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利坤
[摘要]扮演現代戲劇目《老四維穩》中丑角扁擔的幾點心得:向生活學習,表演動作要走心,要富于情感,用滑稽、幽默調劑氣氛,借鑒其它行當表演。
[關鍵詞]現代戲 扮演 丑角 情感 滑稽 借鑒
“扁擔”是許賢志先生創作、何藝光老師執導的現代花鼓小戲《老四維穩》中的一個小人物。《老四維穩》講述了一個農村基層干部精準扶貧的故事。劇中扁擔與石頭為追求同村寡婦秀娥明爭暗斗,用盡智謀。村小組長老四一邊要維穩,必須千方百計平息扁擔與石頭的戰火;一邊又要暗使心計幫助初戀情人秀娥脫貧致富,怕老婆小菊誤會。當老婆醋勁發作不得已的情勢下,老四聰明地利用扁擔和石頭追求秀娥的心理,使出了寡婦招標的“歪招”。這既為秀娥的生態種植籌集到了資金,又讓扁擔和石頭二人為集資出錢像王八瞧綠豆——對上了眼,一心一意地等待著秀娥表態。這招一石三鳥,充滿了舞臺戲劇性。我扮演的扁擔由丑角應工,雖然戲份少,但由于我仔細地分析了人物,對表演動作作了精心的準備,演來得心應手,應對裕如,發揮了丑角在舞臺上獨特的藝術魅力,獲得了專家的認可和觀眾的好評。
我從1990年代在湖南省藝術學校花鼓戲劇科專習丑角表演開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扮演了大大小小上百個丑角人物,有一定的丑角表演經驗。但是因為扮演的大都是古裝戲里的角色,表演古裝戲中可以像復印機一樣,學習模仿著老師、前輩藝術家們的唱腔特色、眼神動作,就可以輕松地演好一個戲。然而扁擔是現代戲中的一個角色,如何用戲曲程式手段生活化地來表現鮮活的現實人物?如何用丑角的行當特色藝術性地來創造角色,讓我陷入困惑之中。何藝光導演對我說:“現代戲曲創造形象、表演角色,一定要生活化,動作要走心,走情感。”讓我茅塞頓開。在反復研讀劇本、朗讀唱詞和對白、并多次請教編劇、導演,和對手戲演員再三溝通后,我對劇本的思想內容、人物的情感變化和思維邏輯進行了仔細琢磨和梳理,組織出人物特有的行動線和獨有的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心理變化。
于是,我一邊苦練基本功,一邊時時刻刻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觀察年齡、身份跟扁擔相仿的身邊人,暗暗地對他們的外形動作做逼真的模仿,同時還對他們的心理和情感世界仔細揣摩,在感受他們思想情感的基礎上去感悟、想象、判斷他們的行為反映,再去感受扁擔的感悟和判斷,去思索他會怎么做,為什么會那么做,然后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找出舞臺表演中的規定動作和情境來。如在“讀收條”這一段戲中,我是這樣表現角色內心情感變化過程的:先是得意洋洋,因為村長收了我的錢;然后發現是一封遺書,內心馬上轉變為被人欺騙后的氣憤。在這段戲中,我按照導演的要求沒有過多的動作,有的是心情及情感的變化帶來自然而然的肢體語言變化。
對人物角色進行內心體驗后還要把體驗過程轉化為舞臺的動作和表演技術。因為只有以體驗入乎其內、表現出乎其外,把體驗到的東西化為表現的動力、用實際表演和塑造來呈現體驗的結果,才能做到動作鮮明準確,表演形象生動。
演好一個角色,除了要對人物做深刻的剖析和體驗外,還必須要有嫻熟的四功五法,才能成功地戲曲化地表演角色、塑造人物。現代戲尤其需要個性化的四功五法。我根據扁擔謹慎、執拗、酸腐、得瑟的個性特點,提煉出含胸、收腹、撅臀、雙聳肩的特有身段,臺步選擇抖身步、搖擺步等,配合夸張、滑稽的大幅度動作來刻劃扁擔的本質特征,逼真地傳達出他的內心活動和變化。比如:扁擔聽到房間里傳來追打聲,我就把角色處理為從藏身的籬笆后顛著腳尖小跑著來到臺中,眼睛滴溜溜的一轉然后道白:“組長太太的醋壇子就蠻深吶,老四跌到里頭,只怕會淹死。”然后狹促地一笑,扭身用提胯步悄悄地回到藏身處,聽到聲音越來越近后改用顛步快速地躲起來。這樣就把扁擔此時的一副事不關己、隔岸觀火的神態演得活靈活現,形神畢露。當扁擔看到石頭的收條不對時,表演動作則采用直背挺胸,雙肩打開,昂頭高聲、鏗鏘頓挫地朗讀收條,以表現扁擔揚眉吐氣、得意忘形的神態;當扁擔發現自己的收據竟然是遺書時,頓時讓他恢復到含胸、撅臀、屈膝、雙聳肩的姿勢。這一系列不斷變化、反復回環身段動作表演,貼切地表現了扁擔這個小人物從不愿惹事到得瑟到吃癟的心理過程。
