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榮
摘要:
伴隨著社會主義是從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職能實現了轉變,社區作為社會的細胞,其黨建工作的效果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文中主要就基層社區黨建工作進行的問題與原因進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基層社區黨建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社區作為社會的最基層,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細胞,只有每一個社區都是和諧的,整個社會才能和諧。而社區作為基層社區黨組織的靈魂和核心,戰斗力的強弱、堡壘功能發揮如何,直接關系和影響黨的執政之基。近年來,在抓社區黨建的過程中,發現部分黨員黨性意識淡化、黨務工作者自身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不足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今后如何加強社區黨建工作進行研究探討。
一、社區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黨性意識弱化,黨員模范作用難以顯現。當前,社區黨組織黨員直接管理的主要有兩類,一是離退休黨員,二是流動、下崗等特殊群體黨員。已經進入社區的離退休黨員,由于一時無法適應由“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的事實,不敢融入,怕到了社區失去單位的一些待遇,對社區黨組織還心存顧慮。下崗等特殊群體黨員,他們多數人正處在失意之中,思想上還有些不滿情緒。這樣就使得一部分在職黨員對“單位黨員意識”比“社區黨員意識”要強,自然對參與社區黨組織活動地積極性就不高了。
2.社區黨組織整合群眾利益的難度增大。社區黨組織要把社區群眾服務好,就要善于代表和整合好社區群眾利益訴求,但由于當前的社區群眾利益新格局和新特點,至使社區黨組織代表和整合群眾利益的難度加大。
3.黨務工作者的自身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不足。社區黨務工作者年輕,社區工作者中黨員人數又偏少;缺乏專門、系統的教育和培訓,工作起來往往都是后任學前任,在低層次上重復;多數黨務工作者都是兼職,大量的社區事務,導致他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專注黨務工作。
(二)原因分析
1.上級組織對社區的指導觀念上存在偏差。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對社區的建設和發展雖然關注,但關注明顯存在著重經濟、輕黨建;重構建社區框架、輕內涵建設;重固定人員管理、輕新納入的人員和外來人員管理傾向的偏差。人們一直認為,社區黨建工作就是建立黨組織,其先進性作用怎樣發揮是社區黨組織自己的事,致使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針對新常態社區黨組織對抓黨建工作時“老辦法用不靈、新辦法不會用”,因缺乏指導導致社會發展需求落后。黨員在思想建設上缺乏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措施,致使部分黨員喪失黨員先進性。
2.社區黨組織職責界定存在偏差。中組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了社區黨組織主要的職責。但是在現實社區黨建工作中社區居民與政府職能部門的全責關系不明確,有政府職能部門獨立完成的工作,大都推向社區。
3.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不夠深入、扎實。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創先爭優等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追求活動的形式和步驟,而缺乏實際工作內容,有些黨務工作者思想浮躁、責任心不強,工作粗糙,缺乏針對性研究和部署,致使教育在措施的落實上大大折扣,在效果展現上明顯。
4.缺少有效的機制保證。隨著經濟結構和城市形態調整, 社區共建成為必然的主題,社區公共領域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廣,但當前社區黨組織整體運作能力還難以與之相適應。成員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工作的義務和權利有關部門并未做出明確的規定,不健全的社區黨建機制,不夠配套的制度,對共建在形式上、內容上,責任及權利上都沒有明確的要求,制度化、規范化的共建工作明顯缺乏。
二、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對社區黨建工作的認識
一是強化社區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的使命意識。要把黨組織書記能否重視黨建工作,怎么抓黨建工作,怎么抓好黨建工作,作為一個政治責任的問題,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堅持把社區黨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帶頭分析研究黨建工作,積極探索黨建與其它工作相融互動的有力舉措,堅持以推動工作的實際成果來檢驗黨建工作的效果,使基層黨建工作變的有實效性,實現基層黨建工作與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的“同頻共振”。二是社區黨建要適應新常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實現戰略性轉移,就要在社會發展中有效地聯系社會、整合社會和調控社會并贏得雄厚的社會基礎, 要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爭取永遠贏得人民選擇,把黨的存在和活動空間從單位轉向社區,賦予社區以更多政治資源,夯實執政的群眾基礎。
(二)創建社區黨建工作多方共同參與的新模式
當前社區黨建工作大力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的工作新格局。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 ,社區黨員為主體,社區單位和各方人士共同參與的工作體制。從領導體制看:既有從街道黨工委到居民區黨支部的縱向的直接領導的垂直式體制 ,又有從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到社會各類組織的橫向網絡式的間接領導體制。從組織載體看:有社區黨建工作委員會和由街道黨工委牽頭 ,社區內各單位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聯席會議;有社區綜合黨委、社區獨立黨支部和在社區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開展黨建工作的聯合黨支部;還有方便社區黨員日常相互溝通和交流、傳遞信息的聯絡站。
(三)根據黨員特點實施科學的分類管理
社區黨員構成的多樣性和個性化特征,決定了必須實施科學的分類管理。一是建立自管黨員管理服務系統。對自管黨員要清楚底數、情況明了,及時完善維護黨員統計系統,不遺、不漏、不重,依托黨員遠程教育系統進行教育培訓,對轄區無職黨員實行“設崗定責”,注重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在職黨員管理服務系統。通過與在職黨員所在單位的聯系和溝通,清楚黨員所在單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任職崗位、特長愛好、服務志愿等信息。三是建立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系統。對轄區持有“流動證”的黨員一律做好登記,錄入黨員管理系統。及時與黨員原所在地黨組織聯系,并適時為他們送去學習資料,編入村、居自管黨員系統參加學習。
(四)正確引導社區黨組織主導下的社區居民自治
一是引導居民樹立民主意識。深入開展以社區居民會議共同協商、社區居民民主聽證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實踐,全方位推進社區居民自治制度,培養正確的居民自治意識,提高民主參與社區建設的能力。二是完善社區黨組織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和鞏固黨在社區治理結構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及時將各類新興的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納入黨的執政支撐體系中,形成廣泛的合作。三是健全居民自治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黨員參與社區活動制度,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登記造冊、黨員活動情況反饋制度、黨員評議進社區制度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只有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才能不斷夯實黨的執政根基。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同心同德,奮發圖強,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四個全面”引領和破解社區黨建工作的現實問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其倫. 如何提高社區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J]. 辦公室業務,2016,(20):26-27.
[2]程琳. 城市社區基層黨建工作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古林街福匯園居委會,天津 3004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