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
鑼鼓,是瓊劇打擊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樂器之一,是瓊劇打擊樂的總稱;是瓊劇舞臺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瓊劇表演一個特殊而重要的手段,也是綜合藝術的重要元素之一。
說起瓊劇鑼鼓,可以追溯瓊劇的起源,迄今為止已有了三百年的歷史。它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歷史的變遷與洗禮,不同時代的瓊劇藝術家和演奏家創造性的藝術實踐,才使瓊劇這南國獨有的藝術明珠得于傳承發展至今。瓊劇的鑼鼓源于海南民間道教中的道樂鑼鼓為基礎素材,吸收了海南民間八音、鬼儡(木偶戲)鑼鼓的演奏精華,結合閩南一個帶地方劇種鑼鼓的長處,經過不斷的實踐、創新與改進,才形成了它現有的瓊劇鑼鼓。
一、瓊劇鑼鼓的特殊功能
人常說的“一臺鑼鼓半臺戲”,是說在戲劇藝術表演中,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打擊樂在整個演出中的重要性。在戲曲音樂中的各種表現形式完全依靠戲曲音樂和打擊樂將其綜合、統一于舞臺之上,具有獨特的美學原則及其功能特征,在瓊劇戲曲表演中,瓊劇鑼鼓有幾個極為重要的特殊功能。
(一)瓊劇鑼鼓在演奏中以直接配合表演動作為特點,它的節奏屬于一種“無形節奏”,演奏起來不受時間限制和節奏約束,無論是演出的場序交替、速度的快慢和情節的變換,戲劇人物的心理活動(喜、怒、哀、樂、悲恐驚),對話或是“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等一切的舞臺動作和調度,全是依靠鑼鼓“對比交替”的節奏旋律變化來突出與體現的。
(二)瓊劇鑼鼓在演奏中十分講究收放音、節奏和力度,雖然它只能發出一個音,但通過不現同的敲擊方式,鑼與鈸“對比交替”的有序結合,在音量和節奏上的控制,卻能產生出美妙的音色旋律(鑼鼓點)。當這一極不一致的鑼鼓點統一在同一節奏時,可以營造出千軍萬馬人喊馬嘶浴血奮戰緊張的場面,而輕打歡快的節奏,又能讓你喜笑顏開興奮不已,這就是鑼鼓之所不同于其它樂器的特殊之處。
(三)瓊劇鑼鼓與表身段、唱腔、念白舞蹈等密切配合,相互作用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戲曲的每一個表演環節,幾乎都離不開鑼鼓的開導、調節、配合和烘托。它能使唱詞升華,把劇情推向高潮。這就是鑼鼓在舞臺藝術中的特殊功能,只有讓鑼鼓,這種特殊的打擊樂慣穿全劇始終,才能達到完善的藝術表現與效果。
二、瓊劇鑼鼓的運用
瓊劇鑼鼓,是烘托整體氣氛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表現人物心理變化和情緒轉折的重要因素,是啟發和引導樂隊、演員以及觀眾參與演出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和節奏支柱。
瓊劇鑼鼓在運用上有它的固有程式,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行當,使用不同的鑼鼓點:為配全人物上下場、亮相等身段動作而打的叫“身段鑼鼓”:為音樂唱腔進行開導或收尾、區分唱腔板式、速度或為唱腔與唱腔之間進行銜接而用的鑼鼓叫為“唱腔鑼鼓”。除了這些,在響器的選擇上也有所不同。旦角戲、小生戲和一些輕松、詼諧、喜劇性的場面多用小鑼和虎音鑼:而帝王將相和那些莊重、威嚴、激烈悲劇性的場面則多用大篩鑼和高邊鑼。但這些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還根據人物的情緒及所在地場合,又有所變化而變化。
行話說:鑼鼓要打在點子上,沒打在點子上,一切都是白打,因為,所需的點子就是人物的每一個定位,人物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是鑼鼓的點子,它的一鑼一個點不只是為了伴奏、烘托和幫助人物的表演,更重要的是通過鑼鼓獨特的外部節奏旋律,圍繞著人物的內心活動和外形動作,展開和傳遞人物用語言無法表達的“內部節奏”和“外部節奏”情感。
1.例如:有這么一個情節,一個家院急急忙忙地沖上場,鑼鼓給他一個文鑼[沖頭]上場,然后家院稟報說:老爺大事不好了,官兵沖進來了,如何是好?老爺聽后慌亂之急,心神不寧。此時,在鑼鼓的運用上,起用了一個[亂鑼]就能把老爺那種慌亂緊張,心神不定的心境表達很清淋漓盡致,這就是人物的“外部節奏”和鑼鼓的節奏語言。
2.例如:《下南洋》劇中的第二場,瓊娘千里迢迢地來到了新加坡,遇見了闊別多年已久的丈夫時頓感驚訝。此景鑼鼓在運用上用[撕邊]由慢到快、由強到弱、再由弱到強的演奏法來襯托瓊娘此時此刻的復雜內心情感,表現出瓊娘的“內心節奏”自問“這是我的男人嗎?”疑惑而猶豫不定的內心世界,這就是瓊劇鑼鼓的戲劇語言和人物“內心節奏”語言。
瓊劇鑼鼓,在鑼鼓點和程式中,雖然只有幾十種固有的點子,但運用起來卻極為靈活,為了適應不同的劇情內容的人物角色的需要,介于不同的情緒和人物身段動作,把各種不同的鑼鼓點,既不失原有鑼鼓特征,有目的的,有意識的用各種不同的組織方法加以組織和變化整合,變化發展原有的程式鑼鼓,就可以創造出很多極為生動新鮮的鑼鼓點子。
總而言之,鑼鼓在戲曲表演中很重要,很惟妙惟肖且深奧。它不但能夠直接渲染和烘托劇情人物的發展,人物的外部情緒和內心情感,甚至啟發觀眾通過視聽而產生共鳴,讓觀眾仿佛直接聽到人物的心跳,這就是鑼鼓在戲曲舞臺藝術中的特殊功能、作用和靈魂所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