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摘要:
基層群眾工作是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只有基礎牢固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堅持走好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是夯實好執政的基礎,是我黨面臨的重大考驗。
關鍵詞:基層群眾;新特點;新挑戰;策略思考
“知屋漏者在宇下”。群眾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國古代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論,“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群眾工作方面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理論,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做黨奮斗的目標,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去檢驗一切工作的成效。
在當前攻堅時期及城鎮化轉型期的新形勢下,基層群眾工作呈現出新問題和新特點,基層黨組織面臨著諸多亟需解決的復雜問題。做好基層群眾工作,需要不斷從制度上、政策上、機制上入手創新,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刻不容緩。
一、基層群眾工作的新特點與新挑戰
(一)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為基層群眾工作帶來新機遇
當前,黨群干群矛盾大多集中在基層。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主要靠黨的基層組織去實施、落實,很多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堅持走好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夯實好執政的基礎,是放在我黨面前的重大考驗。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黨的十八大六中全會報告中提出:“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黨就會失去根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黨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仆。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凌人,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占群眾利益?!薄案骷夘I導干部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到條件艱苦、情況復雜、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秉h中央的高度重視,給新時期的基層群眾工作保駕護航帶來新機遇。
(二)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給基層群眾工作帶來新挑戰
1.開辟了黨群溝通新渠道。新媒體時代,人民不僅就各種社會熱點和話題展開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還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了解到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已有的政府門戶網站基礎上,很多黨政機關都注冊了自己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確保政務公開;通過網絡,可及時了解和掌握基層群眾的思想動態和各方面需求,及時落實各項工作的實施情況和群眾滿意度。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的溝通方式的限制,使溝通渠道更加暢通。不可置否有些官方網站幾乎是“僵尸網站”,信息更新不及時,內容陳舊,與民生相關政策更無從落實,開辟的網絡溝通渠道單一,群眾反映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回饋。
2.提供了群眾監督新平臺。群眾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種重要監督方式。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貫倡導密切聯系群眾,黨的一切工作都要接受群眾的監督。新媒體的運用和發展,不僅擴大了基層黨務和政務信息的公開,而且拓寬了群眾對黨委和政府群眾工作的監督渠道。當前,基層群眾主體意識正不斷提高,主人翁參與精神正提升,使用網絡的人數不斷增多,通過電腦、手機等工具上網看信息,發評論,表訴求,擴大群眾網絡監督的權利,這種輿論監督方式無形當中成為基層群眾工作監督的新平臺。
3.出現了干群關系信任危機。網絡的普及和及時傳播軟件的開發,越來越多的人們可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言論、獲取信息、交流觀點,特別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即時通信平臺,有的群眾,關注小道消息,一旦有人煽動,不考慮事情真相,也不管與自身利益是否相關,就跟著起哄,甚至釀成惡性群體事件。這就是群眾對一些基層組織和干部存在信任危機的表現。
(三)基層群眾工作主體出現了弱化新問題
1.工作主體對基層群眾感情的“弱化”。一是存在不想做的問題。有些干部認識上出現誤區,認為現在不求群眾,不收群眾一分錢,不用做群眾工作;有的群眾工作與自己無關,沒有把時間和精力充分放在群眾工作上,工作中不懂得尊重、依靠、發動群眾。二是不敢做群眾工作。怕負責任,怕擔后果,怕激化矛盾,工作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2.工作主體能力的“弱化”。一方面,鄉鎮、村組干部“官小事多、權小責大”、“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鎮、村權力在縮小,任務在增大,權力有限,責任無限。作為基層管理機構的鄉鎮,權力和責任不對等,地位尷尬。另一方面,從方式方法上看,存在不會做的問題。往往是“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能用”。三是從能力水平上看,存在不能做的問題。有的干部考慮問題理想化和簡單化,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特別是面對群體性復雜矛盾,找不準關鍵,抓不住重點,把握不好時機和尺度,造成工作被動。
二、改善基層群眾工作的策略思考
(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黨的政策的執行關鍵是人的落實,而落實的關鍵又在于基層群眾。因此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發展的主力軍,不僅要帶領農民一起完成新農村建設的任務,還要對農民群眾的思想進行引導,并且要積極配合政府將黨的方針政策傳達給農民群眾,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提高發展黨員質量,重視從青年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蓖晟聘刹窟x拔機制,拓寬干部選拔渠道。寬領域、多渠道地選拔、使用人才,讓那些擁有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人到基層黨支部鍛煉,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通過公開報名的方式,在更大范圍選拔人才,積極引導農村務工經商人員、種養專業戶、產業帶頭人、退伍軍人等加入黨組織,給品行好、有本領、講奉獻的青年農民提供發展機會;把思想道德素質高、專業素質過硬、樂于奉獻、愛民正氣、進取創新的優秀基層黨員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帶領農村向前發展。
(二)注重基層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一個人而言,崇高的理想信念可培養高尚的情操,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教育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證。因此,基層黨委需要重點強化對基層群眾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群眾,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群眾,運用多種手段和辦法,采取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用先進思想、先進文化教育引導群眾,不斷提高群眾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倡真善美,抵制假丑惡,宣傳勤勞致富的觀念,營造健康文明的社會氛圍。
(三)擴大基層群眾的政治參與范圍。民眾對政治的廣泛參與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因此,鎮村黨政機關要通過調動農民群眾的參政議政積極性和權利意識,使其能夠多樣化、多渠道使群眾發聲自主反映意見、提出建議。建立健全群眾意愿表達暢通機制,要通過村民會議、黨務公示、聽證會等制度的不斷完善,拓寬農民群眾參與政治的范圍和渠道,使其能夠充分表達意愿,也使決策機關更加深入的掌握了民情民意,切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四)關注基層群眾的民生保障問題。把關注和解決民生問題作為做好群眾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切入點,把基層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和對自身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作為衡量社會和諧的重要指標,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壯大村集體經濟,落實好惠農、富農政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夯實經濟基礎。解決好農村飲水、上學、看病等與群眾生產生活、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問題,著力抓好就業、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鶎狱h政府要把政策的“紅包”普惠基層群眾,讓其切實獲得政策福利帶來的幸福感。
(作者單位:山東省海陽市委黨校,山東 煙臺265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