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
摘 要:在電力系統中,輸電網扮演著重要角色,其輸電能力對人類社會發展與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影響。本文就多目標輸電網規劃在智能電網的條件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基于智能電網條件下的多目標輸電網的規劃提出參考要點,以此供各位借鑒交流。
關鍵詞:智能電網;多目標輸電網;規劃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9.119
0 引言
電力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證電力供應的持續、經濟、可靠、及時是目前我國電網規劃的工作重點。尤其是在智能電網建設工作不斷取得進步的情況下,我國電網建設工作已逐步朝著智能電網方向發展。這要求電網建設規劃目標要具有多樣化的性質,綜合考慮電網的輸電能力、經濟效益還有投資風險等多方面問題,以此保證其合理性與科學性。
1 多目標輸電網規劃在智能電網的條件下存在的問題
智能電網是依托于現代通訊網絡,以先進的測量、傳感及控制技術為支持,利用半自動或自動化手段而形成的。較之傳統電網,智能電網具有運行安全性高、自愈能力高、適應性強以及綠色環保等諸多優勢。但是在智能電網的條件下,多目標輸電網的規劃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某市為滿足市民對電力的需求,在電網規劃設計之初采取了多目標輸電網規劃,但卻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發展,導致其在后續供電的過程中出現了供電不穩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在智能電網條件下進行多目標輸電規劃時,一定要有長遠的發展計劃,不要目光短淺。
在輸電規劃工作中,除了專業人士外也有部分缺乏工作經驗的人員參與。非專業人士在面對一些問題時不能及時進行解決,對相關工作的理解程度也有限,這會使工作中的問題得不到全面有效解決,特別是在一些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工作中,若工作人員計算結果不夠準確,會導致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在人員的選用上一定要保證其專業性,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電網規劃建設工作[1]。
利用智能電網進行輸電需要進行分層優化,但是目前分層優化沒有起到實際應有的作用,形式化問題比較嚴重,雖然暫時對輸電工作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可長期以往必然會造成如供電不穩定這樣的問題。在規劃過程中,需要有統一的參考條件和數據,這樣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避免電網不穩定等情況的發生。
2 多目標輸電網在智能電網條件下規劃的要點
2.1 項目資金的合理運用
國家在智能電網輸電項目上給予的資金是有限的,因此在制定多目標輸電網規劃中要選擇質量高、經濟效益好且成本較低的方案,杜絕鋪張浪費的現象。在以往的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對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存在誤解,認為投入的資金越多,收獲的效果越高。如X市的智能電網多目標輸電規劃項目,投入了巨額資金,結果其成效與投資相對較少的鄰市相差無幾。該市相關部門領導事后總結經驗教訓,認為在項目方案的選擇中應加強對資金利用效率的重視,利用科學的手段計算出投入與產出的比例,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選擇價格相對低廉的方案。
2.2 實現多目標輸電網的可靠性
在智能電網條件下設計多目標輸電網時要考慮到其可靠性,這是智能輸電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在設計之初要先計算出單位時間的缺電量,并用多目標輸電網對其加以補充。若計算出現錯誤,單位時間的內的缺電量沒有發生變化,多目標智能輸電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要加強多目標輸電網的可靠性,利用專業的數據與計算公式,準確地計算出每日所缺電量,并及時給予補充,保證供電的穩定及時。多目標智能輸電網的可靠性與輸電的穩定性成正比關系,其可靠性越高,輸入到居民那里的電越充足、穩定。
2.3 重視多目標輸電網的靈活性
多目標輸電網具有靈活性的特點,這主要歸功于ATC值的計算。ATC值大小決定電量的抗擾能力與充裕程度,該數值越大,輸入到用戶那里的電量越充裕,也越穩定。反之,就可能會造成缺電、電流不穩定等現象。在進行ATC值計算時,需根據功率傳輸的分配因子與區域內的電流裕度值進行確定,再由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精確的計算,一定要做到數值準確無誤,方可實現多目標輸電網的靈活運用。
2.4 加強多目標輸電網的適應性
設計多目標輸電網時要考慮到其適應性。在智能電網中進行多目標輸電過程中,其支路中的電磁環境、防雷功能、絕緣設施等都會對其線路回數起到制約作用。因此,規劃多目標輸電網時,應注意這些影響到線路穩定的因素。多目標電網適應性的強弱決定其能否支持智能電網的工作,若無法起到支持作用,多目標電網的規劃就是不切實際的。在多目標電網的設計規劃中,需考慮智能電網的輸電量,以適應其在工作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2.5 提高多目標輸電網的抗毀性
多目標輸電網規劃不僅要考慮到內部因素,還要考慮到如自然災害、戰爭破壞等外部因素的干擾。這些因素會造成電網在不同程度上的損毀,影響正常供電與人們日常用電。高介數線路是整個電網在抵御外部破壞中最為脆弱的一環,一旦其被破壞,必然導致最有效線路的重新分布,與之緊密相連的元件就會發生過載,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2]。所以,在多目標電網規劃中要充分考慮到外部因素對其產生的威脅,在設計中嚴格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提高多目標輸電網的抗毀性,以此保障供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尤其是在雷雨高發的季節,輸電網的抗毀性足夠強,才可以避免漏電、斷電等現象發生,從而保障居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
3 結束語
總之,在電力系統不斷擴大與智能電網的應用逐步寬廣的背景下,多目標輸電網規劃中的問題也逐漸增多,怎么在智能電網的條件下更好地完成多目標輸電是許多電力部門熱切關心的問題。在智能輸電網的設計上,要根據其經濟性、可靠性、靈活性、適應性、抗毀性等特點,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規劃,以此保障供電的穩定、及時,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用戶。
參考文獻:
[1]楊斌,李利斯.淺談如何做好中職學校安全保衛工作[J].衛生職業教育,2014(13):34-35.
[2]郭輝.強化高職院校安全保衛工作的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6(34):2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