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誠
社區干預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實施效果探究
李延誠
(江西省交通醫院內科,江西 南昌 330003)
目的 探析社區干預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實施效果。方法 以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DN病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所有入組病例均接受常規型血糖控制性治療,而觀察組病例則在此基礎上施加社區干預,比較兩組病例干預后的血糖情況(FPG、2 hPG、HbA1c)和UMA、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情況。結果 觀察組病例FPG(7.8±2.6)mmol/L,觀察組病例2 hPG(9.1±4.1)mmol/L,HbA1c(7.1±1.3)%,UMA(54.1±51.2)mg/L,膽固醇(4.2±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2.4±0.6)mmol/L,較對照組均顯著偏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社區干預對于糖尿病腎病有著顯著而積極的實施效果,患者血糖及UMA等基本指征都得到良好控制,足見社區干預有應用價值,值得使用。
社區干預;糖尿病腎病;實施效果
糖尿病腎病(DN)屬于糖尿病相關并發癥之一,這一并發癥會導致腎小球硬化,并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調查顯示,我國20歲以上人群中有9.7%的糖尿病患病率,而糖尿病患病人群中卻有20%~40%的DN患病率,以此估算,當前我國伴有DN的患者約在1 800萬以上[1]。現就社區干預對DN的實施效果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DN病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年齡(65.3±6.9)歲,男23例,女20例,病程(12.2±7.5)年,體質量指數(25.4±2.6),空腹血糖(FPG)(8.6±2.9)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2.6±5.1)mmol/L,UMA(98.5±69.6)mg/L;對照組年齡(63.9±7.3)歲,男 22例,女 21例,病程(10.9±7.9)年,體質量指數(25.5±3.1)kg/m2,空腹血糖(8.1±3.3)mmol/L,餐后 2 h血糖(12.9±4.7)mmol/L,UMA(88.9±73.3)mg/L;兩組病例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與2型糖尿病對應診斷標準相符合;糖尿病史≥5年;腎病處在初期階段,清晨尿液標本半年內就尿微量蛋白(UMA)做3次檢測,20~200 mg/L測定結果>2次;排除其他致UMA增加的可能因素,諸如運動、心衰、泌尿系統感染、酮癥酸中毒以及嚴重高血壓等原因。排除標準:與急慢性感染或惡性腫瘤疾病相合并者。
1.2 方法 所有入組病例均接受常規型血糖控制性治療,而觀察組病例則在這一基礎上施加社區干預,干預內容為:①開展健康教育,并給予心理輔導。全科團隊合作,共同實施,通過電話交流,開設講課,免費檢查以及發放與所患病癥有關的宣傳資料等方法,幫助觀察病例了解DN檢查手段及盡早治療的意義,并努力改善醫患及護患間的關系,提高研究病例的醫療依從性。②對患者生活方式給予優化。首先,應合理控制體質量,保證BMI低于24。其次,糖尿病患者應堅持優質低蛋白的個人飲食方式,總能量中脂肪占比30%即可。碳水化合物在總能量里占比達50%~60%即可,而蔗糖占比則不得超過10%,堅持定時就餐,將所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總量分配均勻。蛋白質按0.8g/(kg·d-1)予以攝入,總能量占比10%~15%為宜,食鹽按<3 g/d予以攝入。在確保低糖、低蛋白前提下,保證患者所攝營養充足[2]。再次,戒煙戒酒。最后,要適量運動,運動時間20~30分鐘/次,5次/周,禁忌長時間從事劇烈運動,以免出現低血糖。③合理用藥。囑患者按時服用合適降糖藥,并予以監督,力求HbA1c在7%以下;以ACEI/ARB型降壓藥為主,力求血壓低于130/80 mmHg水平;通過他汀藥物對患者血脂紊亂進行糾正,并合理選用其他可改善微循環進而保護腎臟器官的藥物。④實施自我檢測。就餐前、餐后以及睡前的末梢血血糖做自我檢測,并定期復查腎功能與UMA。⑤談訪患者,告知其同家庭醫生進行交流互動。內容包括針對不適癥狀與檢測數據的結果反饋,進行答疑糾錯,從而完善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病例干預后的血糖情況(FPG、2 hPG、HbA1c)和UMA、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6.0軟件將數據資料加以錄入與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預后兩組病例血糖對比 觀察組血糖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后兩組病例血糖對比(x±s)
