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昱
梅毒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滴度檢測對老年梅毒假陽性的臨床意義
鄒昱
(江西省奉新縣人民醫院皮膚科,江西 宜春 330799)
目的 探討在老年梅毒假陽性檢測中梅毒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滴度檢測的臨床意義。方法 對醫院2010年1月~2016年5月門診收治的150例老年首次RPR檢測結果顯示梅毒感染陽性的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隨訪結果確定是否患有老年梅毒感染,并對PRP滴度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探討該方法在老年梅毒假陽性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 在本次研究選取的150例病例中RPR滴度分布情況如下:<1∶8者、1∶8者、1∶16者、≥1∶32者分別有43例、35例、32例、40例,隨訪結果確診為梅毒感染者分別有20例、22例、28例和40例,診斷符合率分別為46.51%、62.86%、87.50%和100.00%;不同分布間梅毒患者的臨床分期明確。結論 在老年梅毒感染診斷中符合率隨著RPR滴度的增加而不斷升高,可有效減少假陽性情況。
梅毒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滴度;老年人;梅毒感染;假陽性
梅毒有梅毒螺旋體感染引發,屬于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一旦罹患梅毒,將會使得全身各器官受侵犯。不同臨床表現的梅毒患者發病機制及病理改變均存在明顯的不同,但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的危險程度均較高,嚴重者甚至導致軟腦膜炎癥、人格障礙、持續性頭痛等癥狀,隨著疾病發展可出現脊髓癆、麻痹性癡呆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癥狀。老年梅毒患者病情發展相對較快,且對其生存質量的威脅也較為嚴重[1-2]。因此應當采用合理的方法對老年梅毒感染患者進行診斷,以便盡早干預。但是目前常用的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診斷準確度并不理想,容易出現假陽性情況。鑒于此,本研究特重點分析RPR滴度試驗在老年梅毒假陽性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對醫院2010年1月~2016年5月門診收治的150例老年首次RPR檢測結果顯示梅毒感染陽性的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均行RPR試驗,年齡≥60歲,均有完整的病歷記錄,均接受跟蹤隨訪且明確是否罹患梅毒;排除標準:合并有其它病原菌或者病毒感染者,存在有嚴重障礙功能不全者,存在有嚴重精神障礙者,臨床資料記錄不清晰者。在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后開展回顧性分析,150例受檢者中男79例、女71例,年齡60~82歲,平均(68.3±4.1)歲,隨訪結果顯示共有110例罹患梅毒。
1.2 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首先抽取外周靜脈血3 mL,將血清采用臺式離心機及時分離后嚴格按照試劑盒中的說明書完成RPR診斷操作。首先需要進行RPR篩查,所有試劑均有大連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對篩檢出陽性的標本完成定量滴度水平檢測。所有病例在經過RPR診斷及滴度水平測定后均接受跟蹤隨訪,且跟蹤隨訪結果均明確是患有梅毒。老年梅毒診斷標準為:①患者年齡不低于60歲;②存在有梅毒感染高危流行病學史,如不潔性生活、輸血或者靜脈吸毒等;③存在有典型的臨床癥狀;④經實驗室檢查RPR檢查顯示陽性后完成TPPA實驗,結果也顯示陽性者。若患者經RPR及TPPA診斷均顯示陽性但是并無典型臨床癥狀,則仍認為罹患梅毒。
2.1 RPR滴度與隨訪結果符合率情況 RPR滴度<1∶8者、1∶8者、1∶16者、≥1∶32者與隨訪結果診斷符合率分別為46.51%、62.86%、87.50%和100.00%。見表1。

表1 RPR滴度與隨訪結果符合率情況
2.2 RPR滴度對老年梅毒患者診斷的分期情況 可知隨著滴度的增加,對一期、二期、三期、四期診斷的符合率均升較為明確。見表2。
