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花
【摘要】本文針對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護理專業學生詳細解析了如何講授醇這一節內容,分別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五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醇 羥基 性質 用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55-0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醫用化學》是由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其內容貼合中職教學實際,形式吸引學生,對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醫用化學》作為中職護理專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程,為以后進入臨床專業課打下堅定的基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醇是第六章《醇、酚和醚》中的第一節的內容,它是烴和烴的衍生物的性質的橋梁,在有機物的相互轉化中處于核心地位。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學習其他烴的衍生物的性質具有指導性作用。在本章的教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根據教學大綱,結合本節課的內容與作用,擬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醇的結構特征,主要化學性質。
了解羥基的特性,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團”的概念。
掌握常見醇在醫學上的用途。
2)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實驗操作技能力。
通過從官能團的結構入手來分析物質性質,使學生學會研究有機化學的方法。
3)情感目標:
學生能夠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醇的結構、化學性質及用途。
2)難點:醇的化學性質
二、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中職護理專業一年級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有厭學情緒,渴望被認同;團結協作意識較差;但她們思維活躍,求知欲高,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但缺乏對問題深入思考的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更是有待提高,宜采用“學與做”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方法:分組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啟發教學法、實例分析法等。采用多種學習方法,如自主探究法、協作討論法、觀察分析法、歸納總結法等,全面提高學生各項能力。
三、教學策略
依據以上學生的特點,采取啟發教學法,通過設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課前預習,提高自學能力;課上通過分組討論、自主探究等學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將信息技術合理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使教學內容科學化,教學手段現代化。
四、教學過程
課前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發放自學導案,引導學生有側重點的進行復習和預習,學生完成自學導案,便于課堂教學的實施。
課堂設計以下五步教學環節:共計45分鐘。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酒的詩句,引出本次課的內容,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學以致用,激發興趣。
環節一,課程導入:(3分鐘)
富有感情的朗讀唐朝詩人杜牧的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同學們聽了這兩句詩,你想到什么?從杜牧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古代我們的勞動人民就已經掌握了釀酒的方法。釀酒在我們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你們知道酒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么嗎?它的分子式怎么寫?它有哪些主要性質和用途?通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和研究。
通過層層設疑,激起學生求知欲,點題導入新課。通過我國釀酒的歷史,激發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環節二,探索新知:(27分鐘)
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動畫、視頻,優化教學,啟發引導學生直觀認識、主動分析,有效地突出重點、輕松地突破難點。
第一組動畫,通過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再在一個C—H鍵之間加一個氧原子球模型,變成乙醇分子的模型。使學生對乙醇結構有了深刻印象,寫出乙醇的分子式。從而進一步理解醇的概念、醇的分類、命名。
第二組動畫,展示無水乙醇。讓學生觀察乙醇的色、態、味。利用“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俗語和“茅臺酒故意碎瓶”的故事加深乙醇揮發性的認識。展示乙醇與水、乙醇與碘單質、乙醇與苯的溶解性實驗,學生體驗乙醇的溶解性,從而總結出醇的物理性質。
第三組動畫,乙醇的分子結構投影到大屏幕上。觀察乙醇的分子結構,簡介羥基、羥基氫、羥基碳、羥基鄰位碳和鄰位氫。展示乙醇與鈉反應的本質。分析、體會官能團之間的相互影響在實驗中的體現。練習寫出其它活潑金屬K、Mg、Ca等與乙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乙醇和金屬鈉的反應,學生觀察實驗內容,記錄實驗現象。
動畫展示,乙醇分子內脫水的斷鍵位置。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了解醇的化學性質。
第四組動畫,展示常見的醇,重點展示乙醇和丙三醇的用途,讓學生感受到醇在醫學上的應用。
環節三,案例解析:(5分鐘)
待新課內容講解完畢后,我會帶領學生回顧課堂內容,結合臨床護理工作對乙醇的用途做出延伸,既可以有效地實現與臨床知識的銜接與過渡,又增強了學生對醉酒病人的防護意識。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深入學生,注重點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歸納;之后,各組分享討論結果;最后,再進一步的點評和總結,對學生予以認可和鼓勵,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環節四,鞏固強化:(5分鐘)
串講本節課知識點,使學生加深印象的同時,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同時標明重點,強化知識點。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重點知識,了解學生掌握情況,便于教學反饋。
另外,對學生的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其整體表現打分,作為學生期末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意在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環節五,課后延伸:(5分鐘)
結合護理工作中乙醇的多種用途,啟發學生思考,完成課后思考。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次與臨床護理工作接軌,實現技能、情感與價值觀的提升。進行課堂小測驗,布置課下作業,要求每名學生對本課堂的主要內容出一個思維導圖。
五、教學反思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課前、課中、課后等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將信息化技術的合理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優化了教學;與臨床知識有效地接軌的問題設計,為學生日后更好的學習專業課程奠定基礎。因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個別學生在知識運用方面能力有所欠缺,會多加關注和引導。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會嘗試翻轉課堂,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