動國家正常化,必須要走的一條路,更需要廣大的民意支持才能成功而制定符合臺灣未來需要的憲法,以建立正常化國家,是我們對下一代最負責任的作為。”
“李登輝剛講完‘制定符合臺灣未來需要的憲法,以建立正常化國家,蔡英文方面就透露信息,聲稱臺灣已歷經(jīng)3次政黨輪替,為讓政府權責更相符、分工更清楚,她將從黨內開始討論,為臺灣打造能完善運作的民主憲政體系。”島內著名作家王豐24日在推特上認為二人是在搞“憲改雙簧”。
王豐說,盡管李蔡這兩個“情同父女”的前后任,有關“憲改”的表述內容與方式不盡相同,但卻是殊途同歸。只不過是想為臺灣走向“獨立”量身定做一個新的“民主體制”而已,是極其危險的玩火行為,因為這樣的行徑稍有不慎,就會朝“法理臺獨”一面傾倒,一旦蔡英文當局的所作所為逾越了紅線,將迫使大陸別無選擇,“ 這比金正恩大搞核冒險還要驚心動魄,要危害兩岸人民的安全福祉”。
王豐還說,應該嚴重關切該事態(tài)的進一步發(fā)展,因為,當蔡英文與賴清德合體、合流之后,毫無懸念地搞什么“憲政體制改革”,這將很容易被標志為臺灣當局朝“法理臺獨”邁進的警訊。如此一來,臺灣的安寧將就此畫上休止符,臺灣的所謂“憲政體制”反而說不定栽在了蔡英文手上呢!
島內輿論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自1991 年李登輝主導“憲政改革”,進行第一次“修憲”以來,每一次“修憲”都伴隨著巨大的爭議,在導致島內政治格局巨大變化的同時,影響島內民眾的“國家認同”,并對兩岸關系造成沖擊。現(xiàn)在還不時有政治勢力扛著“修憲”的大旗尋求“臺獨”。島內“臺獨”小黨“時代力量”去年就表示要“修憲”,包括廢除“一國兩區(qū)”、廢止臺灣省政府、臺灣省咨議會等,清楚界定“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憲政地位”。
蔡英文拋出“憲改”議題后,“時代力量”的徐永明馬上表示,“憲改”要玩真的,“立法院”應盡速組建“修憲委員會”。而國民黨表態(tài)謹慎,其“立法院黨團總召”林德福表示,聽聽就好,民進黨都是嘴巴講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林為洲24 日稱,若“憲改”包含“正名”“國土變更”,就像“河豚料理”一樣。
現(xiàn)在在臺灣“修憲”并不容易。據(jù)臺灣“中央網(wǎng)絡報”24日報道,“修憲”須經(jīng)“立法院”的1/4提議,3/4出席,及出席委員3/4決議,提出“憲法修正案”,然后臺灣的選舉人投票復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shù),才能通過,門檻相當高。
民進黨“拼政治”遭質疑
就連民進黨內部對“憲改”也意見不一。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24日表示,他不贊成“修憲”,更不贊成“釋憲”,現(xiàn)在“憲法”修改門檻高,爭議也大。陳水扁24日以書面講話稿方式稱,臺灣的“五權分立憲政體制”既非“總統(tǒng)制”,也非“內閣制”,“而是三不像,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最糟糕的憲政怪胎”;而歷來“修憲”幾乎都是為政治目的,執(zhí)政黨經(jīng)常通過“修憲”來謀取一黨一己之私。
陳水扁的攪局也不出人意料。在24日民進黨的全代會上,除了“憲改”,另一個最受關注的議題就是“特赦陳水扁”。陳水扁本人還一度被傳將出席全代會,不過其子陳致中24日上午改口稱,“父親評估后不擬出席”。
最后,“特赦陳水扁”的議題被蔡英文利用把控會議議程的權力給攪黃了。據(jù)“中時電子報”報道,全代會討論選舉提名條例后,蔡英文宣布休息5分鐘,結果休息時間一結束,準備進入其他提案包括特赦陳水扁案時,清點人數(shù),赫然發(fā)現(xiàn),黨代表跑掉一半。大會于是宣讀閉幕宣言,未處理特赦案。雖然有支持陳水扁的人大聲抗議,但蔡英文稱,人數(shù)不足,無法做出有法律效力的表決,建議反對人士將意見提供給大會注記下來。民進黨全代會在一陣吵吵嚷嚷中結束。
《新華澳報》分析稱,民進黨每兩年一屆的全代會,由于今年沒有換屆選舉任務,本來應當開得較為輕松,例行公事而已。但最近卻“風云突變”,突然冒出幾個棘手的議題,使得這次會議成為自10年前發(fā)生“正常國家決議文”之爭后,最激烈、最復雜的一次。
《聯(lián)合報》24日評論稱,蔡英文上臺后,各項改革陸續(xù)在爭議聲中進行,包括追討國民黨黨產、年金改革及司法改革等,總被認為“拼政治”比拼經(jīng)濟還多。如今她高舉“修憲大旗”,但民進黨“立委”席位并未達到3/4的門檻,只怕又淪為選舉操作的口號和議題。民進黨必須警惕,是否因拼政治推開了中間選民?
《中國時報》24日稱,蔡英文拋出“憲改”企圖確立民進黨的新方向及路線,但未來還有一千個日子,“如果依舊讓社會陷在永無止境的對立而束手無策,文字再美的新論述,都將成為歷史灰燼,永遠煙消云散”。▲
環(huán)球時報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