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晶,朱洵,陶漢川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評估
趙晶晶,朱洵,陶漢川
(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普外二科,江蘇 東臺 224200)
目的 研究急性膽囊炎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分析急性膽囊炎74例患者資料,按照治療所用方法分成兩組,將行開腹膽囊切除手術治療37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37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兩組臨床療效指標、細胞免疫功能及并發癥情況加以對比。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30.30±3.20)mL比對照組少,且手術、手術后排氣和住院時間(41.12±8.86)min、(1.10±0.20)d和(4.08±1.46)d均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改善效果均比對照組優,且總并發癥率5.41%比對照組21.62%低(P<0.05)。結論 急性膽囊炎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能夠提高臨床療效指標,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可被臨床推廣及應用。
急性膽囊炎;開腹;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免疫功能;并發癥
急性膽囊炎指因膽囊管出現阻塞或者由于細菌感染而導致膽囊出現急性化膿炎癥的一種普外科常見急腹癥,中、老年人為其好發人群,且女性患病概率較男性高,臨床若不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當將可能發展為慢性炎癥,加重患者病情和危及其生命安全[1-3]。對于急性膽囊炎,臨床一般采取膽囊切除手術治療,且伴隨微創技術發展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因其具有創傷小和恢復快等優勢得到臨床廣泛應用[4-5]。本文對急性膽囊炎74例患者分別實施不同膽囊切除手術(開腹、腹腔鏡)治療的效果予以分析,以提高療效和保障患者術后安全,現將相關研究內容作如下闡述。
1.1 臨床資料 分析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確診的急性膽囊炎74例患者臨床資料,本研究方案均得到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象均自愿簽署同意書,按照膽囊切除手術選擇的不同方法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7例,前者男女比例15:22,年齡20~65歲,平均(40.33±2.25)歲,病程5~10 d,平均(7.32±0.25)d;后者男女比例16:21,年齡21~65歲,平均(40.35±2.26)歲,病程5~11 d,平均(7.34±0.27)d;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6]、納入和排除標準 ①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通過CT或者B超檢查確診,且均和急性膽囊炎臨床診斷標準相符合。②納入標準:CT或者B超表現為膽囊急性炎癥和膽囊結石,且伴壓痛和急性右上腹疼痛者。③排除標準:合并肺、肝、心嚴重功能不全和存在手術禁忌證者。
1.3 治療方案和測定方法 本研究對照組選擇開腹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患者取頭高足低體位,行全麻,以患者右肋緣下腹的直肌作為切口,采取順行和逆行方法將膽囊切除,予以清洗,置引流管,按照患者具體病情予以抗生素治療。觀察組選擇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腳低頭高左側臥體位,采取氣管插管的全麻方式,在患者臍上1 cm位置作一切口,建二氧化碳氣腹,控制壓力為12~14 mmHg,利用三孔法開展手術,在腹腔鏡輔助下探查,對患者機體粘連組織進行分離,密切觀察患者膽囊三角區、膽囊和膽道擴張情況等,以保證正確方向,如是采取逆行、順行還是采取順逆結合行將膽囊切除,手術后予以抗生素治療。測定方法:患者在治療前、后于清晨空腹狀況下抽取3 mL靜脈血,利用免疫熒光技術與單克隆抗體類流式細胞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MoFlo Astrios EQ型超高速流式)測定細胞免疫功能,包括抑制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和成熟T淋巴細胞表面標志。
1.4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臨床療效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手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細胞免疫功能及并發癥(傷口感染、膽管損傷、黃疸)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本數據借助SPSS21.0軟件加以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指標對比 通過治療,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且手術、手術后排氣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指標對比(x±s)
2.2 兩組治療前后細胞免疫功能對比 治療前,兩組抑制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與成熟T淋巴細胞表面標志對比均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效果均較治療前和對照組優(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細胞免疫功能對比(x±s,%)
2.3 兩組并發癥對比 通過治療,觀察組手術后總并發癥 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對比(n)
近年來,伴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和飲食習慣改變,急性膽囊炎患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加之此類病癥炎性粘連比較嚴重,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膽囊壁將逐漸退化,易發生逆行感染,增加手術操作難度和風險,臨床若不積極治療,嚴重者將導致感染性休克,致使患者全身多系統的器官出現衰竭,對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需強化臨床醫師和患者重視度[7-9]。
