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要: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這也是學生今后融入社會的必備技能。小學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啟蒙時期,對其今后的口語交際能力具有重要影響。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應創新口語交際教學理念,使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活動,從而提高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
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中,口語交際的地位顯著提升。小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教師不僅應傳授口語交際知識,而且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技能,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好地與人交往,從而促進個人的發展。
一、當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縱觀當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原因包括:教師在理解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目標時,還存在一定的偏差,未遵循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教學,因此教學方法不科學。我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起步晚,缺乏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在實踐經驗上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求語文教師深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以此作為落腳點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學活動;某些教師在教學期間未注重普通話的運用,常常采用當地方言進行教學,使普通話未得到良好推廣;當前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模式化問題,降低了學習趣味,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開展口語交際教學工作。某些小學生在口語交際課堂上發言時,會出現緊張的心理情緒,原因為學生表述的內容未獲取教師的肯定,當教師圍繞教學設計開展口語交際課程時,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過程,學生只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不僅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不能鍛煉其口語交際能力。當教師的教學目標僅為應付應試考試時,會不重視口語交際課程的地位,使口語交際課程教學質量日益下降。
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一)提高專業素養,優化教學模式
語文教師在正式開展口語交際課程之前,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包括標準的普通話、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實踐經驗。相比于語文中的其他知識點,口語交際課程考查學生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考核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對語文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應定期開展與口語交際課程有關的講座活動,使教師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增強與講師的互動性,掌握更多的口語交際教學模式,使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能充分運用于教學過程中。為了解決當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點,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將所學到的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同時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突發問題。由于我國少數民族較多,很多地區的學生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存在方言重、普通話不標準的問題,當這類學生在外部地區與他人溝通交流時,很有可能因為口音而受到他人嘲笑,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減弱了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的積極性,也使其口語交際能力越來越差。在現代化教學理念下,要求各個學校推廣普通話,這也是教師肩負的責任,教師應在校園期間使用普通話與學生溝通交流,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普通話更標準。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保證自身的普通話達到標準水平,在開展口語交際課期間,學校可以舉辦普通話演講大賽;或者為教師專門設置“口語討論”話題,使教師們運用普通話交流。譬如在舉辦校園大賽時,參賽教師可以邀請幾名學生共同構成一個團隊,展示節目不限,包括相聲、小品等,當每個比賽結束后,由評委與場下學生共同打分。該模式的比賽活動能提高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并且增強教師與學生對普通話的重視,有助于普通話在小學校園中的推廣。
(二)創設生活化情景,堅持學以致用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標理念雖然受到很多學校的重視,但是在實踐運用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究其本質為實踐行為不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新課程應注重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進,所以語文教師應樹立與時俱進理念,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課堂是鍛煉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場合,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優勢,借助教材中涉及的日常話題,讓小學生圍繞其進行練習,具備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在“閱讀與寫作”教學模塊中,教師可以在正式寫作前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活動,為小學生創造更開放的想象空間,也使小學生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當寫作課程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劃分小組,要求各組的學生相互點評作文,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能使小學生學習他人的優點,積累更多的好詞佳句,同時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口語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按照情境內容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該模式能使小學生將學習到的口語交際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更具實踐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生活情景期間,教師應注重情景的合理性,為學生安排操作性較強、明確的任務,使學生能有序執行。學生通過扮演現實生活中的角色,能在這個情境中得到鍛煉。 教師在設立情景話題時,不應設置過難的問題,避免小學生難以理解,降低了參與興趣。譬如在話題“垃圾是哪來的”中,教師應提前讓小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實踐調查活動,了解校園的垃圾來自哪里,并帶領同學們一同打掃衛生。在正式上課時,教師提問“校園的垃圾從哪里來”,使學生們就之前看到的現象進行回答,教師還應提問“如何讓土地變得更加美麗”,引導學生們產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完善評價體系,激發學習欲望
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的開展注重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口語交際課程中,教師制定評價體系時,應充分考量這三個維度,使評價體系更具科學合理性。小學生回答問題的態度與其在交際活動中的表現密切相關,教師應將評價落實于舉手回答、小組探討、學習總結模塊中。譬如在“看圖說話”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金魚正在做什么呢”,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個性特征不同,其回答的內容也具有差異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開放性問題中,學生的回答沒有對與錯,教師應肯定學生的回答,并鼓勵學生想象更豐富的情景,不斷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在教師的贊美中,能激發小學生交流學習的欲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素養,教師應積極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合優化課程教學資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積極解決當前小學口語交際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小學生創造更好的口語交際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旭明.依課標與重學情: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共通之路——口語交際課《談談心目中的君子》教學反思[J].語文建設,2017(5):4-11.
[2]張艷英.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情景課堂教學的設計[J].中華少年,20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