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增加閱讀的記憶和積累、促進學生在閱讀中品味和思考兩個方面,論述了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讀書筆記 記憶積累 品味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51-02
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果、提升閱讀品質,并持續(xù)有效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高中語文閱讀推廣的有效途徑研究”課題的題中應有之義。結合自己閱讀的切身體驗和長期的語文教學體會,筆者以為做讀書筆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聞千曲而后曉聲”:讀書筆記的記憶、積累功能
“聞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語文是一門積累性很強的學科,閱讀是積累的重要手段,而做讀書筆記就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積累方式。
對學生來說,做讀書筆記,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積累:首先是積累語言,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樣式;其次是積累素材,成為日后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第三是積累思想,理解別人的思想,記錄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見解;第四還可以積累文章圖式,通過借鑒模仿從而形成自己的行文模式……
“高中語文閱讀推廣的有效途徑研究”課題組印發(fā)了《馬鞍山第二十二中學讀書筆記》作業(yè)本。每一篇讀書筆記包含以下四項具體內容:(1)讀物名稱、出處和閱讀時間記錄;(2)內容提要;(3)摘抄及評析;(4)讀書心得。其中前兩項的功能主要就是記錄和積累。
“讀物名稱、出處和閱讀時間”,是讓學生記錄閱讀的作品名稱、作者名字、出版社或期刊名稱、閱讀時間。這樣做首先是讓學生以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進入閱讀活動,明白這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性閱讀,是要“有所思有所得”的深度閱讀。其次記錄文章出處,也便于學生日后重讀或引用材料時。
“內容提要”,是指在整部書或整篇文章讀完之后,用自己的語言簡明扼要地寫出作品的主要內容。這是讓學生在閱讀活動完成后,對閱讀對象有一個整體的觀照和認識并形諸文字,讓零碎的印象更加完整,讓模糊的記憶更加清晰。
如學生寫的《駱駝祥子》的內容提要: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一個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文章的主人公祥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輛自己的車。他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然而希望一次次破滅。第一次,他風里來雨里去省吃儉用攢了三年,終于買上一輛車,但很快被大兵搶走了。第二次,賣了駱駝,拼命拉車的錢在一次搜捕中被孫偵探敲詐了去。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結婚后用虎妞的錢買的,可好景不長,虎妞難產而死,祥子為了安葬她把車賣了。這樣反反復復的打擊,讓他從健壯堅忍、好強自尊、吃苦耐勞的老實人變成了一個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賭的行尸走肉。
二、“涵泳工夫興味長”:讀書筆記的品味、思考功能
宋人陸九淵說 “讀書切戒在匆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這是指在讀書時要能沉潛其中,方能品出其味。讀書筆記的重要作用,就是將自己品味思考的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馬鞍山第二十二中學讀書筆記》的第三項“摘抄及評析”和第四項“讀書心得”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此。
“摘抄及評析”,就是摘抄文中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并針對其中精彩的“點”做簡要評論。這個“點”,可以是精當?shù)脑~語、精妙的手法、精美的內容、精深的思想等。此類筆記要求三言兩句,簡明扼要。例如:
有同學閱讀《邊城》,摘抄文字: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五棓子。”
評析如下:“好的寫景就該是簡潔而富有刻畫力的。在沈從文筆下找不到華麗的詞藻,但你卻可以清晰地從這樣的筆觸中感受到景物的輪廓。”
這是點評了文中的寫景文字,從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邊城》的語言特點。
有同學閱讀余秋雨的《千年一嘆》,摘抄文字:
“‘極端主義說到底并沒有‘主義,只是一種極端的情緒加上極端的行為。因此,在這片曾經(jīng)神圣的土地上,人們在抬起頭來仰望一個個世界級‘王者的雄魂時,又不得不低下頭來俯視一場場不知所云的戰(zhàn)斗,實在不勝唏噓。”
評析如下:“這是作者先后行過以色列、約旦、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后抒發(fā)的感慨。這片輝煌的土地,曾經(jīng)孕育了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還有波斯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等燦爛的古文明,在這等恢弘的背景下,現(xiàn)如今這里卻上演著最不文明的事:極端主義肆虐、暴力橫行、毒品蔓延……這一切使這片土地無法喘息,人民不得安寧。”
此段評析,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對原文中“神圣的土地”、 “不勝唏噓”補之以具體的解說,從而達到了對原作最大程度的理解。我們也能看到這位同學內心非常可貴的對人類文明的關切。
以上兩例,第一例是語言鑒賞類評析,屬于審美的范疇;第二例是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屬于精神探索的范疇。通過這種摘評式的讀書筆記,學生將自己閱讀時所品所思,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來,并從中得到一種自我修煉與提升。
“讀書心得”是指做心得式讀書筆記,根據(jù)內容可簡要分為兩類:一類側重于評論原文,即對原著中某個人物、情節(jié)、藝術手法或思想等加以評論,是對摘評式讀書筆記的具體化,將原來的三言兩語敷衍成一篇文章。比如有同學閱讀《巴黎圣母院》之后寫的兩篇人物評論——《黑暗中的敲鐘人》和《克洛德是一個徹底的悲劇》,對書中兩個人物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的性格特征及性格形成史做了細致的分析。另一類側重于寫自己的感受,主要是寫閱讀材料中人物或事件對自己的性格、生活、思想產生的影響。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用心的閱讀,不僅僅是看“別人”的故事,還要能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包括“自己”在內的生命的共同經(jīng)歷與體驗、情感與精神,從中獲得啟示和力量。比如有同學在《老人與海》的讀書心得中,不僅分析了小說中的主人公老漁夫圣迪亞哥,更看到了這個人物背后的作者海明威的人生經(jīng)歷與精神世界,這就將小說與現(xiàn)實世界打通,從作品中感受到生命的共同體驗與精神。
記憶、積累、品味、思考這些活動在不同類型的筆記中,它們可能經(jīng)常是同時存在的,只不過在不同的類型中側重有所不同。
通過近半年時間的實踐,學生在讀書筆記中的書寫中,感受閱讀的辛苦與快樂,也在閱讀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魯迅.《這也是生活》.
作者簡介:蔣莉(1971年8月出生),女,漢族,江蘇洪澤。教育碩士,安徽省馬鞍山市第22中學,研究方向:閱讀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