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桂英
[摘要] 目的 分析噻托溴銨不同給藥方式用于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價值。方法 便利選擇2015年9月—2016年9月來該院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遵照隨機原則,分為3組,A組采取噻托溴銨治療,早晚服用2.5 μg;B組采取噻托溴銨治療,晚上服用5.0 μg;C組采取安慰劑治療,比對3組治療效果。結果 A組、B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0.00%和86.66%,與C組進行比較,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噻托溴銨兩種不同給藥方式用于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可推廣。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哮喘;給藥方式;噻托溴銨
[中圖分類號] R562.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7(c)-010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methods of tiotropium bromide in treatment of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disease.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diseas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group A took tiotropium bromide of 2.5 μg orally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the group B took the tiotropium bromide of 5.0 μg in the evening, and the group C were treated with placebo,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group A and in the group B was respectively 90.00% and 86.66%,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wo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methods of tiotropium bromide in treatment of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disea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 of patients, which 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Asthma; Administration method; Tiotropium bromide
哮喘(支氣管哮喘)屬于慢性氣道炎癥,可引起機體氣道反應性提升,進而引發持續、反復發作的胸悶、喘息,伴有咳嗽等臨床癥狀[1],多發于凌晨或者夜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疾病[2],以氣流阻塞為主要特征,當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時,患者本身的氣道阻力將會明顯加大,氣流持續受限,極大程度上損害到患者肺功能,對患者健康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該文重點探究噻托溴銨不同給藥方式用于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價值,研究對象為2015年9月—2016年9月來該院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90例患者,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研究對象為便利選取來該院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90例患者,遵循隨機分組的方法,分成3組,A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54~70歲,平均年齡(63.58±1.69)歲;病程8個月~10年,平均病程(3.69±1.36)年;B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55~71歲,平均年齡(64.12±2.34)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病程(3.78±1.35)年;C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53~72歲,平均年齡(64.23±3.41)歲;病程7個月~12年,平均病程(3.97±1.17)年。對比3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對比。納入標準:患者伴有胸悶、喘息、呼吸不暢等癥狀,經過診斷后,符合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標準。排除標準:①過敏嚴重患者或者存在藥物過敏史;②嚴重肝臟、腎臟疾病患者;③備孕期或者妊娠患者。
1.2 治療方式
A組采取噻托溴銨治療:給予患者噻托溴銨粉吸入劑(批準文號:H20100194),2.5 μg/次,早晚各1次;B組采取噻托溴銨治療:給予患者噻托溴銨粉吸入劑,5.0 μg/次,僅晚間1次;C組采取安慰劑治療[3],早晚各1次。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①觀察患者FEV1ACU0-24 h、(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0~24 h曲線下面積);②觀察FEV1(0~24 h)峰值;③觀察FEV1谷值。
根據該院相關標準,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與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基本緩解,肺部濕羅音完全消失,X線胸片的雙肺紋理結果恢復正常,其他檢驗指標也顯示正常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開始消失,檢驗指標逐步恢復正常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惡化為無效。總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endprint
1.4 統計方法
收集兩組臨床產生的數據,利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經過治療后,A組FEV1ACU0-24h、FEV1(0~24 h)峰值、FEV1谷值分別為(248.89±11.46)、(469.54±10.49)、(265.56±13.17);B組分別為(241.56±12.45)、(475.45±10.24)、(248.94±11.23),與C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B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經過治療后,A組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無效例數分別為17例、10例、3例;B組分別為16例、10例、4例;與C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B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哮喘的誘病因素為慢性炎癥,造成患者出現氣道高反應性等問題,患者表現為咳嗽、胸悶、喘息等,好發于清晨、夜間[4],可經過藥物進行控制;慢性阻塞性肺多見于中老年人群,死亡率與致殘率較高,且大多數患者存在肺功能障礙,容易出現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哮喘都屬于臨床常見氣道炎癥性疾病,主要的區別為:前者的氣流受限不可逆,而哮喘可逆[5],此兩種疾病均是慢性疾病,病情易出現反復,治療時間較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患者肺功能很有可能出現進行性減退,特別是兩種疾病合并時,將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到患者正常生活,嚴重的情況下還會讓患者失去自理能力。當前,臨床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時,多使用藥物治療方式,常用的藥物有:糖皮質激素、黏液溶解劑、免疫調節劑等[6],以松弛、擴張患者支氣管平滑肌為治療原則,但口服藥物對患者的傷害較大,建議使用吸入藥物治療,使得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處,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該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噻托溴銨不同給藥方式用于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價值,其中A組治療方式為早晚使用2.5 μg噻托溴銨;B組治療方式為晚間使用5.0 μg噻托溴銨;C組治療方式為早晚使用安慰劑。研究結果證明,A組、B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0.00%、86.66%,明顯優于C組,說明兩種不同給藥方式的效果都較為突出。與學者游偉玲等[7]的研究數據結果相近,研究中指出,運用噻托溴銨吸入聯合其他藥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有效率達60.5%,比常規治療方式高13.1%,和該文研究結果相一致。
噻托溴銨屬于支氣管擴張劑,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控制患者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癥狀,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發作次數,同時,該藥物的耐受性較好,安全性高,主要的不良反應有:①過敏反應;②排尿困難、便秘;③心率加快、心悸、口干;④咽炎、鼻竇炎等。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時,每天于晚間給予5.0 μg噻托溴銨,能夠有效延緩患者首次重度肺功能惡化的速度,有利于舒張患者支氣管[8],同時,也可使用早晚各給予2.5 μg噻托溴銨的給藥方式,兩種給藥方式都能夠24 h持續舒張患者支氣管,具備改善患者肺功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確定合適的給藥方式,以患者耐受為基本原則,從而幫助患者緩解呼吸困難、喘息等癥狀,減少患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作次數。
綜上所述,噻托溴銨兩種不同給藥方式用于治療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都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有利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改善患者肺功能,醫護人員應綜合考慮患者病情,選擇恰當的給藥方式,充分發揮噻托溴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雪琴,關曉暄,孫立軍,等.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氟替卡松治療哮喘[J].臨床肺科雜志,2017,22(3):513-516.
[2] 譚經福,葉永青,楊龍峰,等.噻托溴銨粉聯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的短期療效[J].臨床薈萃,2016,31(8):886-888,892.
[3] 趙洪.噻托溴銨聯合大劑量舒利迭治療重度支氣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安徽醫藥,2015 (8):1593-1595.
[4] 王艷.噻托溴銨聯合大劑量沙美特羅/氟替卡松治療重度支氣管哮喘合并COPD穩定期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8):146-147.
[5] 徐杰.噻托溴銨聯合大劑量舒利迭治療重度支氣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2):116.
[6] 劉鈺.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治療中重度支氣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5):5292-5293.
[7] 游偉玲,李曉珍,張鋒,等.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的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7,24(7):17-18.
[8] 李楠楠,吳珂.評價噻托溴銨與大劑量舒利迭聯合治療重度支氣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價值[J].醫藥前沿,2015(17):90-91.
(收稿日期:2017-0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