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崇山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加深,人們對于科學教育的關注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輸了,更加關注科學素質的教育。將科學素質教育視作“教育的靈魂”,而知識的灌輸是教育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階段 基礎 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52-02
一、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程度的不斷加深,對于學生的科學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學生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標。但是現階段的教育,對于學生素質教育還存在很多不足,對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還不夠重視。其實,培養科學素質是必要的,良好的科學素質的養成,有利于科學教育的高效實施,同時也為基礎的甚至是高級的科學教育打下來良好的基礎。此文從科學素質培養的內涵與內容兩個方面顯示出小學階段科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二、小學階段學生科學素質培養的內涵
1.培養科學素質的實質是學生的發展。
小學階段的教育側重點在于學生的健康積極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各方面素質綜合發展等。學生的科學素質的培養體現在個人素質中與科學相關的那一部分。科學素質對于小學生來說就像是照鏡子,既可以映射出學生身上已經有的素質,又可以體現出新素質。學生的素質并非先天就有,而是要靠后天培養。這里面的素質培養指的是過程。需要接連不斷的學習和進行教育。讓學生的科學素質不斷地提高與完善,這就是小學階段科學素質培養的實質。離開了學生的發展來談科學素質培養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2.培養科學素質的來源是科學文化
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的科學素養主要來自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茖W在人們的認知中大概將科學分為兩部分。其一是指科學家研究的并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其二是指與科學相關的一系列理論知識。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的科學已經超過了這一范圍,科學已經發展一門文化學科??茖W本身就是非常復雜的知識體系,科學素質應該在科學知識體系在個人之中的映象。文化素質如果離開了科學文化體質,就像魚兒離開了水。
3.培養科學素質的基礎是激起學生的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而且年齡較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的關鍵就在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對科學有興趣,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科學這種東西其實有點虛無,不好把握?;A必須要打好,小學生學的《科學》就是最基礎的基礎,小孩子對于一切都是好奇的,引起他們的興趣并不難但是,保持這種興趣是有難度的。所以這首先需要教師具有正確的三觀和素養,能夠善于用多種手段來調動積極性。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搜集材料、進行實驗等方式,切記強硬灌輸知識以及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對于孩子來說,強迫只會換來抵觸。所以以興趣做基礎,培養科學文化素質會變得非常簡單。
4.培養科學素質的標準是社會發展和學生需要
科學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推動社會發展,同時科學也是相比較于藝術、宗教等來說最基本的。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樣的社會環境下,社會的進步都是由于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做出的貢獻推動了人類社會改革進步,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技術更是成為了影響大國地位、以及全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茖W文化內容多樣,科學素質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對于學生應該掌握的文化以及學校所培養的科學素質都應該有一個標準,切不可學的廣而雜,這樣會讓學生感到壓力。而所謂標準就是能夠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讓學生可以健康向上的成長。這兩個要求決定著培養科學素質的范圍與具體內容。
三、小學階段的基礎科學素質教育的內容
1.知識方面
在小學階段,能夠以檔案形式記錄下來的內容就屬于知識層面的科學素質教育。包括很多內容,研究過程、方式、結果以及研究得出的經驗教訓及誤區。研究的結果正常來講應該是一個科學知識定理。這形成的知識體系是有組織性的,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反映出的是科學家對于自然界的研究得出的某一階段的成果,也是下一階段研究工作的起點。而這種體系化、有組織的知識化體系與學校教育體系相結合產生的效應表現形式為各個學科的知識??茖W研究方法是人們經常采用的,也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它是直面問題,從問題出發求解決方法的一種高效方法。以檔案形式記錄下來的科學文化多的數不清,這些記錄每一筆的記錄都是科學家及其團隊不眠不休的一個實驗夜晚。反映出了科學家對于自然界的不斷探索的過程以及得出來的成果。小學階段的教育就是一個奠基的過程,培養形成基礎科學素質。以此看來,在知識層面上所涉及的科學知識只是一部分。對于學生的科學素質方面也只是一個基礎,為繼續學習科學文化做準備。總之一句話,從知識方面來講,科學素質教育是不全面的,是繼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
2.能力方面
這個能力主要并非人力物力財力,指的是與科學文化研究和成果的得出與運用活動有關的一些智力活動力。這一能力也并非生來就有,后天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包括科學研究的問題的提出、研究方法的確定,研究過程的實施、實驗結果的得出、總結經驗教訓以及出現的問題等等。其中還有一些細節知識都需要提起注意。
例如:
(1)對于研究問題的提出方面
對于科學要有敏銳的神經,有豐富的想象力,對于日常生活要有觀察力,洞察力。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提出研究問題及研究方向。
(2)對于資料搜集方面
對于資料搜集,即要求資料搜集要生動具體又不能脫離日常行為生活。也就是要有格調,又要生動易懂。搜集數據時要有極強大的判斷力、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搜索的全方位性。以此來確保資料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3)對于總結經驗教訓方面
對于研究經驗教訓的總結,是非常重要的??梢员苊庠儆蓄愃蒲芯康臅r候出現同樣的問題。所以在總結的時候要全面具體的總結,最好是以書面形式保留下來,也好給以后的研究留下依據。
四、結束語
小學階段學生處于成長的黃金階段,但是小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思想建設也還不夠健全。所以這一時期,如果是單純的知識的強硬灌輸,得到的結果可能不會是人們所希望的結果?;A教育階段的科學素質也是孩子自身素質培養的一個基礎。為初高中、大學乃至以后的工作學習進行一個基礎準備。這一階段主要以學生的自身發展奠基。這也是現階段科學素質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參考文獻:
[1]蔡鐵權.公眾科學素養與STS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12,(4).
[2]張紅霞.科學素養教育的意義及本土化詮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4).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