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課堂上的閱讀必不可少,但課外閱讀也一樣重要。但許多小學生對必讀的課本就已頗為厭煩,更不要說是課外閱讀了。那怎么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內敢讀、課外樂于讀,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要求?通過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評價語言恰當,富于藝術性,活躍課堂氣氛
1. 熱情洋溢,充滿激勵性
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有一雙慧眼、一對聰耳,要善于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情真意切,熱情洋溢,語言充滿激勵性。把愛的陽光灑向那些易被遺忘的角落,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干涸的心田,使他們在教師的激勵下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2. 幽默風趣,富有親和力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富于幽默風趣的語言更容易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更容易緩和師生間的緊張氣氛,也更能使學生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理矛盾,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特別是對后進生,批評要幽默風趣,委婉動情,評價時富有親和力,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3. 準確得體,具有針對性
教師對學生課堂回答、朗讀的評價,要準確得體,實事求是,因人施言,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和學習能力、成績的高低,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當學生回答問題精彩的時候,教師的評價語言,也不能流于表層,要指出具體精彩在何處,精彩的理由。這樣,學生才能恍然大悟,有助于學生的進步,提高學習的效率。對學生的回答既不能一概肯定,把錯的也當作對的,也不能隨意否定,把凡是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予以否定。
二、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善于質疑,營造課堂氣氛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向四十分鐘要質量,要使學生從敢于提問到善于提問,使學生逐步圍繞課文的內容進行提問,避免偏離文章的內容。在質疑時,我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從課題著手
如教學《瀑布》一文時,我問:“同學們,你讀了課題后,想提什么問題?”學生積極地發言,有的說:“瀑布怎么樣?”有的說:“瀑布在哪里?”有的說:“瀑布有多高?”有的說:“瀑布是什么顏色?”有的說……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在提問中相機作出點撥。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引導了學生有目的地學習課文的內容。
2. 從課文的重點詞句著手
如教學《翠鳥》一文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疾飛”“蹬開”“像箭一樣”“貼著”“還在搖晃”“還在蕩漾”這些詞來質疑。有的學生問:“‘像箭一樣‘貼著分別是什么意思?”有的學生問:“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的學生問:“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有的學生問:“這些詞說明翠鳥具有怎樣的動作特點?”通過一連串由淺入深的質疑,使學生很快就明白了翠鳥具有動作迅速、靈敏的特點,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3. 從課文的難點著手
課文的難點,往往文字含蓄深沉,余味無窮,這時,教師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學生就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沒有積極主動思考的空間,也就沒有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對難點的探索,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到了語文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三、加強朗讀,興味盎然,充實課堂氣氛
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朗讀時通過耳、口、腦多種感官密切配合,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同樣,豐富的想象又可以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因而,實際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朗讀時盡可能做到形式多樣。如教學《帽子和鳥窩》一文時,由于全篇文章都是童稚的語言,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在朗讀上設計了幾個環節,從朗讀的語氣 、語調加強變化,讓學生進入一種與課文情調相符的氣氛中,陶冶學生的情感。
四、重視課外閱讀,拓展課堂氣氛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補充課堂知識的不足,是課堂知識的一種擴展和延伸,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推薦適合的書籍。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并組織一次“三國小故事”演講活動;還可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閱讀書目,如《小兵張嘎》《木偶奇遇記》《伊索寓言》《愛的教育》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