花鼓丑角除了準確、生動、夸張性塑造人物外,還常常擔負著調劑觀眾情緒、給人滑稽歡愉的娛樂功能。一般通過服飾、動作、語言等舞臺手段,調動劇場氣氛,達到“無丑不成戲,無丑不成歡”的效果。
丑角程式化的穿衣規則能在視覺上逗樂觀眾。在《老四維穩》參加“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初賽時,我穿著文化衫配著沙灘褲出現在舞臺上,怎么看都不像是丑角行當。經過深思熟慮,反復比較,我決定利用大小錯穿來營造滑稽效果。在復賽時決定改穿棕色寬大的襯衫搭配肥大的褲子,顛著丑行特有的步子,每次一上臺,“衣袂飄飄”反襯著我佝僂著的小身板,不用表演都能引來觀眾會心的笑。
逗樂雖然是丑行的重要職責,但逗樂不是靠嘩眾取寵獲得,而是依靠夸張有度、巧妙拿捏的表演獲得的,依靠演員自己表現的角色的藝術魅力來獲得。當扁擔向老四保證一定要對秀娥好時,導演給我的分析是:老實人,要就不爆發,一旦爆發,會比平常人更激烈,更歇斯底里,更可怕。因此我采用的是丑行夸張的身段,小生文藝范的念白,老生嚴肅狀的表情,明明是農村大叔卻說著小鮮肉的臺詞:我一定天天把她捧到手里,含到口里,愛到心里,恩恩愛愛,愛愛恩恩,永不分離。每每演到這里我絕不嘻嘻哈哈地表演,而是正兒八經、一板一眼地演,這種看似無意識實際是將戲滲透到角色的骨子里,看似隨意實際是精心設計的表演,于詼諧夸張間不動聲色,引起觀眾發自內心的哄堂大笑。每次演出時,這一段演得越嚴肅認真,效果就越強烈。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曾經說:“一個滑稽人物的滑稽程度一般地正好和他忘掉自己的程度相等,滑稽是無意識的。他仿佛是反戴了齊吉斯的金環(齊吉斯是公元前七世紀小亞細亞呂底亞的一個枚童,后來當了國王,相傳他有一個金環,戴上以后別人就看不見他。)結果大家看得見他,而他卻看不見自己。”
行當能幫助演員快速地表現人物,但在現代戲曲中,人物個性復雜,色彩豐富,光注意演行當就不能完全準確生動地表現人物,這個時候我采用的是向其他劇種學習,借鑒其他行當來表演。比如學習話劇的所有演員不管有戲沒戲都在節奏中的原則。在演扁擔躲在籬笆外時,一般的戲曲處理是演員不做任何表演的,我的處理則是隨著老四和小菊的矛盾發展,我在籬笆外時而伸著脖子,時而屈身下蹲來表現扁擔愛打探閑事卻又不管閑事的性格;在扁擔交錢給老四的時候,我借鑒了昆曲中窮生的表現手法,來表現扁擔對錢的不舍但又不得不舍的神態,這種借鑒也得到了導演的肯定。
小戲《老四維穩》于2013年9月參加“中國潛江小戲·小品大賽”暨“第五屆全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潛江選拔賽中獲“優秀推薦劇目”獎。2013年11月,在張家港參加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戲劇家協會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中,榮獲小戲類“優秀劇目獎·金獎”。2014年6月,《老四維穩》在湖南省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戲劇創作活動中榮獲小戲、小品類“榮譽獎”。參演的《老四維穩》《拆豬場》《打虎之后》三劇于2015年11月赴北京參加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舉辦的“一鳴驚人”全國戲曲小品、小戲大賽,榮獲“全國五強獎”、“全國最佳組織獎”。我喜歡“扁擔”,因為他讓我從單純地模仿表演轉變成主動思索,自覺地創作、表演人物;我感謝“扁擔”,因為他讓我找到了受益無窮的創作演出現代戲曲人物的捷徑:勤奮學習、主動思考,剖析人物,戲曲化表達。
(責任編輯:士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