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志
【摘要】考試作弊是高校學風建設的頑疾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社會及家庭不良風氣的影響,平時學習不夠扎實,學生的僥幸心理、從眾心理、不平衡心理,礙于同學情面或利益驅使,考風考紀不夠嚴格等。學??梢詮呐嘤龑W校文化和大學精神,加強誠信教育和道德教育,關鍵時點提醒和督促學生,強化外部監管和督促等方面遏制考試作弊行為的發生。
【關鍵詞】大學生;考試作弊;原因;對策
考試作弊歷來是大學生校園不良行為的主要表現之一,也是高校學風建設中的頑疾,既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準確衡量,也使教師教學質量得不到真實體現。雖然各高校針對學生考試作弊采取了諸多措施,但作弊現象仍屢禁不止,且形式不斷更新。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作弊不僅毀壞個人德性,而且欺親師,違校章,辱國體,害子孫,作弊成風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對大學生作弊行為進行分析,尋求對策,凈化校園風氣已成為高校學風建設急需完成的任務。
一、大學生作弊行為的特點
(一)作弊學生群體較大
某高校教師在一次隨機抽樣調查中發現,588名學生中參與過作弊的達19.9%;某機構在一所重點高校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562名學生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有3.04%的學生承認自己在大學期間“有過作弊行為,曾被行政處分”,有27.76%的學生承認“有作弊行為,未被發現”,還有10.65%的學生承認“有作弊企圖,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付諸實施”。
(二)學生對作弊的認識不端正
上述某高校教師的調查顯示,受訪學生中,認為考試作弊很正常的占11.7%,認為作弊不對但可以理解的占78.6%,認為作弊行為可恥的僅占5.8%,認為與自己無關的占3.9%;上述某機構的調查顯示,學生認為“考試作弊可恥”的僅占49.5%,而回答“不可恥”和“偶爾幾次無所謂”的卻占50.5%,即有過半數的學生不認為考試作弊是可恥行為。
(三)作弊方式多樣
作弊學生在考試中用盡心思,花樣層出不窮。在被監考教師發現的作弊行為中,夾帶是學生作弊的主要方式,此外還有傳遞答案,交換試卷,替考,使用無線設備,微信群作弊等。其中僅夾帶形式就有很多種,有的事先將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寫在帶入考場的計算器、直尺等文具甚至證件、大腿上,有的攜帶事先準備的紙條、縮印的復習資料,有的提前準備好與試卷所附草稿紙極為類似的紙張并將知識點寫在上面帶入考場;傳遞答案有的在考場內,有的在衛生間;替考不但發生在校內學生之間,還有人去校外甚至網上雇傭槍手。隨著技術的發展,作弊的方式也與時俱進,無線設備作弊、微信群作弊等屢見不鮮。
二、大學生作弊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家庭不良風氣的影響
當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誠信現象和唯利思想,是學生考試作弊的誘因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個別家長自身不端正的價值觀念和言行,對子女產生了不良影響;此外,家長的過高期待或唯成績論,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學生鋌而走險,挑戰校規校紀。
(二)學生平時學習不夠扎實
部分學生貪玩,自制力差,平時學習不認真,知識掌握不牢固,擔心考試不合格,為了“60分萬歲”,或為了畢業證、就業而破釜沉舟;也有個別成績不算差的學生,出于虛榮心理,或是為了評獎評優,考研出國,追求高分而作弊。
(三)學生的僥幸心理、從眾心理、不平衡心理
有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會那么點背,輕易就被監考教師抓到;有的學生看到身邊不少同學作弊,也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隨波逐流;有的學生看到別人平時不學習,通過作弊就輕松通過考試或取得不錯成績,心里不平衡,產生自己不作弊就是吃虧的心理。
(四)礙于同學情面或利益驅使
有的學生自身學習成績不錯,但礙于情面,經不起其他擔心考試不能順利通過的學生的苦苦請求,有時甚至是半請求半威逼,不敢得罪,還有個別人出于其他學生給出的優厚回報,最終被動或主動下水。
(五)考風考紀不夠嚴格
在個別高校個別考務工作人員及監考教師中,存在執行紀律不嚴,對作弊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作弊行為的發生。
三、對策及建議
(一)培育良好的大學文化和精神
一個民族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一個高校同樣如此。大學尤其是新組建或新合并的大學要形成自己的文化積淀,培育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和大學精神,并使之成為每一個學生共同的內在追求、價值信仰和行為準則,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批判意識和擔當意識,“不扶自直”,不隨波逐流,以內在精神和價值觀扭轉不良的考試風氣。
(二)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和道德教育
