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全?オ?
摘要: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睦、安寧的家庭關系,不僅是每個家庭成員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之一。而家庭暴力是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日益嚴重的家庭暴力不僅對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傷害和威脅,而且還會破壞家庭的穩定和安寧,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諸多家庭暴力的慘劇告誡我們:只有不斷完善立法,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才能遏制家庭暴力,維護社會的秩序和安定!
關鍵詞: 家庭暴力;危害;成因;對策
目前,隨著社會的變遷,中國的家庭暴力現象不斷顯現出來。根據資料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0萬個家庭解體,其中四分之一是由于家庭暴力引起的。家庭暴力不僅對受害人造成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對家庭成員也帶來心理陰影。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看,它還表現為對家庭中弱勢群體人權的嚴重侵犯。只有在家庭生活領域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相互尊重,才能為整個社會的人權保障提供必要的前提。對家庭暴力的研究,不僅體現了對于受害者的關懷,更體現了對于他們人權的尊重。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所謂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內出現的家庭成員間的一方對另一方的暴力行為,包括身體傷害、精神摧殘和性暴力。家庭暴力是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違法行為,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較常見的有捆綁、毆打、譏諷、辱罵、恐嚇、不予理睬、性虐待、性暴力等。家庭暴力主要包括夫妻間的暴力、父母子女間的暴力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弱勢群體,即家庭中的婦女、兒童和老人,其中約90%為女性。這里所談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間也即婚姻主體之間的暴力行為。
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1、家庭暴力從形式上來看,可分為三類:一是身體暴力:包括所有對身體的攻擊行為,如:毆打、推搡、打耳光、腳踢、使用工具進行攻擊等;二是語言暴力:以語言威脅恐嚇、惡意誹謗、辱罵、使用傷害自尊的言語,從而引起他人難受;三是性暴力:故意攻擊性器官、強迫發生性行為、性接觸。
三、我國家庭暴力現狀
近幾年,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趨勢,僅2016年西吉縣因婚姻家庭矛盾激化而造成刑事案件5起;人民法院和婦聯接待、受理家庭暴力事件1300多件, 其中發生在夫妻之間的780件,占60%。向婦聯求救的520件。從受害婦女遭遇來看,她們中輕者被打得鼻青眼腫,身上多處肌肉挫傷;重者耳膜穿孔,鼻梁骨折,肋骨斷裂;還有個別的因毆打造成終身殘疾。2017年2月11日西吉縣某鄉一婦女在微信上發出被丈夫毆打受傷照片,受傷狀況慘不忍睹,受傷程度生活無法自理。
中國婦女報“家庭暴力問題公眾調查”顯示有11.2%的女性曾經挨過丈夫的打,這與14.6%的男性承認打過妻子大體一致。不過有44.9%男性認為妻子挨打總有其自身原因。從中可以看出家庭暴力行為是受隱型觀念支配的。
四、存在家庭暴力的原因分析
1.我國現行法律不夠完善,尚無配套措施預防、制止家庭暴力。(1)在立法上,由于保護家庭成員人身權利,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散于各個法律之中,有的規定比較原則,可操作性差。(2)家庭暴力的隱蔽性增加了辦案難度,沒有確鑿證據,致使執法部門難以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責任。家庭暴力一般發生在家庭當中,當事人只有夫妻二人,沒有第三者在場,加上有的婦女不及時到司法部門鑒定傷情,這就給取證造成了困難,而沒有確鑿的證據,執法部門無力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責任。
2.家庭面臨壓力,且家庭對壓力的調適能力缺乏。經濟方面和工作方面的壓力,都會使受壓者的情緒失控,往往在外面無法發泄,便只能發泄到家里。如果家人無法很好的面對并處理好家庭所面臨的壓力,有家庭暴力傾向的家庭成員就極有可能以家庭暴力的方式來舒解心中所承受的壓力。
3.心理因素是家庭暴力加劇的最重要原因。一方面受害者不愿“家丑不可外揚”的心態,使家庭暴力存在了較大的隱蔽性。一些受害人往往顧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會,即使希望有關部門干預,也只想通過教育來制止丈夫的施暴行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這反而導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級。
4.社會原因受“清官難斷家務事” 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對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簡單地把它歸為家庭糾紛,客觀上助長了家庭暴力的肆虐。總之,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在分析個案的家庭暴力時,我們應當充分了解了上面這些因素的基礎上,才能采取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預防和遏制這種丑惡的行為。
五、 家庭暴力的社會危害
家庭暴力不但直接損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嚴,導致婚姻破裂、家庭解體,以及傷害兒童的身心健康。更為危險的是,因家庭暴力而引起的自殺、殺人,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安全,阻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1、嚴重傷害兒童的身心健康。有統計表明,60%以上的人在對配偶實施暴力的同時,也經常對子女實施暴力。而專家指出,即使沒有受到毆打,受到家庭暴力影響的孩子他們會性情憂郁,變得懦弱或殘暴,學習成績下降,有自殺傾向等,這些影響在成年后仍會存在。另外,有暴力的家庭,其孩子長大后大多也有家庭暴力行為,違法犯罪的比例也較高。
2、致以暴制暴。有些婦女蒙受家庭暴力后,沒有通過有效的途徑解決問題,來自肉體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使她們產生以暴制暴的想法,這就是所謂
“受虐婦女綜合癥”,已嚴重地影響著家庭和睦和社會安定。
3、制造社會不安定因素。家庭暴力在直接損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嚴的同時,帶來了社會不安定因素,也進一步推動了性別不平等和暴力等不良文化的傳播。它對生命和資源的巨大傷害表明:家庭暴力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家庭的范圍。不論對個人、家庭還是社會都有極大的危害,預防和制止家庭中的暴力行為勢在必行。
六、預防和遏制家庭暴力的對策
1、依照《反家庭暴力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依法加強對婦女人身權及相關權利的保護。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加大懲治力度,使受害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證,使侵犯婦女權益的案件得到公正處理。進一步健全機構,給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提供快速救助,及時遏制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和存在現實危險發生的家庭暴力,保護受害人。
2、婦女在遭遇家庭暴力時應盡量采取下列措施:
(1)如果暴力正在發生,要盡最大可能保證自己和孩子的人身安全。如有生命危險,要大聲呼救或尋找機會撥打“110”報警。
(2)盡快投訴。向親朋好友訴說,到村委會、鄉婦聯、派出所、司法所等組織投訴,爭取在事態沒有惡化的情況下,協調解決矛盾。
(3)如果暴力發生,要注意收集證據。一是保留物證。如用來施行暴力的工具等;二是建立書面證據。如醫院的診斷證明、司法鑒定中心的傷情鑒定結論,以及受傷的照片。三是爭取人證。讓親戚朋友或者同事等熟人查看暴力所致傷處,必要時可請他們為證人。
(4)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提起訴訟,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家庭暴力有其深刻的經濟、歷史、思想根源,受害者范圍廣、危害程度深、隱蔽性強的特點,消除整個家庭暴力是一個繁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僅僅依靠一部立法就能徹底地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發生,需要整個國家和全社會共同努力,呼吁整個社會重視親情和道義,讓國家、社會和個人結合起來,拒絕家庭暴力,創建文明社會。
[參考文獻]
[1]郝艷梅,重新審視家庭暴力,《前沿》,2001.9.62-63
[2]劉國奎,家庭暴力存在原因及對策探析.政法論叢,2004
[3]馬原,堅決制止和消除對婦女的暴力,人民法院出版社,北京,1997.93-94
[4]《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解》 群眾出版社 2001年版
(作者單位:寧夏西吉縣委黨校,寧夏 西吉 7562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