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現代漢語中有關論元角色的相關理論為依據,對材料這一論元角色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提出一個新的論元角色概念:原料。我們對原料范疇進行句法結構層次的討論。
【關鍵詞】原料 材料 句法結構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63-01
一、“原料”概念的提出
早期的語法研究,指出工具這一論元角色中的某些成分,在分布特征和轉換特征方面與工具有所區別。譚景春(1995)依照工具成分作賓語時所具有的特點,從工具賓語中分離出了新的賓語類型——材料賓語。他明確指出,材料賓語和工具賓語是兩個不同的賓語類型,并從語義特點、形式特點、變換方式等方面指出兩者在充當賓語成分時的不同特性①。陳昌來(2003)總結了材料成分的五個語義特征和三個句法特征,并且認為工具,材料,方式等語義成分有一定的共性,同屬“憑事”這一上位語義成分。
有鑒于此,我們又進一步考察了現代漢語中表示材料的語義成分,發現其中的某些成分,在語義上與材料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們使用袁毓林(2003)中的三個例句:
“爸爸用柳條編成了箱子?!?/p>
“爺爺用米泔水澆花?!?/p>
“我用白灰刷墻。”
我們注意到,“柳條”、“米泔水”、“白灰”三個論元角色從句子中表現出來的語義內含有著較大的差別。用柳條編箱子,那么柳條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因為我們從箱子的外貌已經很難看出柳條原來的模樣了,而米泔水到了花盆里,它仍舊是米泔水,白灰刷到了墻上也仍然是白灰。也就是說,在各自的行為動作下,柳條發生了質變,米泔水和白灰沒有發生質變。因此我們認為,材料在廣義上應當有材料和原料之分。面粉、蠟光紙、柳條、布料等名詞,作為論元角色,在句子中可以作為原料來使用。
二、原料成分的句法結構特征
原料和材料最本質的區別是:在行為動作的作用下,原料所代表的事物前后性質發生了變化?;谧T景春(1995)、陳昌來(2003)總結出的有關材料成分的特點來看,原料作為從材料中獨立出來的一個語義范疇,與材料相比仍然具有相似性,它在句子中的句法結構具體表現如下:
A.可以移位
(1)特爾在天安門廣場拍照時與一個東北姑娘相遇,兩人在交流中,姑娘得知了莫斯特爾準備為中國孩子義賣的想法?;氐郊亦l后,她用彩色蠟光紙精心折疊了43個小仙鶴,寄給了莫斯特爾。(羅菱;彭曉媛《一位瑞士老人與“希望工程”》)
例1中,折疊蠟光紙是可以用于基礎句的典型VO結構,使用“用”將“蠟光紙”移位到 “折疊”這個動詞前面,不影響正常的思維理解方式。
B.可以受數量詞修飾
(2)當時我就說過,胸衣要裁得長一些,而且要用兩幅布料。是你,索尼婭,當時你出主意說:'短一些,短一些',你看,結果讓孩子穿著顯得多難看……(翻譯作品《罪與罰》)
原料名詞“布料”受數量詞“兩幅”的修飾。
C.可以類推
我們可以說“攪拌面粉”,那么,一些與面粉性狀相似的原料,如奶粉、面醬、水泥、黃土等,就都可以與“攪拌”搭配,充當它的原料賓語:攪拌奶粉、攪拌面醬、攪拌水泥、攪拌黃土……我們可以說裁剪蠟光紙,同理,“裁剪”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與和蠟光紙性狀相似的原料名詞搭配,裁剪布料,裁剪鐵皮②。
D.與施事同時出現或隱現
(3)婆婆抱著孩子,媳婦趕做針線——為伊藤做一件小土布汗兒,伊藤坐在地上和老爹兩人編筐。老爹編,伊藤替他削紅柳條。(鄧友梅《鄧友梅選集》)
(4)可是這場院不走梢門,正南開了個門,用柳條子編了個柵欄,上面插著一些棗樹棘針。(梁斌 《紅旗譜》)
例三中施事存在,例四中施事隱去。
E.被使用并數量減少
(5)傳說,當時有一位家境貧窮的母親,因家里只剩下一點點面粉,正在為給孩子做點什么東西吃而發愁。(1993年人民日報)
家里的面粉被使用,越來越少。
F.具有典型標記“用”
(6)小孩子們還帶來用柳條和粗紗布縫制的小網拍,捕打那因為天冷伏在地上的肥大的蝗蟲,裝在小布袋里,拿回去做菜吃。(孫犁《風云初記》)
“用+原料名詞+VP+NP”的形式經常使用。
G.處于狀語的位置
(7)他讀到當地班巴拉人用布料和繩索蓋房子,讀著讀著,他心中忽然浮現一個念頭:他要像在玉米地中挖建地洞一樣再做些新的嘗試,這次他要蓋一座書中寫到的帳篷。(翻譯作品《可愛的骨頭》)
例七中原料名詞“布料和繩索”處于狀語的位置。
原料和材料在句法功能上有許多的相似性,在一般情況的使用過程中,有時候會看不出兩者的差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原料成分可以從材料成分脫離出來成為與之平行的概念范疇。在名詞語義上,材料作用或者依附于其他的事物,原料能夠生成新的事物。原料成分的句法結構特征有:可以移位、可以受數量詞修飾、可以類推、與施事同時出現或隱現、被使用并數量減少、具有典型標記“用”、處于狀語的位置。
注釋:
①材料,工具充當賓語時具有明顯區別。材料,工具在名詞語義,與動詞搭配時的語義方面也有所區別。
②攪拌奶粉得到牛奶,攪拌面醬得到調料,攪拌水泥得到砂漿,攪拌黃土、草料和石子得到蓋房的原料。裁剪布料用來做衣服或者窗簾,裁剪鐵皮用來做鐵盒或者遮陽傘。奶粉,面醬,水泥,黃土,布料,鐵皮都是原料。
參考文獻:
[1]譚景春.材料賓語和工具賓語[J].漢語學習,1995(6):28-30.
[2]陳昌來.關于語義結構中材料成分的幾個問題[J].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34-40.
[3]袁毓林.一套漢語動詞論元角色的語法指標[J].世界漢語教學,2003(3):24-36.
作者簡介: 焦學峰, 1985.4.24,男,漢族,籍貫:安徽省宿州市,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