梅毒感染的發生原因較多,可由母嬰傳播,而后天梅毒感染者主要是通過性行為方式傳播。梅毒的發生機制研究較多,當梅毒螺旋體病毒入侵機體后將會在1~3個月后便可侵入腦脊液,危及中樞神經系統[3]。老年梅毒感染患者由于機體素質相對較差,且患者身體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衰退,因此癥狀相對較重,且病情發展更為迅速[4]。由此可知,應當探討有效的診斷方法盡量減少老年梅毒感染誤診情況,即假陽性病例,對老年梅毒感染患者進行準確診斷,符合“早發現、早干預”的臨床原則,改善此類患者預后。

表2 RPR滴度對老年梅毒患者診斷的分期情況
RPR是臨床上針對梅毒感染患者常用的診斷手段,其抗原是心磷脂,能夠借此對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體水平進行測定,該方法靈敏度較高。研究發現[5],在進行梅毒感染檢測時,通過RPR方法不僅能夠診斷是否發生梅毒感染,而且還能夠根據實驗結果判斷梅毒感染者的疾病分析情況。但是另有研究指出[6],在老年梅毒感染患者診斷中采用RPR方法盡管具有較高的靈敏度,但是特異度較低,容易出現假陽性結果,很可能出現誤診的情況。因此,本研究特針對此種情況利用RPR檢測滴度與隨訪結果進行對比,并分析滴度下梅毒感染陽性病例RPR診斷結果分布情況,重點研究RPR滴度分布與梅毒確診符合率情況,以此判斷該方法在診斷梅毒感染假陽性中的應用價值。
研究結果顯示,RPR滴度<1∶8者、1∶8者、1∶16者、≥1∶32者與隨訪結果的符合率分別為46.51%、62.86%、87.50%和100.00%,可知RPR滴度與隨訪結果符合率間存在正比關系,RPR滴度越高,其診斷梅毒感染與隨訪結果的符合率也越高,反之則RPR診斷梅毒感染與隨訪結果的符合率也越低。由此可知,可以通過RPR滴度情況判斷誤診風險情況。此外,采用利用RPR滴度還可以明確診斷老年梅毒感染患者的分期情況,相較于通過單純的RPR對梅毒感染患者分期的診斷作用及價值更高,可知采用RPR滴度在老年梅毒感染假陽性診斷中作用較為顯著。通過與既往相關研究結果進行比對可以發現[7],本次研究與其結論相符,共同證實了RPR滴度與老年患者梅毒感染診斷符合率的正比關系,也證實采用RPR滴度對老年梅毒感染假陽性病例診斷的應用價值。結合既往研究資料[8],可以將得出此結論的原因歸結如下:①單純RPR診斷僅僅通過試紙進行肉眼判斷,盡管靈敏度較高,但是特異度并不理想;②借助RPR滴度分布情況能夠將老年梅毒感染患者診斷結果更為細化,從而可以提高診斷結果與隨訪結果的符合率,減少誤診情況。由此證實,根據RPR滴度對老年梅毒感染患者進行診斷,可以極大地減少誤差情況。
綜上所述,采用RPR方法對老年梅毒感染患者進行診斷能夠通過提高RPR滴度減少假陽性結果,以此提高診斷與隨訪結果的符合率,可知RPR在老年梅毒假陽性診斷中作用和應用價值均較高,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文靜.基于血清學的梅毒假陽性的相關因素檢驗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10):1362-1364.
[2]周映彤,黎羅明,馮欣,等.腦梗死患者梅毒血清學檢測陽性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3):55-56.
[3]彭慧芬.4種梅毒血清學檢測方法的適用性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1):2929-2931.
[4]陳蘭蘭,王巧鳳,崔京濤,等.低危人群梅毒螺旋體抗體初篩試驗結果分析及流程改進建議[J].臨床檢驗雜志,2015,33(1):9-11.
[5]鄧麗麗,胡容,葉倩.梅毒血清學試驗中特異性抗體與非特異性抗體檢測的臨床應用[J].醫學美學美容,2014,23(12):283.
[6]吳景良,李雪飛,王丹,等.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學假陽性及梅毒檢出情況報告[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4,43(8):474-475.
[7]馮文莉,劉兵,高謹,等.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學生物假陽性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5(6):815-818.
[8]葉興東,戴向農.梅毒治療后血清學轉歸及其影響因素[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15,41(2):133-1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