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宇
【摘要】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初級中學為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在追求學校文化特色發展過程中,從區域文化和學校傳統出發,提煉并形成了以“合”文化為引領,以“合法、合情、合理、合禮”為校訓,“合而不同”為校風等完整的理念體系。學校從校園環境、教師、德育、課程文化等多方面著手,努力打造成文化氣息濃厚的精神家園。
【關鍵詞】“合”文化;現代君子;特色學校
“一所辦得成功的學校應以它的文化而著稱。”作為一所追求“上品”教育的學校,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初級中學基于學校辦學傳統及本土文化特色,以“合”文化建設為依托,不斷豐富辦學內涵,讓全校師生在孜孜追求共同愿景的過程中,真正融合為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一、“合”文化的提出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初級中學(以下簡稱二師初中)原名為新造中學,是一所區屬公辦大學附屬初中。2014年2月,學校更改為現校名并由番禺區教育局與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合作辦學,共建共管。在“上品教化”理念引領下,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番禺區教育局與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加大合作辦學的力度,將學校納入區教育局與高校合作舉辦優質示范性學校的戰略部署中。乘著更名改制之風,學校主動躬耕文化建設,挖掘校內所蘊含的“合”因子,凝練師生之間的凝心聚力、合作精神,同時積極與周邊高校及村域合作辦學,充分利用多方位教育資源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開始探索“合”文化建設的新道路,讓學校教育又站上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
二、“合”文化的內涵
對“合”文化內涵的梳理是學校踐行“合”文化的基礎。“合”本義指上下嘴唇合攏,有“吻合”之意,后引申為不同因素或事物之間“結合、接合”。學校在對“合”進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給予“合”以教育意義,賦予“合”文化以深刻的內涵。
首先,從認識論角度來理解,“合”具有“不違背,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相應或相符”的意思,暗指“合”文化引導下的一切教育教學行為需建立在合理、理性認識基礎之上,需符合人的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從方法論角度來分析,“合”有“一起,共同”之意,可作為一種手段與策略。合作,是學校“合”文化的核心,也是踐行“合”文化的重要路徑。學校是師生“共學、共事、共修養”的地方,合作共事、相互協調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構建優質的教育文化場。其次,“合”字有“融合、整合”之意,帶有一種過程性的韻味,因此,“合”文化倡導將學校辦成一個涵容多元因子的生態場,主張學習主體對各科知識、不同文化進行整合與滲透。再次,“合”在某種意義上與“和”字的內涵有交集,也具有“和諧、和睦”之意,表示追求和諧的狀態或境界。學校在“合”文化引領下,不同的個體不斷完善或生成自己的認知體系,最終形成一個和諧共榮的生態共同體。
三、“合”文化背景下的育人主張
“合”文化是引領學校發展的“綱”。在“合”文化引領下,學校謹記教育使命,提出了“培育現代君子”,通過挖掘傳統君子人格中與“合”文化相契合的因素,賦予現代君子新的內涵,以養成具有二師初中學子特色的君子風范。
(一)從“合”文化認識論內涵出發,培育博學明理的現代君子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注重廣泛讀書以達到明理、正品的目的。學校鼓勵學生勤學勤思,在書香氤氳中拓展知識厚度,積淀上品氣質。“明理”即明事理、物理與倫理。作為二師初中的現代君子,既明白處理各種事情的道理,又明了天地萬物的本性與規律,還能做到明倫理,學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博學明理,是二師初中現代君子人格形成的基礎與重要內容。
(二)從“合”文化方法論內涵出發,培育具有合作精神的現代君子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每個人都是通過合作來彌補自己,而別人往往也會受益。合作共贏是二師初中現代君子品質的核心內容,學校重視師生、生生、師師之間的互助合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師生之間在成長與平等對話中彼此溝通交流,共同擔當,揚長避短,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的奮斗目標與愿景。
(三)從“合”文化過程論內涵出發,培育學會融匯古今的現代君子
