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福苑,郭朝清,丁小軍,黃志平,林霖
高頻超聲聯合SMI技術評估血友病性關節病的價值研究
廖福苑,郭朝清,丁小軍,黃志平,林霖
(贛州市人民醫院超聲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觀察和分析高頻超聲聯合SMI技術評估血友病性關節病的臨床價值。方法 40例血友病性關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患者的高頻超聲檢查結果、并比較不同血流顯像方法SMI、PDI、CDFI在同一切面滑膜的血流信號分級、超聲表現與X線結果對比。結果 實驗組40例血友病患者的75個關節中,滑膜增厚56個,關節積液45個,軟骨變薄或不平整21個,含鐵血黃素沉積5個,纖維隔膜1個,骨皮質線不完整7個,骨關節間隙狹窄4個,對滑膜增厚程度分級,其中以處于Ⅱ、Ⅲ級的關節居多,Ⅰ級和Ⅳ級的關節較少。依據CDFI、PDI及SMI對比檢查同一切面滑膜內血流信號,按照Adler半定量方法分4級,其中CDF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27個;PD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32個;SM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40個。結論 高頻超聲聯合SMI技術在評估血友病性關節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高頻超聲;SMI技術;評估;血友病性;關節病;價值
血友病作為一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由于基因缺陷導致凝血因子VIII或IX先天性缺乏,輕微損傷即可引起出血,重者可自發性出血,出血以負重關節常見,出血可引起滑膜炎和增殖改變,進而導致軟骨損害以及關節面下骨表面不規則[1]。本次研究以本院接受治療的40例血友病性關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高頻超聲聯合SMI技術評估血友病性關節病的臨床價值進行初步分析,內容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接受治療的40例血友病性關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4例,女26例,年齡3~38歲,平均年齡(17.2±2.4)歲,共累及75個關節,75個靶關節中,髖關節12個,都是雙側髖關節,肘關節有8個,包括左肘關節4個、右肘關節4個;踝關節10個,左踝關節4個,右踝關節6個;膝關節46個,其中左膝關節28個、右膝關節18個。相同患者同期所做X線檢查結果作為對照。
1.2 方法 收集同期相同關節做過X線及超聲的患者作為樣本,對兩種不同影像學即X線和超聲進行結果對比、超聲內CDFI和SMI兩種不同血流顯像技術進行增生滑膜血管的顯示率對比,進行分析。對臨床確診的血友病患者好發關節采用高頻超聲聯合SMI技術進行檢查,檢查部位為髖、膝、踝、肘關節。二維觀察關節滑膜厚度、有無關節積液、纖維隔膜、含鐵血黃素沉積、軟骨輪廓及厚度、骨皮質線完整性、骨贅及骨關節間隙;CDFI、PDI及SMI對比檢查滑膜內的血管增生情況;并對檢查過的病人追蹤隨訪。同時收集同期相同關節做過X線及超聲的患者作為樣本,對兩種不同影像學即X線和超聲進行結果對比、超聲內CDFI和SMI兩種不同血流顯像技術進行增生滑膜血管的顯示率對比,進行分析。
1.3 檢查內容及評判標準 對臨床確診為血友病患者的髖、膝、踝、肘關節行高頻超聲聯合SMI技術檢查。①按Walther等標準判定滑膜增厚程度,分為四級:Ⅰ級,滑膜無增生,厚度<2 mm;Ⅱ級,滑膜輕度增生,厚度2~5 mm;Ⅲ級,滑膜中度增生,厚度5~9 mm;Ⅳ級,滑膜高度增生,厚度>9 mm。②CDFI、PDI及SMI對比檢查同一切面滑膜內血流信號,依據Adler半定量方法分4級:0級,滑膜內沒有血流信號;1級,有1~2處血流信號;2級,有3~4處血流短線狀血流信號且分布不超過1/2滑膜面;3級,有樹枝狀、網狀血流信號,且分布超過1/2滑膜面。③軟骨改變按表面光滑或毛糙、回聲有無增強、輪廓是否規則、有無局部軟骨缺損或鈣化描述。④關節積液深度為測量垂直骨面的積液深度。⑤含鐵血黃素沉積、纖維隔膜、骨贅均按有、無兩種情況判定,骨皮質線按是否完整判定,骨關節間隙分為有或無狹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患者的高頻超聲檢查結果 實驗組40例血友病患者的75個關節中,滑膜增厚56個,關節積液45個,軟骨變薄或不平整21個,含鐵血黃素沉積5個,纖維隔膜1個,骨皮質線不完整7個,骨關節間隙狹窄4個,對滑膜增厚程度分級,其中以處于Ⅱ、Ⅲ級的關節居多,Ⅰ級和Ⅳ級的關節較少。依據CDFI、PDI及SMI對比檢查同一切面滑膜內血流信號,按照Adler半定量方法分4級,其中CDF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27個;PD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32個;SM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40個。
2.2 同一切面不同血流顯示方法滑膜內血流信號比較 40例血友病患者的75個關節中,依據CDFI、PDI及SMI對比檢查同一切面滑膜內血流信號,按照Adler半定量方法分4級,其中CDF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27個,1級6個(8%),2級18個(24%),3級3個(4%);PD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32個,1級8個(10.6%),2級20個(26.7%),3級4個(5.3%);SM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38個,1級8個(10.6%),2級25個(33.3%),3級5個(6.7%)。見表1。

表1 同一切面滑膜內血流信號比較[n(%)]
2.3 滑膜增厚程度比較 對40例血友病患者的受累關節分別進行滑膜增厚程度分級,沒有關節處于Ⅳ級,其中以處于Ⅱ級及Ⅲ級的關節居多。見表2。

表2 滑膜增厚程度比較(n)
2.4 超聲檢查與X線檢查結果對比 實驗組40例血友病患者的75個關節中,含鐵血黃素沉積26個(34.7%),骨皮質線不完整率為42.7%,骨關節間隙有狹窄率為52.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超聲檢查與X線檢查比較
