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オ?
摘要:
赴臺灣交流生項目的實施對大陸中醫藥院校國際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研究中醫藥院校赴臺交流生項目的管理現狀入手,分析交流生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赴臺交流;管理現狀;對策
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不斷發展,許多高校將國際化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而作為中醫藥高等院校,開展境外交流生項目,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宣傳推廣中醫藥文化,讓中醫藥事業走向世界。在這一背景下,中醫院校境外交流生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由于剛剛起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難免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以浙江中醫藥大學赴臺交流項目(已開展近5年,屬于最早一批開設的項目)為例,分析在開展交換生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推動出國境交換生項目工作切實可行的建議。
1 中醫藥院校開展赴臺交流生項目存在的問題
1.1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目前大部分中醫院校赴臺交流生項目的管理主要由學校的港澳臺辦公室或者是外事處來牽頭,各二級學院負責選拔推薦交流生,協助學生辦理相關手續等。教務處、學院教務員負責協助學生完成網上選課、學分置換等。由于涉及部門較多,會導致各職能部門在信息溝通上不夠順暢,管理效果不盡如人意。
1.2交流生項目的受益面有待拓寬。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若學校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有35%的學生想去臺灣高校短期交流。若無經費支持,僅有1%的學生即使自費也想去臺灣高校短期交流。經濟條件限制是影響學生選擇的主要原因,另外,有43%的學生覺得去臺灣交流可能會影響正常的課程學習,不想打破原有的學習計劃。
1.3 院系層次的對接協調有待加強。由于文化差異及學科重點等不同因素,對于某些專業的課程體系及知識結構存在很多差異。根據調查顯示,有70%的學生在對學校及專業在進行選擇時,表示對對方學校的學科設置不了解,希望這個時候有專業老師進行指導。而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學院操作項目的負責老師基本上為輔導員或教學線老師,專業老師鮮少加入相關工作過程。
1.4與臺灣高校缺乏聯動管理學生機制。有些學生學習目標不清晰、自控能力差,在臺灣期間沒有平衡好學習和旅游的時間,把大把的時間放在了游覽上,該修的學分沒有修滿,導致與本校同年級同學拉開較大的學習差距。回校后可能會出現需要花大把時間在重修原本應該在臺灣研修完成的課程。
2 完善管理中醫藥院校赴臺交流生項目的建議
面對赴臺交流生項目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更好地推進臺灣交流生項目,為學生創造更多開拓眼界的學習機會,是高校工作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2.1 加強學院層面的指導作用。學生在專業方面缺乏學院層面的指導與對接,導致項目的推廣效果會受影響。學院應配合外事處成立推廣項目專員,全員參與項目推廣與運營。專業方面應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以適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需要。
2.2 完善獎學金制度。從經濟上資助想要參加交換項目的學生。大多數學生參加交換學習項目最大的障礙就是缺少資金,經濟壓力大。學校既要積極開展校際合作,爭取更多交換學習、減免學費、生活補助等形式的交換生項目。也要積極爭取社會支持,開設相應交換生項目的獎學金,以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
2.3 建立健全交換生項目管理制度。高校應盡快制定出臺一套完善的交換生項目管理制度,包括交換生的選拔機制、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交換生項目的具體操作流程、交換生學籍管理辦法、交換生突發狀況應急解決機制等。
2.4 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交換生項目中。由于政治文化存在差異,交流生在外交流過程中也有可能會出現宗教、信仰方面的問題,因此對于出國境交流項目的學生,高校輔導員應更多地給予關注,通過網絡經常性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全過程關注學生的各方面,使得學生在思想及行為上不出現重大偏差。
[參考文獻]
[1]劉健夫,張大超.關于高校國際化問題的思考[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15-117.
[2]高玉蓉,李曉培.開展交換生項目 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8-10.
[3]鄒惠.加強和改進高校出國交流學生的思想教育[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3).
浙江中醫藥大學2013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號13024。
(作者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