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胡俊
呋塞米、多巴胺聯合硝酸甘油對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
李衛,胡俊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目的 分析呋塞米、多巴胺聯合硝酸甘油對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2016年1月~2017年4月8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組,分別40例。常規對癥組采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聯合用藥組在常規對癥組基礎上輔以呋塞米、多巴胺聯合硝酸甘油治療。比較兩組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實驗室指標正常時間、平均出院時間;干預前后患者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干預前后患者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心悸、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聯合用藥組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對癥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用藥組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實驗室指標正常時間、平均出院時間短于常規對癥組(P<0.05);干預前兩組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相近;干預后聯合用藥組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優于常規對癥組(P<0.05)。干預前兩組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相近;干預后聯合用藥組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優于常規對癥組(P<0.05)。兩組患者心悸、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呋塞米、多巴胺聯合硝酸甘油對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使心電圖恢復正常,改善血液流變學和心功能,無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廣。
呋塞米;多巴胺;硝酸甘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效果
冠心病在我國發病率逐年升高,其發生和血脂異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密切相關,可引發動脈管腔狹窄,阻礙血液流通而導致心肌缺血,進而出現心絞痛癥狀甚至發生猝死,需及早進行治療[1]。本研究探討了呋塞米、多巴胺聯合硝酸甘油對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6年1月~2017年4月8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組,分別40例。聯合用藥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1~79歲,平均(50.18±2.63)歲。常規對癥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2~79歲,平均(50.78±2.45)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對癥組采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常規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吸氧、臥床,建立靜脈通道,并給予12 500單位肝素和5~10 mL/d硝酸甘油靜脈滴注,給予溶栓、抗凝和擴冠等治療。聯合用藥組在常規對癥組基礎上輔以呋塞米、多巴胺聯合硝酸甘油治療。其中呋塞米100 mg,硝酸甘油5~10μg/min,多巴胺1~2μg/(kg·min),混合500 mL濃度5%葡萄糖靜脈滴注,滴速10~15滴/min,每天1次,治療7天[2-3]。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實驗室指標正常時間、平均出院時間;干預前后患者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心電圖恢復正常,癥狀消失,心功能指標正常,胸部X線檢查正常;有效,心電圖、癥狀、心功能指標、胸部X線檢查改善,但至少有一項未恢復正常;無效,心電圖、癥狀、心功能指標、胸部X線檢查至少有2項未恢復正常。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4]。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2.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療總有效率相比較 聯合用藥組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對癥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療總有效率相比較(n)
2.2 干預前后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相比較 干預前兩組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相近;干預后聯合用藥組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優于常規對癥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實驗室指標正常時間、平均出院時間相比較 聯合用藥組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實驗室指標正常時間、平均出院時間短于常規對癥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4 兩組不良反應相比較 兩組患者心悸、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2 干預前后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相比較(x±s)

表3 兩組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實驗室指標正常時間、平均出院時間相比較(x±s)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相比較(n)
2.5 干預前后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相近;干預后聯合用藥組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優于常規對癥組(P<0.05)。見表5。

表5 干預前后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x±s)
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常見類型,其冠脈血管發生閉塞后血流中斷,部分患者可出現嚴重缺血和心肌壞死,壞死情況不同可影響其預后,梗死面積越小則預后越好,因此治療的關鍵在于縮小梗死面積,保護心肌[5-6]。
硝酸甘油可舒張血管,降壓,減輕心臟負荷,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常見有效治療藥物;呋塞米屬于利尿劑,持續時間短,可降低腎小球濾過率,保護腎功能;多巴胺具有血管擴張作用,可提高心肌收縮力和心排血量。三種藥物聯合治療冠心病心肌梗死,對患者病情有改善作用,且起效更快,作用時間更長,在改善心功能,減輕水腫,改善血液流變學方面有良好作用[7-8]。
本研究中,常規對癥組采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聯合用藥組在常規對癥組基礎上輔以呋塞米、多巴胺聯合硝酸甘油治療。結果顯示,聯合用藥組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對癥組(P<0.05);聯合用藥組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實驗室指標正常時間、平均出院時間短于常規對癥組(P<0.05);干預前兩組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相近;干預后聯合用藥組LVESD、LVEDV、LVEF心功能指標優于常規對癥組(P<0.05)。干預前兩組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相近;干預后聯合用藥組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優于常規對癥組(P<0.05)。兩組患者心悸、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呋塞米、多巴胺聯合硝酸甘油對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使心電圖恢復正常,改善血液流變學和心功能,無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廣。
[1]王林.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療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15):21,24.
[2]孫倫魁.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急救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5):34-35.
[3]A GoRwald,A Schienkiewitz,E Nowossadeck,et al.Preval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dults aged 40-79 years in Germany.Results of the German Health Interview and Examination Survey for Adults(DEGS1)[J].Bundesgesundheitsblatt,Gesundheitsforschung,Gesundheitsschutz,2013,56(5/6):652-653.
[4]韓曉云.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與呋塞米存在配伍禁忌[J].山西醫藥雜志,2011,40(17):939.
[5]陸艷梅.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療[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9):64,66.
[6]申媛.袢利尿劑抵抗難治性心力衰竭采用持續靜脈泵入多巴胺和呋塞米治療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4):48-49.
[7]祝黎東,孫媛媛,陳恒沖,等.芪藶強心膠囊對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16,22(2):153-154.
[8]陳高舉.曲美他嗪及阿托伐他汀聯合治療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14):109-1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