大學生作弊屢見不鮮,很大程度是因為學生道德滑坡,喪失誠信原則,羞恥感缺失,對自身作弊行為不以為然。社會心理學中的計劃行為理論認為,所有的教育、制度若要真正發揮作用,必定是因為其使個體的信念、態度發生變化,從而引起行為的變化。教師要通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念和道德觀念,做到自尊,自愛,自重。
(三)抓住關鍵時點提醒和督促學生
在新生入學時,要強化校規校紀教育,通過案例分析和校規校紀講解使學生得到警示,杜絕松懈思想和“中學辛苦大學補償”的錯誤心理,認識到作弊行為對己對人的嚴重危害;在進入考期前一段時間要通過主題班會等及時督促學生積極進入狀態,認真復習,為誠信應考打好基礎;在考場開考前,監考人員要再次宣讀考試紀律,提醒注意事項,把好最后一道教育屏障,力爭把學生的作弊企圖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通過朋輩互助強化學習成效
一是在班級成立一幫一學習小組,在日常學習中實現一對一精準幫扶,使學習基礎薄弱或學習自制力不足的學生得到及時幫助或督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為誠信應考創造條件,提供保障;二是在考前成立學生小課堂,組織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擔任小老師,進行考前串講,指導和帶領班級同學積極復習,提高復習效率。endprint
(五)加強學生骨干的正面帶動作用
根據某高校對2012至2014年考試違規違紀學生的統計結果,143名學生中,有學生骨干13人,其中既有班級主要干部,也有院級學生組織骨干和社團負責人,還有學生黨員。學校要加強學生骨干教育,開展崗前培訓,明確提出各項要求,劃定紅線,制定獎懲措施并嚴格執行;在學生黨員日常管理中,要加強黨性教育,強化身份意識和責任意識,將遵章守紀情況納入學生黨員考評內容,對違規違紀行為依規依章進行處理。學校要嚴把學生骨干、學生黨員入口關,真正把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吸收進來,并做好后續培養和教育管理工作,強化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使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力爭做到一名學生骨干一個榜樣,一名學生黨員一面旗幟,帶動身邊同學嚴格要求自己,積極上進,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
(六)通過嚴格監考強化外部監督
某高校教師在監考老師中進行了一次調查,回收的87份問卷顯示,有2.3%的監考老師會對學生的作弊行為采取冷處理的方式,11.49%的老師認為監考“差不多就行”,41.38%的老師認為學生考試作弊與監考老師“有點關系”,分別有4.6%和18.39%的老師認為學生考試作弊與監考“一點關系也沒有”或者“關系不大”。學校要進一步加強監考老師的培訓工作,強化監考人員要管的認識、敢管的勇氣和會管的能力,這對于凈化考場風氣將起到積極作用。
(七)完善考試方式和評價體系
實行教考分離,減少任課教師為了提高本班學生成績而漏題、透題和學生為了提高自身成績而找任課教師套題的現象;考試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綜合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采取平時成績、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八)加強考場督察
加大巡考力度和密度,在給監考老師精神支持,給有作弊企圖學生造成心理壓力的同時,也給執行考試紀律不嚴格的監考老師以提醒;在考場安裝高清攝像頭,設立考務辦公室,安排專人值班,通過監控實時查看考場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通知有關人員處理。
(九)對考試作弊學生實施事后救濟
對考試作弊學生的處理,除了相應等級的違紀處分,一般還會影響到學位授予,這也是部分監考老師不敢管的原因之一。對作弊學生實施事后救濟,設定一定的前提條件,達到后可授予學位,既可以讓監考老師堅定大膽管理的決心,又可以讓作弊學生看到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舒首立,楊沈龍,白潔,等.他人作弊與自己作弊: 社會損失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調節作用[J].心理學探新,2017,37(01):48-53.
[2]孫愛玲,劉玉,宋洪濤.390名學生考試作弊主要方式、特點和預防策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07):46-47.
[3]余琪.對高校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探析與思考[J].世紀橋,2012(09):105-106.
[4]印曉慧,陳敏.“大學精神”視域下高校學生考試作弊問題的研究[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2,17(02):7-9.
[5]馮銀虎,董杰,馬田媛.大學生考試作弊及防范策略的博弈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03):35-38.
[6]馬麗霞,楊海燕,韓澤林,等.基于心理學研究視角下的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探析[J].高教學刊,2017(02):36-37.
[7]馮嬌.從監考老師的角度看學生考試作弊問題[J].知識經濟,2017(03):176,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