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近十年中(2007~2016)刊登在國內十種主要外語期刊上有關英語口語研究的文章進行檢索統計,主要從研究內容上分析口語研究現狀,發現口語教學、口語測試、口語表達結果仍是口語內容上研究的三部分。但英語口語研究近十年逐漸趨于穩定,進入口語研究的新常態。
【關鍵詞】英語口語 研究內容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06-02
引言
口語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意義是在產出、接受與信息處理中的形成的,且受語法、詞匯、篇章的影響。口語是聽說讀寫中四種語言技能中最重要的,因為說能體現學習者到底懂得語言的多少,在說的過程中用了什么語法,詞匯與交際策略。國內的學者也逐漸意識到口語的重要性,研究口語的文章也急劇增加,但學習者的英語口語相對于其他一些技能仍比較薄弱。本文擬對近10年(2007~2016)我國外語類主要期刊上刊載的英語口語研究文章進行文獻檢索研究,主要從研究內容角度進行分析探討,旨在呈現當前國內口語研究的新趨勢,提出當前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促進英語口語研究的進一步提高。
一、文獻檢索范圍
本文檢索了2007年至2016年10年間國內10種主要外語類期刊有關英語口語研究的文章共171篇,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具體文獻檢索情況如下:外語界24篇,外語教學與研究11篇,現代外語14篇,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15篇,外語教學15篇,外語與外語教學35篇,中國外語9篇,外語學刊11篇,外語研究10,外語電化教學27,總共171篇文獻為我們的研究對象。
二、十余年來國內口語研究現狀
從上表我們看出前五年(2007~2011)年研究數量為105篇,占61.4%,后五年(2012~2016)年研究數量為66篇,占38.6%。這說明國內口語研究從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家對外語教育的重視,從事外語教學和研究的人員數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外語類核心期刊的數量也不斷增加,論文數量急劇攀升到近十年逐漸趨于穩定,進入口語研究新常態。這正如我們經濟新常態一樣,速度上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上也不斷地優化升級,動力上也轉向創新驅動,但總體的研究也是成螺旋式上升。
三、十余年來國內口語研究具體內容分析
從論文的研究內容來看,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為(1)口語教學:口語教材、口語教學方法、口語課堂內外、口語教學意義、問題等。(2)口語測試:口語評分、口語機考、口語題型研究、反撥作用。標準口語考試等。(3)口語表達結果:口語的語言特征以及語篇特征如語音、詞匯、句法、時態、語用等、(4)口語表達過程:口語表達過程的特點(5)口語語境因素:影響口語表達的因素如性格、情感、動機、環境、語言輸入模式等。(6)基于語料庫的口語相關研究。(7)其他:口語研究綜述、口語能力本質等。
根據我們的統計口語教學總共有37篇,占21.6%,口語測試總共有37篇占21.6%,口語表達結果總共有39篇占22.8%,口語表達過程共9篇占5.3%,口語語境英語共19篇占11.1%。基于語料庫的口語相關研究共18篇占10.5%,其他共12篇占7.0%。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口語教學、口語測試與口語表達結果仍是近10年來口語研究的三大巨頭。但由于近幾年英語口語語料庫逐漸發展起來,所以基于語料庫的口語相關研究也逐漸有增加。這就填補了語料庫理論出現相對較晚,且需要研究者占有語料庫資源,因而研究成果相對較少的研究空白。所以筆者主要從口語教學,口語測試,口語表達結果進行分析。
1.口語教學
口語教學在口語研究中的焦點之一,也是提高學習者口語能力的重要一步。從37篇文章中,筆者發現口語教學研究中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基于國內外理論下的教學研究(12篇,占32.4%)。如基于國內外口語流利理論的英語教學研究(陳平文,2008)與“需求分析”理論指導下口語教學設計。(李娜、胡偉華,2014)第二部分為基于現代科學技術的教學研究(10篇,占27.0%),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影響著教學方式。有不同的技術都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如語音博客(陳素琴、朱吉梅,2010)CALL軟件(鄭玉榮、歐陽銓,2008)另外口語教學的任務設計,活動組織,特別是在課堂中教師如何對學生的口語能力的評價都是近十年來口語教學研究者所重點關注的。
英語口語教學研究也不僅僅關注教學活動,研究范圍更寬廣,如關注英語口語教學與思辨能力、交際能力的培養(宋毅,2012;林巖,2012)(殷銀芳、苗興偉,2008)。
2.口語測試
