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麗霞,李輝文,譚春梅
綜合護理在血液透析初期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其生活質量影響探討
鄺麗霞,李輝文,譚春梅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廣東 珠海 519000)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在血液透析初期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其生活質量影響。方法 選取110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研究,每組55例。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與護理干預前相比,護理干預后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升高(P<0.05)。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較高(P<0.05)。結論 綜合護理方法能夠提高血液透析初期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的療效。
綜合護理;血液透析;生活質量;糖尿病腎??;終末期腎病
終末期腎臟病(ESRD)是各類慢性腎臟疾病發展的最終結局,血液透析(MHD)是臨床治療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常用以及首選方法[1]。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血液透析使患者的生存期明顯延長,據統計[2],我國血液透析治療約為每年7%的比率增長。但隨著療程的延長,長期的血液透析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加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不斷下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3]。同時由于病程較長以及高昂的治療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因此,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當前治療研究的重點。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4],綜合護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利于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實驗通過觀察血液透析初期患者生活質量水平的變化,探討其對于血液透析初期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就診的110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根據電腦自動生成的隨機對照表進行分組,各55例。實驗組平均年齡(62.51±0.96)歲,男33例,女22例;對照組平均年齡(62.42±0.92)歲,男35例,女19例。兩組臨床資料相比數據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入組患者均為糖尿病腎病腎病終末期行血液透析,符合相關的的臨床診斷標準及指證。所有患者年齡在50~70歲之間,性別不限,2型糖尿病病程5~8年,患者無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肝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穩定,無嚴重感染,神志清楚,無意識障礙發生,均同意進行實驗措施,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排除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重要臟器重大疾病的患者;排除有其他糖尿病嚴重并發癥的患者,排除有嚴重凝血障礙以及嚴重感染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基礎護理,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具體包括:建立患者護理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狀況,并對患者并發癥情況和體質量變化情況及時進行記錄。飲食指導:囑患者飲食采用優質飲食、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盡量把血液透析安排在餐后。護理人員通過評估,需充分了解患者的個人情況,掌握患者的營養狀況,制定患者的營養結構,進餐量。心理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由于患者的病程長,病情重,常常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主動經常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實施心理疏導,講解疾病以及血液透析相關知識和重要性,鼓勵患者以積極態度接受治療。藥物干預:血液透析過程中給予患者適當的胰島素治療。此外,制定保健知識手冊,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如發現患者有面色蒼白,昏迷等情況發生時,應緊急采取措施,預防患者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對于已經發生并發癥的患者,及時給予干預護理。
1.4.2 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檢測 根據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5]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水平進行檢測,該量表分為10項,36個條目,8個維度,包括生理功能、心理職能、軀體疼痛等,總分為145分,患者分數越高,其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以“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護理干預前相比,護理干預后兩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P<0.05),實驗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較高(P<0.05)。見表1。
血液透析作為一種治療手段,運用半透膜原理,將血液和透析液進行物質交換,近年來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對于尿毒癥等腎竭終末期患者的替代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傳統治療手段相比具有價格低廉、操作較為簡便的優點,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但血液透析作為侵襲性操作,會給患者帶來疼痛、感染等風險,同時會使患者產生應激反應,產生負面情緒,對患者的治療不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綜合護理能夠降低血液透析風險,達到治療疾病、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注重與患者的溝通,在護理過程中經心理、認知、環境、生活干預等措施,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增強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
研究證實[6-7],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針對各種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的因素,提出個性化的護理對策,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我們的實驗結果表明:護理干預后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實驗組應用綜合護理生活質量評分較高。由于抵抗力和個人認知能力等下降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導致患者極易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的下降[8]。此外,在應用綜合護理模式時,應注意其實施的連續性,以便于發揮更好的應用價值。
[1] 張超,胡昭,董帥.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和死亡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2014,34(5):1241-1243.
[2] 張德強,馬清.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壓變化規律、影響因素及與死亡率的關系[J].中國血液凈化,2016,15(2):103-106.
[3] 高亞麗,李艷玲,鐘健鸝,等.綜合護理對血液灌流串聯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7,23(5):160-161.
[4] 胡曉萍,熊迎春,徐李鵬.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6-8.
[5] 施文芳.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2):1964-1965.
[6] 曹轉蓮.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7):3855-3856.
[7] 夏琴.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6,39(5):110-111.
[8] 鄭緒冰.綜合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21):119-120.

表 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水平比較(x±s)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