通過分析兩組臨床療效指標,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且手術時間(41.12±8.86)min、手術后排氣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和皮勇、王玲、李曉剛[10]文獻報道結果[LC組手術時間(44.6±11.4)min較OC組(68.5±13.5)min短]具有較高一致性。提示:急性膽囊炎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且縮短手術、手術后排氣及住院時間。為進一步了解兩種治療方案效果及安全性情況,本研究對比分析兩組細胞免疫功能指標及并發癥,顯示:兩組治療后細胞免疫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效果較對照組優,且總并發癥率較對照組低,說明急性膽囊炎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
觀察組選擇的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為一種微創手術治療方法,于手術中借助腹腔鏡探查和建二氧化碳氣腹,能夠獲得清晰圖像,較之開腹膽囊切除手術的視野更大,可充分暴露腹腔,減少對患者機體其他組織損傷,從而減少術中出血量,并取得理想治療效果,加速患者手術后康復,縮短手術后排氣和住院時間[11-13]。腹腔鏡手術切口小和手術中充分利用三孔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和開腹手術的創口直接與空氣接觸而導致腸粘連和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多發等情況相比,借助纖細器械對膽囊予以切除,對患者機體組織造成的干擾小,能夠減少粘連的發生,有利于手術順利開展,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且減少由于麻醉藥物刺激而引起的胃腸功能損傷,能夠加速患者術后康復,從而縮短患者手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取得顯著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內環境優化,改善細胞免疫功能。此外,考慮受外科手術影響,將使患者機體免疫球蛋白出現過度消耗及產生合成抑制作用,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出現紊亂和發生免疫抑制,而此特異型免疫改變和創傷程度有一定關聯,觀察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有利于減少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從而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較小,較之創傷較大的開腹手術,能夠促進患者細胞免疫功能改善。關于本研究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后對生活質量提高的影響,考慮受臨床多種因素制約,有待研究深入和驗證補充。
總結上文,臨床對急性膽囊炎者選擇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具有顯著效果,和開腹手術相比,屬于一種安全有效治療方法,不僅能夠優化臨床療效指標,減少術中出血量與縮短各項時間指標,加速患者術后康復,而且能夠促進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和降低術后傷口感染等并發癥發風險,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1] 梁寒暉.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特點及治療進展[J].當代醫學,2014,20(4):10-11.
[2] 鄧英,陳龍,馬紅旗.B超導引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J].山東醫藥,2013,53(33):53-54.
[3] DeMestral C,Rotstein OD,Laupacis A,et al.Comparative operative outcomes of early and delayed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A populationbased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J].Annals of Surgery,2014,259(1):10-15.
[4] Leng J,Cheng Y,Tan J,et al.Proper surgical technique approved for earl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non-critically ill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J].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3,60(124):688-691.
[5] 余偉平,閔志均,張箭平,等.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治療高危急性膽囊炎[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4,20(3):223-224.
[6] 白明東,王建,徐海,等.《東京指南》指導下的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3,28(1):68-69.
[7] 麻樹人,張迎春,楊卓,等.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技術在急性膽囊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3,30(5):269-272.
[8] 劉青志.目標導向性液體治療對老年急性膽囊炎術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2):2982-2983.
[9] 邱明,吳向未,楊宏強,等.急性膽囊炎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后手術時機的選擇[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8):2911-2914.
[10]皮勇,王玲,李曉剛.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2015,9(5):39-41.
[11]黃偉,張卓軍,吳雄輝.腹腔鏡下急性膽囊炎手術58例[J].當代醫學,2014,20(7):52-53.
[12]包小平,王勇.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198例臨床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9):73-74.
[13]王偉,王峰,宗光全,等.急性膽囊炎經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體會[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5,28(1):52-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