口語測試的關注點仍在口語測試的評分標準、效度與信度、題型的可行性、反撥作用且研究分析的都是大規模的口語測試如四、六級、專業四、八級、PET口語考試。但此次研究發現近十年倆有不少學者關注測試的原理,和測試在什么理論的指導下應用的,尋求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新突破。
3.口語表達結果
口語表達結果的研究主要從口語的語言特征以及語篇特征如語音、詞匯、句法、時態、語用等進行分析。口語表達結果研究中語音的研究逐漸上升,在39篇的口語表達中有14篇是關于語音語調韻律的研究占總的35.9%。說明研究者和學習者對于語音的學習都給予極大的重視。另外詞匯的研究主要在于對詞塊的研究這與之前口語教學中也重視詞塊教學相對應。但對于句法時態的研究仍較少,其中分析口語中的冠詞使用情況分析較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學者多研究口語中的句法現象。(李錫江,2016)本研究發現在口語表達結果分析中,研究者更傾向分析口語表達中某現象的標記語如流利與不流利的標記性語或者規律(馬冬梅、劉健剛,2013;馬冬梅,2012;潘琪,2013)。
四、已取得的研究成果endprint
1.研究與教育技術相結合
英語口語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教學網絡應用于課堂教學,通過共享現代教育技術信息,增強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在貫徹教學的直觀性原則上能發揮其獨特的優勢。英語口語的提高與直觀性,體驗性聯系非常緊密。在現代技術的發展下,不少的學者關注于借助語音博客,電影進行口語教學。
不僅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口語教學,口語語料庫在近十年來逐漸的健全,這些研究用到的口語語料庫有SECCL、LSECCL、LINDSEI-China、COLSEC、ICE-GB口語等。近十年來有不少學者借助語料庫分析中國英語學習者與本族語之間口語用詞之間的區別和口語中出現某一現象,在這一現象背后的英語口語的標記語的運用情況。
2.研究范圍擴大化
研究范圍從關注教學,測試關注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思辨能力培養,口語學習心理這也符合我國近幾年教育焦點核心素養的理念。不僅關注語言的本身,仍關注于學習者的情緒,動機,連接英語口語與其他能力。
五、有待解決的問題
1.研究對象過于單一
當前研究對象仍是大學的本科生,英語專業的學生,較少涉及到中小學生的研究。Lenneberg提出的語言關鍵期假說認為語言發展存在關鍵時期:從兩歲開始至青春期(puberty)到來之前是最佳語言習得時期,但這時期研究對象的研究成果恰恰是我們所欠缺的。另外研究對象也基本沒有涉及到口語水平者較差或者比較突出的個案研究。近十年來口語的研究更傾向于量化研究,但是有深度的質性研究有時后也是能體現口語中的問題。
2.研究內容教育過于狹窄
對于口語教學未提出創新的,影響力大的理論,多是基于國外的理論加國內的學習者的研究。另外口語教材,課程設計的研究數量極少,只占5.4%。英語口語研究的對象都是學生,極少涉及對教師英語口語的研究,171論文只有一篇是對大學英語口語課堂的教師話語研究分析(王曉妍,2013)教師口語對學生的口語影響也非常大,建議能建立教師課堂話語的語料庫,可以用來分析學生一些語言石化,標記語是否與教師課堂話語相關。另外一方面是,英語口語研究尚未涉及到課外的研究。
英語口語測試上多是聚焦與大規模的口語計測的效度,可行性,對平常在學校口語測試的反撥作用對學習中口語能力的影響更為重要。
對于口語過程的研究仍較少,都在關注英語口語結果的分析。但學生在口語發展過程也是也非常重要。
研究內容不像剛開始改革開放,對英語學習重視時那樣有許多領域需要開發,研究內容基于飽和是現在英語口語研究的最大困境,現在最重要的是創新,基于本國的英語口語學情繼續專研研究理論,優化研究實踐。
總之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英語口語研究,國內英語口語研究必將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平文.基于國內外口語流利性理論的英語教學研究[J].外語界,2008,(3):40-47.
[2]陳素琴,朱吉梅.基于語音博客的大學英語口語訓練和研究網絡平臺設計[J].外語界,2010,(1):63-68.
[3]李娜,胡偉華.需求分析”理論指導下高校非英語專業研究生ESP口語教學設計研究[J].外語教學,2014,(3):48-51.
[4]林巖.口語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一項對英語辯論課程中學生反思日志的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5):29-34.
[5]李錫江.中國學生英語時間狀語從句的語序分布與概念遷移[J]現代外語,2016,(5):682-731.
作者簡介:姓名:鐘素媚(1991.10-),女,民族:漢族,籍貫:廣東省惠州市,就讀于廣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學位: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