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明
愷英網絡溢價30倍收購上游供應商,又要求轉讓方拿出部分收購資金購買公司流通股,同時大股東密集減持,種種運作,確實讓投資者疑惑。
9月14日,游戲上市公司愷英網絡(001527.SZ)發布公告稱,回復了今年7月深圳交易所關于今年上半年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相關事項的問詢函。
愷英網絡在回復中披露了更多運營數據,但也引發了投資者對其具體經營狀況的一些疑問。比如其主打游戲《全民奇跡》運營數據出現矛盾、收購自家供應商并要求其拿出近一半的投資資金購買非限售流通股,以及近年來大股東的頻繁減持。對于這些問題,近日《投資者報》記者聯系公司相關負責人,僅有其關于大股東頻繁減持的答復,對于其他一系列問題,公司方面截至發稿沒有回音。
運營數據矛盾
據公司財報,愷英網絡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23.3億元、27.2億元、12.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5億元、6.8億元、4.1億元,凈利潤有所增長。
但在其回復函中,公司披露的核心游戲產品運營數據,引發了部分業內人士和投資者的疑問。
《全民奇跡》是愷英網絡的主要產品,2016年營收10.9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約為40%。在往年愷英網絡的財報中,并未披露游戲運營的核心數據,包括重要合同、對外理財情況、營改增的會計政策變更公告,以及游戲公司運營的重要指標ARPU值(AverageRevenuePerUser,指某個特定時間內游戲運營商從每個用戶所得到的利潤)。信息披露不完善也是之前深圳交易所對其問詢的原因之一。
而在9月份愷英網絡給深交所的回復函中,披露了《全民奇跡》2016年的ARPU值。從數據上看,《全民奇跡》四個季度ARPU值分別為916、918、877、1072,此數據橫向對比來看,與掌趣科技2016年的主打游戲拳皇98的ARPU值差不太多,都在1000左右。而中青寶的5款游戲中,除了其中一款游戲在2016年一季度ARPU值達到1200外,其他時候都是小于1000的,并且平均數在600左右。
但是,從愷英網絡曾披露的《全民奇跡》2014年、2015前十個月的ARPU值來看,《全民奇跡》2016年增長太快。2014年年底和2015年年前10個月的時間里,該項數據的最大值僅為190,最小值為30.75。短短1年時間里,就飛躍至八九百的水平,可謂“火箭式”增長。可是據業內人士稱:“手游產品的生命周期一般不太長,上市2年之后一般就已達到飽和或者進入平緩下滑期。”據此說法來看,《全民奇跡》在剛上市的前兩年快速增長期表現不佳,兩年之后反而卻大爆發,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愷英網絡方面并未對此問題做出解答。
此外,據愷英網絡披露的數據顯示,其四個季度活躍用戶人數分別為3600萬元、3700萬元、3700萬元、1200萬元,付費用戶分別為85萬、71萬、66萬、54萬,但第四季度的ARPU值反而最高,超過1000。為何在活躍人數和付費人數都不如前三季度的時候,ARPU值反而高了?對于此情況,《投資者報》記者也未從公司方面得到答案。
收購自家供應商
除了以上疑問,愷英網絡近幾年的收購也令投資者眼花繚亂。2017年7月26日,愷英網絡發布關于變更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公告。
原本愷英網絡將把募集資金分別用到手機助手、競技平臺、O2O生活助手和大數據平臺等項目。但在變更投資項目的公告中,愷英網絡稱,將花費16億元收購浙江盛和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為網絡游戲開發商)51%股權。收購完成后,愷英網絡就擁有浙江盛和71%的股權。
備受愷英網絡青睞的浙江盛和到底何許人也?
浙江盛和成立于2011年,主營范圍是計算機軟件。但2016年突然轉向開發網絡游戲,出品了一款網頁游戲《藍月傳奇》。2016年4月,藍月傳奇正式上線,5月份現金流僅過千萬元,但6月愷英網絡就花費兩億元現金完成對其20%股權的收購。對此收購,愷英網絡曾稱,“如果浙江盛和2016年扣非凈利潤達到0.8億元人民幣,則愷英網絡將繼續收購浙江盛和剩余股權。”2016年,浙江盛和營收達到了1.21億元,凈利潤8990萬元,剛剛超過8000萬元的線,愷英網絡也對其繼續收購。
引人關注的是,除了浙江盛和達到了愷英網絡對于業績的要求,其還有個身份是愷英網絡的前五大供應商。據愷英網絡2016年年報所顯示的供應商名單,浙江盛和位列第五,采購額9900萬元,而浙江盛和2016年總營收為1.21億元。
收購自家供應商難道是為了之后減少成本,整合上游?但就浙江盛和的業績來看,愷英網絡的采購額達到其全年營收的80%,按說議價權應該很高,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
截至目前,浙江盛和后續并未推出更多游戲產品,愷英網絡花大價錢收購之后,是否能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還很難說。2017年4月,愷英網絡第二次收購浙江盛和時,標的資產估值31億元,而2017年4月浙江盛和凈資產1.02億元,溢價30倍。
這個收購案還有一點令投資者產生疑問。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收購的支付方式有自有資金、發行普通股、發行優先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利用債務工具融資等。但愷英網絡的16億元全部用現金支付,但要求轉讓方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將現金支付的16億元中的7.5億元用來購買上市公司的非限售流通股。也就是說,愷英網絡變相用自己的錢買回自己的股份。對此很多投資者表示看不太懂。
此外,愷英網絡本身密集減持也成為投資者吐槽的一個地方。從2017年年初開始,愷英網絡的大股東海通開元和個人股東趙勇就發布公告稱,要減持,而且往往在公司剛發布限售股流通上市公告的第二天。愷英網絡的多次減持預披露公告都按此節奏發布,有時解禁公告還未發布,就有大股東表示要減持股票了。
對于為何頻繁減持,愷英網絡方面僅給簡單答復:“大股東有其他資金需求。”但具體是什么需求,并未做出更多披露。愷英網絡目前股36.9元,市盈率32倍,9月14日后股價整體呈下跌趨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