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鳳仙,彭俊,戴俊
醫護一體化肺康復管理在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崔鳳仙,彭俊,戴俊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 探究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在肺癌圍手術期患者的康復過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本次實驗的方法主要采用了本科室在采取醫護一體化管理前后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術后住院天數、氧療時間以及胸管留置天數來對醫護一體化的肺康復管理在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選取670例肺癌患者,其中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隨機分配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35例。結果 通過醫護一體化康復管理,實驗組中無論是患者的養療時間,患者胸管留置天數還是術后住院天數和圍手術期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醫護一體化管理在肺康復中的應用對于肺癌圍手術期患者可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值得在全院進行借鑒和推廣。
醫護一體化;肺康復管理;肺癌圍手術期效果
肺康復是指針對圍手術期的肺癌患者進行的一種康復訓練[1]。這種訓練對于患者本身的生理參數以及身體狀態的要求較高,必須有專業的技術指導才能夠順利實施,否則一旦使用出現問題還有可能危及生命[2]。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醫生與護士的分工不同,護理人員傾向于協助與照顧,而醫生具備更加完備的治療康復知識,兩者必須要密切配合,才能夠共同指導患者順利的開展肺康復訓練。
1.1 臨床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了本科室在實施醫護一體化管理前(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療的圍手術期肺癌患者,對照組335例,實驗組335例。實驗組男230例,女105例,年齡30~78歲,平均年齡(40.0±5.3)歲,對照組男215例,女120例,年齡32~77歲,平均年齡(40.0±3.5)歲。對于每個患者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影響,本著統計學的客觀規律進行隨機分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在手術前進行健康宣傳,對吸煙患者術前絕對戒煙1周,并對麻醉及術后呼吸狀態進行解釋,并說明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情況,使患者意思到配合呼吸功能訓練的意義。在術后全麻清醒后,協助病人坐起,做有效咳嗽、咳痰,囑患者一手置于患者腹部,另一手置于切開引流處(減輕局部疼痛,防止導管脫出),進行有效咳嗽:遵醫囑予氧化霧化,促進痰液排除:對術后患者給予積極的抗感染措施,促進患者的康復。
1.2.2 實驗組 在常規護理方法基層上采取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干預。
(1)術前期干預。患者住院后,通過主治醫師、護士共同協作,對患者的心肺功能做各項綜合評估,并且根據評估報告來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并且對于基礎肺功能較差對于咳嗽排痰不順暢的患者要經由護士的幫助進行初期護理。待患者病情穩定后,護士可以按照患者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術前健康培訓工作,保障患者在術前就學會正確的深呼吸姿勢以及有效咳嗽出痰液等。
(2)術中后期干預。在手術結束后,由醫生與護士組成隊伍進行查房,針對患者的具體恢復情況進行診斷,包括患者的肢體恢復水平以及咳嗽能力、胸管的引流情況等等進行判別,并由護士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工作。
(3)術后期干預。在患者拔出胸管后進入術后期恢復階段,這個階段由醫生的指導為根據,并由護士執行相應的恢復手段。可以在術后的第3天左右逐漸下地行走,根據每個患者的恢復情況,每天逐步增加行走的距離以及運動強度,理論上來說不得超過5次,平均時間不得超過8 min。
1.3 評價方式 相關實驗指標有:患者氧療的持續時間、術后的住院天數以及胸管的留置時間等等。其次,還有胸不張以及肺部感染并發癥的發病率。
1.4 統計學方法 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兩組患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氧療時間,胸管留置天數,術后住院天數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氧療時間、胸管留置天數和術后住院天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死亡例數,實驗組術后肺部感染、肺不張并發癥發生率情況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氧療時間、胸管留置天數、術后住院天數比較(x±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醫護一體化往往是指在醫院內部,通過醫生與護士的共同協作,制定共同的目標,實施共同的方案決策以至于相互承擔責任的行為[3]。在這個行為框架的影響下,盡管護士與醫生具有工作的側重性,各有各的工作范圍,但是又要相互影響,相互提升,才能夠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效果,這在肺康復中的應用則更為明顯[4]。
肺康復是指針對圍手術期的肺癌患者進行的一種康復訓練[5]。這種訓練對于患者本身的生理參數以及身體狀態的要求較高,必須有專業的技術指導才能夠順利實施,否則一旦使用出現問題還有可能危及生命[6]。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醫生與護士的分工不同,護理人員傾向于協助與照顧,而醫生具備更加完備的治療康復知識,兩者必須要密切配合,才能夠共同指導患者順利的開展肺康復訓練[7]。
對于圍手術期的肺癌患者,由于絕大多數患者缺乏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嘗試,也不了解病癥的機理以及嚴重程度,所以往往會陷入恐懼與焦慮之中,個別的患者還會出現輕生的情況[8]。為了應對這個情況,首先是護士要在病房內做好心理安撫工作,要經常與患者聊天,降低患者的孤獨感,同時也要告訴患者疾病并不可怕,可怕是失去了治療的信心,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對于一些存在焦躁情緒的患者要進行合理適當的紓解,針對一些特別嚴重的患者可以進行一些藥物治療。在心理康復方面也需要醫生提供一定的理論知識,分階段開展醫療衛生知識的普及工作,并且與患者探討病情時也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定的情感紓解,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促進肺康復手段順利實施。
根據實驗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養療時間,患者胸管留置天數和術后住院天數都短與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患者的并發癥的控制方面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醫護一體化管理在本科室的肺康復管理中對于肺癌圍手術期患者起到了積極地影響作用。不但提升了患者的生命質量,增強了患者恢復的速度與質量,更是提升了患者對于醫院工作人員的認可度與信心。這主要取決于醫護一體化在肺康復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技術協調作用,不但充分發揮了醫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臨床治療經驗,還充分調動了護士的護理技術水平,兩者相輔相成,提升了治療的整體效果。醫患一體化在本科室中應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全院進行推廣,與其他科室共同學習。
[1] 李巧玲,林大偉,于永紅,等.醫護一體化服務模式在改善醫患關系中的作用[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6,31(1):75-76.
[2] 車國衛,李為民,劉倫旭.快速肺康復需要圍手術期流程優化[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6,23(3):216-220.
[3] 陳霞.肺癌圍術期急性肺栓塞的防治及護理現狀[J].當代護士,2016(11):1-3.
[4] 沈春輝,車國衛.肺康復在肺癌圍手術期應用現狀與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7):686-689.
[5] 張瑛,馬媛媛.醫護一體化護理服務模式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0):248.
[6] 原少清,楊帶芹,李平東,等.肺癌圍手術期術后患者五態性格特征、生活質量調查及其相關性分析[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4):450-453.
[7] 梁生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康復訓練與藥物的療效對比[J].當代醫學,2013,19(26):64-65.
[8] 陳敏.質量反饋理論應用于肺癌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效果[J].當代醫學,2014,20(15):118-1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83
云南省衛生科技計劃項目任務書(2014NS227)通訊作者:彭俊,E-mail:80423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