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傳鋒
摘要:財政部于2012年11月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從2014年1月1日起在行政事業單位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蓬勃發展,通過采用管理會計方法,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使行政事業單位高效運轉,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會計
行政事業單位是非營利性組織,主要履行行政管理職能和實現社會事業發展目標,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成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在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包括:1.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2.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3.財務信息真實完整4.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5.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財政部于2014年10月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通過利用相關單位信息,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
管理會計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開展管理提供有效運營和最優化決策的各種財務與管理信息,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提高服務效率。從財務會計的記賬、報賬和核算,擴展到事前籌劃、事中控制與績效考核的有機結合。管理會計的思想、工具和方法的應用有效改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工作效力。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管理會計在內部控制中的應用。在本文中,筆者介紹了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的四個方面的應用。
一、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應用的現狀
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意識相對薄弱,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沒有真正發揮作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部門缺乏專業性和獨立性,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度上存在明顯的不足,致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許多規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國家發布《規范》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快速發展,單位內部的管理體系正在逐步建成。
二、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應用
用管理會計的工具和方法制定行政事業單位的戰略、戰術和決策,協調各相關單位參與內部控制管理,形成完善高效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應用體系。
(一)管理會計在規劃與決策中的應用
《規范》指出行政事業單位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集體研究、專家論證和技術咨詢相結合的議事決策機制。
管理會計在對行政事業單位數據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運用相應的技術手段,為單位內部控制管理人員提供有用財務與管理信息,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各種決策產生的經濟效果進行評價,給管理人員提供值得借鑒的經驗。管理會計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決策提供如下分析方法:
首先進行定性的分析,定性分析解決了應該做什么的問題。它主要是依據管理人員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知識以及主觀的分析判斷能力,在考慮政治經濟形勢、社會發展階段、人口變化趨勢等各項因素對決策影響的前提下進行分析,為規劃和決策的提供有用的信息。具體工作方法分為判斷分析法和調查分析法兩類。根據實踐中經過調查獲取翔實的第一手數據的基礎上做出分析判斷會更為準確。
接下來用定量分析解決應該怎么做的問題。定量分析是一種數學分析方法,對與決策相關的各種信息進行科學的加工處理,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充分揭示有關數據之間的規律性聯系以此做出科學的預測結論。趨勢分析法和因果預測分析法的應用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諸多方面。
(二)部門預算從傳統預算向全面預算升級
部門預算是政府部門依據國家預算管理規定,結合自身職能,在未來一定時期履行職能需要,逐級編制、審核、匯總、上報,由財政部門審核并提交相應層的級人民代表大會依法批準的綜合財務收支計劃。
當前多數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強調預算編制弱化預算執行和預算績效考核造成決算預算兩張皮的現象。在社會政治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預算管理已經不能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及服務功能,迫切需要向全面預算管理轉型升級。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以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目標為方向,以高效的組織架構、明確的職責分工和權限劃分、優化的工作流程為基礎將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目標分解、實施、控制并最終實現單位工作目標。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面預算是對行政事業單位整體規劃和動態控制的管理方法。相比傳統預算管理,全面預算更強調行政事業單位的預測、規劃、評價、控制、評價激勵方面的作用。
現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通常采用“兩上兩下”的預算編制程序,在編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次優化選擇”的問題,特別是以決算作為預算執行的結果作為考核標準時,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時會盡量提高相關項目數額,達到其防止預算不足的目的,而到年底經費有余時往往需要突擊花錢才能完成預算,出現資源浪費甚至腐敗發生。另外,傳統預算大多以財務指標體現,行政事業單位緊盯考核的指標容易出現短期化行為,使單位的短期行動與社會發展的長期目標相脫節,資源分配也無法與國家長期戰略緊密配合。在預算的執行和控制過程中將單位目標、規劃和全體員工的個人目標聯系起來,進行全過程的互動管理,避免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短期行為和次優化選擇,有效的激勵全體員工更加關注單位目標及全社會的發展戰略,促進社會及員工共同發展進步。
(三)管理會計在流程再造與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行政事業單位主要職能是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等。為保證行政事業單位高效運轉,《規范》提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其中包括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具體工作包括梳理單位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 流程,明確業務環節。行政事業單位面向全社會服務有其固有的方式和程序,同時也耗費社會資源,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為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流程再造和成本控制打開空間。運用作業成本計算法(ABC法)結合“云計算”等大數據系統可以改善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流程,對成本進行有效管理。
應用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作業成本計算法是將各行政事業單位作為一個職能鏈條對待,由各單位一系列相關職能組成,分析鏈條上的有效作業和無效作業,消除無效作業或將無效作業降至最低水平,同時檢查作業的效率效果,分析低效的原因設法提高作業的效率。各地整合財務管理成立結算中心以及各地的行政審批中心便是很好應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技術應用深刻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行政事業單位也應順應社會發展加強大數據的運用盡量簡化工作流程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在降低社會運行成本的同時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四)應用管理會計進行績效評價
行政事業單位一般不以盈利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不能直接用貨幣計量,因而不能僅僅用財務指標進行評價。《規范》指出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明確各相關部門或崗位在內部控制監督中的職責和權限,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監督制度,規定內部控制監督的程序要求,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內部監督檢查及自我評價。
1.基于業務的績效評價,主要對其完成業務的效率和效果進行評價。
2.基于成本的績效評價,行政事業單位作為非盈利組織,也需要對其成本進行考核。
3.平衡積分卡的應用。平衡計分卡是從財務、服務對象、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將組織的目標落實為可操作的可衡量指標值的一種新型績效管理體系。設計平衡計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精準的績效管理體系,從而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目標得到有效的執行。
三、結束語
全面推進管理會計應用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體系建設,是建立現代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激發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活力,增強全社會價值創造,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算績效管理、決算分析和評價的重要手段。通過管理會計專業手段和方法,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水平,加強內部管理工作,資源分配更高效,更好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
參考文獻:
[1]孫茂竹.管理會計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3]《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教育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