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曉
摘要:內部控制作為一種管理制度的安排能夠有效的抑制代理成本,進而提高公司的績效。20世紀90年代,會計丑聞的頻發,致使各國先后出臺相關政策,強調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必要性。自此,在以后十多年的發展中內部控制成為政府部門和理論研究者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對國內外關于內部控制缺陷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以此為基礎展望內部控制缺陷的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內部控制缺陷;公司績效;展望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先后爆出安然等會計丑聞,一時引起了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高度關注。會計丑聞的頻發暗示著內部控制監管的薄弱,內部控制薄弱勢必會影響宏觀經濟環境的發展,因此如何加強內部控制亟待解決。為此美國國會2002出臺了SOX法案,強調加強內部控制的必要性。我國也與2008年、2010年先后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強烈要求企業加強自身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并對其進行自我評價,同時出具相關報告。以制度的推進為契機,國內外學者圍繞內部控制展開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現狀,進而為學者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也對公司如何從內部控制的角度提高公司績效具有借鑒意義。
一、國內研究綜述
隨著會計丑聞的頻發,我國學者逐漸意識到內部控制缺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對內部控制缺陷也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因素
董卉娜(2012)從審計委員會的角度研究了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與內部控制缺陷顯著負相關[8]。邵春燕等(2015)研究發現終極控股股東的控制權的大小同樣會影響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二者正相
關[9]。齊保壘等(2012)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一般經營狀況較為復雜,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較高[10]。此外張穎等(2010)還著眼于影響內部控制缺陷的隱性軟因素,研究發現企業文化以及管理層的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對內部控制缺陷有著重要影響。
(二)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及經濟后果
劉亞莉等(2011)發現隨著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公司進行財務報告重述的比例會增加[11]。趙息、許寧寧(2013)從管理層權力的角度,研究發現由于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會向投資者傳達公司經營狀況不好的信號,所以如果公司管理層權力較大可能會阻礙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12]。盛常艷(2012)研究了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經濟后果,發現內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與公司績效正相關[13]。
(三)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的關系
張敏、朱小平2008年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審計收費和內部控制缺陷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蓋地和盛常艷以我國2009-2010年1097家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呈正相關關系[14]。與上述研究結論相反的,我國學者張宜霞選取我國內地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為樣本,發現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15]。
二、國外研究綜述
SOX法案頒布實施后內部控制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經過時間的積淀學者的研究不斷的深入,角度不斷的創新。從最初的研究內部控制整體質量,到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再到近期的內部控制缺陷問題,研究的層次越來越深,角度越來越多。
(一)影響內部控制缺陷的因素
大量學者將研究的視角定位到整個公司的特征,Ge和McVay(2005)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一般經營狀況較為復雜,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較高[1]。Franklin(2007)等對內部控制重大缺陷進行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往往具有累計盈利能力較低,負債程度較高的特點[2]。Ashbaugh-Skaife(2007)等研究發現,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公司規模反而增長較快,同時發現公司的虧損狀態與內部控制缺陷正相關[3]。
(二)影響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
Bryan、Lilien(2005)研究發現,傾向于披露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其具有一個相似的特征:規模較小,經營業績較差,并且通常會發生事務所的變更和財務報告重述等事件[4]。同年Ge和McVay研究發現,公司的經營狀況越復雜,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大,披露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可能也越大。Krishnan、Visvanathan(2007)研究發現,變更事務所的頻率與報告內部控制缺陷正相關[5]。
(三)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
Hogan和Wilkins、Raghunandan等(2005)將內部控制重大缺陷與審計收費的關系進行具體的量化,發現內部控制重大缺陷使審計定價高出35%,驗證了二者顯著正相關[6]。Beneish 和Mary Brooke Billings等(2008)的研究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即內部控制缺陷越嚴重審計收費越高。Raghunandan等(2011)發現相對于沒有對內部控制缺陷整改的公司,進行了整改的公司審計收費相對較低。
(四)內部控制缺陷與公司績效的關系
De Fond et al.(2002)、Ge和McVay(2005)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績效較低,兩者顯著負相關。Prqwitt et.al(2009)發現內部控制綜合指數越高、內部控制越好的公司績效越高,從反面論證了內部控制缺陷的存在會降低公司績效[7]。
三、國內外研究簡評和展望
綜上所述,截止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者對于內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存在的公司的特征、披露的影響因素以及披露后所帶來的經濟后果等方面。國外學者的研究視角更多,成果也更為豐富,我國學者的研究由于起步較晚,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國外學者已經注意到了內部控制缺陷與公司績效的關系,并對其進行了研究,但是相對于別的研究成果較少,僅有的也是從內部控制缺陷整體的角度。國內外學者可以相互借鑒,進一步從內部控制缺陷更為具體的嚴重程度、不同的性質等更為深入的角度進行研究。endprint
參考文獻:
[1]Ge W,Mcvay S.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2005,21(1):19 - 27.
[2]Franklin,Mitchell.Sarbanes Oxley Section 404:Can Material Weakness Be Predicted and Modeled? An Examination of the ZETA Modelin Prediction of Material Weakness[D].Doctoral Dissertation,2007,1.
[3]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n R.kinney,Jr..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66-192.
[4]Bryan H S,Lilien B S.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with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arbanes Oxley[R].Wake Forest University and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Working Paper,2005.
[5]Gopal V.Krishnan and Gnanakumar Visvanathan.Reporting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Era:The Role of Audi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7,11:73-90.
[6]Hogan,C.,Wilkins,M.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D].Working paper,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and Texas A &M University,2005.
[7]Prawitt,D.F,Smith.J.L,and Wood,D.A,Internal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
[8]董卉娜,朱志雄.審計委員會特征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01:114-124.
[9]邵春燕,王配配,周愈博.終極控制股東對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影響的研究——基于2009—2013年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審計研究,2015,04:80-87.
[10]齊保壘,田高良.基于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缺陷影響因素研究[J].管理評論,2012,04:133-140+176.
[11]劉亞莉,馬曉燕,胡志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03:35-43.
[12]趙息,許寧寧.管理層權力、機會主義動機與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J].審計研究,2013,04:101-109.
[13]盛常艷.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與公司業績的關系——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2,06:88-95.
[14]蓋地,盛常艷.內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對審計收費的影響——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03:21-27.
[15]張宜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基于中國內地在美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1,12:70-77+97.
(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