血流和組織運動噪聲均可產生多普勒效應,強大的組織運動產生的噪聲和低速血信號會混疊在一起,傳統的CDFI應用濾波技術來消除噪聲和運動偽像,結果也丟失了低速血流的信息,所以傳統CDFI技術只能檢測到血流速度在壁濾波閾值以上的大血管[2-5]。而SMI技術即超微血流成像技術,通過識別血流和組織運動產生的噪聲,并采用自適應的計算方法來顯示真正的血流信息,能夠顯示極低速血流信息,具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更少的運動偽像,更高幀頻成像,更加容易檢測到極低速的血流[6-9]。現已有報道SMI技術應用于頸動脈斑塊新生血管、BI—RADS 4類乳腺腫塊穿支血管、類風濕性關節炎[10]。血友病患者由于凝血因子Ⅷ或Ⅸ先天性缺乏,可自發性出血,出血可發生于任何部位,以負重的髖、膝、踝、肘關節最常見,反復關節內出血可刺激滑膜增生,引起局部炎癥反應,表現為滑膜增厚及滑膜血管增生,而炎性增生的滑膜則更易受傷和出血,導致出血一滑膜炎一再出血的惡性循環,加劇軟骨缺失及關節面下骨表面不規則,引起關節畸形、殘疾[11]。目前治療血友病性關節病最常用的方法是去除增生的炎癥滑膜,減少關節內出血,打破出血一滑膜炎一再出血這一惡性循環,所以炎癥滑膜的準確評估至關重要,而高頻超聲能發現增厚的滑膜,聯合SMI技術能提高低速的增生滑膜血管顯示率,對于炎癥的滑膜檢出安全有效[12]。SMI通過識別血流和組織運動產生的噪聲,并采用自適應的計算方法來顯示真正的血流信息,能夠顯示極低速血流信息,具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更少的運動偽像,更高幀頻成像,更加容易檢測到極低速的血流。SMI技術能提高低速的增生滑膜血管顯示率,能更準確評估滑膜炎。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滑膜增厚程度分級,其中以處于Ⅱ、Ⅲ級的關節居多,Ⅰ級和Ⅳ級的關節較少。其中CDF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27個,血流信號增強27個,1級6個(8%),2級18個(24%),3級3個(4%);PD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32個,血流信號增強27個,1級6個(8%),2級18個(24%),3級3個(4%);PD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32個,1級8個(10.6%),2級20個(26.7%),3級4個(5.3%);SMI檢查中血流信號增強40個,血流信號增強38個,1級8個(10.6%),2級25個(33.3%),3級5個(6.7%)。對照組X線無法顯示滑膜、含鐵血黃素沉積、纖維隔膜,對關節積液不敏感,而骨皮質線不完整率及骨關節間隙有狹窄率與超聲結果無明顯差異;實驗組40例血友病患者的75個關節中,滑膜增厚56個(74.7%),含鐵血黃素沉積26個(34.7%),纖維隔膜1個(1.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聯合SMI技術在評估血友病性關節病中具有較高的價值,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應用。
[1] 王鵬銘,張璐,竇銀聰,等.MRI彌散加權成像DWI診斷血友病性骨關節病髕骨軟骨病變的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7):75-76.
[2] 葛英輝,李美霞.血友病性骨關節病的影像學表現及其對治療的評估價值[C]//中華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2011.
[3] 王鵬銘,張璐,竇銀聰,等.MRI彌散加權成像DWI診斷血友病性骨關節病髕骨軟骨病變的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7):75-76.
[4] 楊敏.核磁共振影像在血友病性關節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3):2017-2018.
[5] 李美霞,葛英輝,張玉霞,等.血友病性關節病的MRI表現及其與出血和病程的相關性[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0(11):819-822.
[6] 李麗,葉玉泉,陳京京,等.超微血管成像技術評估類風濕活動性關節炎:與CDFI和CEUS對比[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6,32(10):1569-1571.
[7] Alberto Tlacuilo-Parra MD MSc,Justo Villela-Rodriguez M D,Roberto Garibaldi-Covarrubias M D,et al.Functional independence score in hemophil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ssessment of Mexican children[J].Pediatric Blood&Cancer,2010,54(3):394–397.
[8] Simpson ML,Valentino LA.Management of joint bleeding in hemophilia[J].Expert Review of Hematology,2012,5(4):459-468.
[9] Neugebauer V,Han JS,Adwanikar H,et al.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knee joint pain in arthritis[J].Molecular Pain,2007,3(1):8.
[10]Soroa VE,Del HVEM,Giannone C,et al.Effects of radiosynovectomy with p-32 colloid therapy in hemophilia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J].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2005,20(3):344.
[11]李美霞,葛英輝,竇銀聰.血友病性關節病的MRI表現與出血和病程的相關性分析[C]//全國骨關節影像學術會議.2012.
[12]馬菲,李穎嘉,肖莉玲,等.超聲與磁共振成像對血友病骨關節病變診斷及評分的價值探討[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6,25(6):525-5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27
贛州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課題(GZ2016ZS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