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苗苗?オ?
摘要:
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較在各方面由于自身的不足,大部分表現出厭學情緒以及對自身的發展缺乏整體規劃。這種制約了其發展,本文從分析學生特點入手,談談如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種種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主動性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同其他兄弟院校教師的交流中大家都深有同感:職業院校的學生難教。大家普遍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學習特別是專業課的學習興趣不高,處于被動學習的不利境地。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是大部分職業院校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和研究的課題。在此,筆者結合本校高職學生的特點并在分析其成因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淺陋之見,同各位同仁商榷。一、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據調查,職業院校學生的自卑感、失落感相當普遍,普遍認為考不上大學,便意味著錯失了走向人生成功最好時機,前途一片渺茫,認為上職校沒有多大出路,就業途徑狹窄。在這些不良心理的暗示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表現出以下特點:(一) (二) (…)
一、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現狀及特點分析
(1)文化知識基礎差。高職院校的生源一般是達不到普通高校分數線的普通高中畢業生,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相對困難。學生學習動機不夠端正,學習激勵機制弱化。高等職業院校接收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高考中失利的學生,自身容易存在自卑感,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產生厭學心理;此外高職學生容易片面地把就業作為單一的學習動機,缺少對個人興趣和社會責任的關注,因此,學生進入高等職業院校后灰心喪氣、玩物喪志,幾乎很少有學生會經常進行自我激勵。(2)過分注重物質激勵,精神激勵重視不足。目前各高等職業院校主要采取物質激勵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激勵,現實主義思想非常明確;在對激勵內容上排在前六位的分別為國家獎學金、專項獎學金、綜合獎學金、優秀寢室、先進班集體、文體比賽優秀獎,這些獎勵內容直接活化為金錢,在學生中普遍受歡迎,但對“非物質激勵”的內容和方法缺乏明確的理解,容易被虛化,于是精神激勵的方法相對較少或是不被強化,這樣就會使學生們產生“唯金錢至上”的觀念。(3)高職課程改革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教育模式,有些教育模式偏離了高職的培養目標,喪失了對學生的吸引力。目前有些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與課程安排的不夠合理,直接影響了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行為。(4)自卑心理較嚴重。高職生屬于專科層次,與本科生相比易產生自卑心理。加之社會對高職存在偏見,高職生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產生偏差,更加重了其自卑感。
二、提高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的對策思考
(1)正確處理好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關系。首先,在物質激勵的過程中要兼顧組織目標和學生個體目標,在合理設計物質激勵的選拔資格和評選辦法的基礎上,有效利用專項獎學金、綜合獎學金、優秀寢室、先進班集體、文體比賽優秀獎、國家獎學金等獎項,對學生形成一種直觀的物質獎勵,同時在物質激勵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獎勵資金,消除“金錢至上”的不良思想,這樣能更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在精神激勵過程中要多方面多角度入手,通過情感激勵、成就激勵、參與激勵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引導。在情感激勵方面,學校和教師應該通過情感激勵增強學生信心,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應該對學生持積極的態度,運用情感激勵的方式,讓學生看到前途和希望;在參與激勵和成就激勵和方面,高等職業院校要鼓勵學生通過參加豐富的社團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幫助高職學生培養積極的心態,進行有效的自我激勵。首先,當新生入學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時,往往會特別注重自身強烈的全新感受,這能夠使新生產生一種按新環境要求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的傾向,高職院校應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學生們內心的變化,幫助他們擺脫因高考失利產生的自卑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重新確立新的目標。其次,要引導他們對自身學習形成正確的認識。大多數學生都是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職業規劃的,所以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取得了一些成果,即使成果很小,也應及時的給予認可,并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的經驗,并鼓勵學生制定下一個前進的目標,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更好的激勵其進步。最后,很多高職學生是第一次真正離開家長獨立面對新的環境,對學校的校園環境、宿舍條件、食堂飲食等方面都有個適應時期,此外他們或多或少也能感受到巨大的就業壓力和強大的市場競爭,所以很多學生容易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甚至處于高壓狀態,希望得到應有的關心和支持,高職院校應抓住機會,對學生關心理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們解決問題。(3)加強高職課程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專業和職業技能。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和課程改革方面必須緊張社會和學生要求,進行積極有效的改革,為持續提高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職院??梢约訌妼Ω呗殞W生的專業教育和職業生涯指導,經常利用講座,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向高職學生介紹專業知識及其最新進展,使高職學生提前了解所學專業的就業情況,盡快幫助高職學生找準發展的方向;在平常的教學中,利用實訓基地模擬或類似于實際的工作現場,為高職學生提供實際訓練的機會。所以,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市場、行業和企業的需求,一方面在辦學模式、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學內容等方面做適當的調整;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完善實訓基地的建設,保證專業知識教學和實踐技能訓練可以同時進行,突出對高職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和訓練,為高職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全面合作,與企業實施“訂單式”培養計劃,高職院校為企業輸送優秀的技術或管理人才,企業為高職院校提供一定的幫助,比如企業向高職學生提供一些參觀、見習或實習的機會等,從校內和校外為高職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鍛煉的機會,從而從根本上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潘淳.高職高專教育學生激勵機制的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
[2]汪獻彬.關于我國企業績效導向型激勵機制的研究[J].企業導報.2009(5)
(作者單位:安徽六安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六安237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