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網站9月25日文章,原題:當歐洲銀行從世界舞臺撤退時,中國則在加速前行 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10年了,其影響依然在銀行業中持續。歐洲和美國的大多數大型銀行被一系列充滿風險的海外冒險反噬,它們開始收縮海外業務。
迪羅基全球數據處理公司的數據表明,自2007年以來,歐美各大銀行已經拋售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資產。大多數銀行開始將重心重新轉移到國內業務上來。這是否意味著,銀行業開始逆全球化而動?對于某些銀行而言,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也有一些銀行在繼續擴大海外業務。自2007年以來,外國資產在中國四大行資產負債表上所占比例增加了三倍,達到1萬億美元,超過了德國和意大利的銀行。毫無疑問,中國四大商業銀行還將采取更多行動。
隨著歐洲銀行的后退,中國正在引領全球金融守衛者的變化,而她并不孤單。在發達經濟體的眾多大型銀行正在撤退之際,新興經濟體的銀行正積極開疆擴土。同中國的銀行一樣,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的一些銀行也在不斷擴大海外業務。在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新的金融連通性指數金融連通性排名中,發達經濟體依然占據全球對外投資的85%份額。但發展中經濟體的排名正在不斷提升。在過去10年中,她們在全球對外投資中所占的份額已經從8%上升到了14%。中國的排名從2005年的第16位攀升至2015年的第8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積極參與全球資本再分配,這對于金融體系的長期穩定性而言是件好事。▲
(作者蘇珊·倫德、艾卡特·溫德哈根,伊文譯)
環球時報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