2.2 干預后兩組UMA、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對比 觀察組UMA、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指標相比對照組均顯著偏低,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后兩組UMA、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對比(x±s)
DN為糖尿病慢性微血管性并發癥,此癥較常見,通常早期患者有腎小球濾過情況,伴隨病情進展,微量及大量的白蛋白尿會相繼出現,最終逐步衍變為終末期腎病[3]。近幾年來我國糖尿病在社會人群中的發病呈現出一定普遍性,而隨著該病癥患病率的增長,DN也隨之成為國內終末腎臟病癥的關鍵性原因[4],僅落后居于高血壓與慢性腎小球性腎炎,然而同心血管病癥所受到的重視相比,慢性腎損傷所得到的關注與重視尚未達到應有程度,所以現今階段各大醫療機構與相關學者都不約而同地加大了DN篩查力度,但是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因看病擁擠、臨床癥狀欠缺明顯性以及看病流程繁雜,常常致使患者在個人主觀上排斥到上級醫院機構就診,這反映到現實當中,就造成大量糖尿病患者中僅有小部分愿意到上級醫院篩查24 h UMA,由此也可看出,社區內依然有數量龐大的高危人群。
在DN診斷中,微量蛋白尿作為早期診斷依據,是DN病情分期與DN療效觀察判斷的重要指標[5]。此為也有研究表明,一旦HbA1c測量值高出正常水平,患者腎臟產生病變的風險性也會伴隨HbA1c加大而有明顯上升,并且病變風險同HbA1c持續增加時間呈正相關,前者隨著后者的延長而加大[6]。本研究對DN患者群體進行社區干預,在干預內容中優化個人生活方式為重點干預內容,家庭醫生以飲食、生活習慣及運動等為切入點,全面分析病例所患病癥、家庭狀況與生活水平等個體情況,在這一基礎上為患者制定獨立的個人飲食運動方案,并盡力增加所提供方案的可行性,才能提升其干預效果。除此之外,定期檢測同樣也極為重要,大部分FN患者都將其關注投入到血糖變化上,而對于相關并發癥以及早發現、早診治的意識較為薄弱,同時也少有患者自行關注UMA,當蛋白尿持續而大量地出現,患者腎損傷不可逆[7]。
本研究顯示,經社區干預,觀察組病例FPG(7.8±2.6)mmol/L,觀察組病例 2 h PG(9.1±4.1)mmol/L,HbA1c(7.1±1.3)%,UMA(54.1±51.2)mg/L,膽 固 醇(4.2±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2.4±0.6)mmol/L,較對照組均顯著偏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說明,社區干預對于糖尿病腎病有著顯著而積極的實施效果,患者血糖及UMA等基本指征都得到良好控制,足見社區干預有應用價值,值得使用。
綜上所述,在DN中,社區干預具有可實施性,并且臨床效果明顯,值得應用。
[1]曹海濤,徐學凡,張引,等.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社區綜合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4):24-26.
[2]萬耀蓮,張璋.社區飲食干預護理在糖尿病控制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學,2016,22(21):104-105.
[3]宋銳,蔡惠勇,徐虹霞,等.社區干預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實施效果觀察[J].上海預防醫學,2016,28(1):37-40.
[4]王磊松.糖尿病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J].當代醫學,2016,22(20):103-104.
[5]Zou HD,He MG.[Active screening and early intervent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community service][J].[Zhonghua yan ke za zhi]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6,52(11):801.
[6]潘桂華.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社區護理干預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7):94-95.
[7]Lin YT,Chen YC,Peng YT,et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 of Screening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mong Type 2 Diabetes: A Clinical Overview[J]. Health,2015,7(7):873-8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