現代君子根在傳統,用在現代。學校鼓勵師生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古代君子人格的精髓,創生新中華文化,與時俱進修繕君子人格,學會融匯古今,去蕪存菁,吸納優秀傳統文化,立足當下融合現代文化中的優秀因子,著眼于未來共創文化新生態,做到傳統與現代的貫通統一。
(四)從“合”文化價值觀內涵出發,培育追求“以和為貴”的現代君子
“禮之用,和為貴。”“和”是君子處理人際關系及一切事物的準則指導,也是君子自身行為導向與價值追求。“合”文化影響下的現代君子以“和”為追求,建立和諧的群己、己身關系,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對于不同觀念與價值主張,能夠通過互相融合、補充來達到正確的認識,從而實現君子之“和”;在自身發展過程中能追求己身和諧,外強體魄,內修品質,達到內外兼修。
四、“合”文化的實踐路徑
(一)“合”文化之基點:三場三帶十八景,打造靜美校園
校園環境是學校的形象表征和內涵闡釋,大到整體格局,小至一草一木,無不折射出學校的辦學思想。二師初中將“合”文化與君子教育內涵融于環境之中,以“三場三帶十八景”構建起寧靜雅致的校園環境。邁進學校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學校靜謐大氣的“合”廣場,廣場內富有象征性內涵的“合”主題雕塑以充滿創意的設計感展示了學校的育人追求;富有動感的運動場,記錄了師生們奔跑與揮灑汗水的點滴;舒適宜人的生活場是學生身心棲息的寶地,這里有充滿書香氣的合閱堂、美食豐富的合膳坊;綜合活動帶是學子們的樂園,這里有抱樸尚美的校史廊、規整劃一的師生種植區、放飛想象的涂鴉區等;校內還有清新秀麗的觀光休閑帶、荷塘月色觀景區、雅致的生物園和地理園;除此之外,學校還積極創建人文環境,讓墻壁“思想化”,充分利用空間環境,賦予墻壁以文化內涵;還有精良別致的名人雕塑帶、勵志廊、優秀作品展示廊等。靜美校園因此成了有生命和靈魂的育人載體。endprint
(二)“合”文化之起點:凝心聚力謀發展,同筑教師共進平臺
學校乘“合”文化理念創建之風,積極創新管理方式,從四個層面來打造團隊組織,增強教師團隊合作意識,發揮教師合力育人的作用。一是探索內部層級管理模式,成立校務與教師發展服務辦公室、教學與科研督導處、學生成長規劃與管理處、總務與后勤服務處以及特色項目工作室,從宏觀角度理順教師隊伍管理架構。二是打破學科界限組建級部團隊,凸顯年級組在層級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讓更多教師參與學校管理。三是以班主任為核心與科任教師共同組成班級導師團隊,從課堂教學、日常管理、考試檢測、特色活動等多方面對團隊進行綜合考評。四是建設師徒結對團隊。學校鼓勵每位高級教師與一名中級職稱教師結對幫扶,每一位青年教師與一名骨干教師結對,創設機會讓教師努力成為“四有”優秀教師。同時,以“合”文化為導向,定期組織各個團隊共話教研,以骨干教師為引領、同伴互助為條件形成聯動的教研格局。鼓勵教師基于區“研學后教”理念與“和合課堂”教學模式扎實開展相關小課題、微型課題研究,以“課例研究”為方向驅動教師教研能力的提升。此外,學校把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有機結合起來,鼓勵教師“走出去”參加“廣州市卓越校長培養對象”“廣州市百千萬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骨干教師培訓班”等各類培訓學習,把專家“引進來”,加強教師師德建設,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三)“合”文化之重點:落實和合德育,沐浴君子人格
繽紛的活動給予學生豐富的體驗,學生在活動體驗中能夠沐浴君子人格得到成長。為此,學校開展了以“合”文化為主線的各項活動,通過“合成杯”讀書節、名人名師“微講座”等,推進書香滲校園,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以博覽群書培養現代君子博學明理的品質,建設“書香附中”;“合眾”體藝節、“合”文化節、“英語才藝展示周”“每班一臺戲”“宿生月月有”等活動的定期舉辦為師生們踐行“合”文化、追求合作共贏的君子人格提供了重要路徑與平臺;每年一屆的“合心杯”孝德節、迎新年“放飛夢想”“心情涂鴉”等活動則教會師生們立足于傳統,著眼于未來,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磨出“合”來、花式跳繩、知易行難、辯論、科技制作等活動也全方位地培養了學生的特長、興趣,激發了學生潛能,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和諧發展。
五、“合”文化建設反思與展望
在“合”文化的引領下,二師初中師生們的君子人格正日趨完善,學校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未來的道路中二師初中將繼續傳承“合”文化,探索踐行“合”文化建設新路徑,讓師生們向著現代君子目標而努力,沐浴君子品格。
【參考文獻】
[1]季蘋.學校文化自我診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荀子.荀子·勸學篇[M].安小蘭譯.北京:中華書局,2007.
[3]論語·大學·中庸(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M].陳曉芬,徐儒宗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