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群+王怡
【摘要】語音學習對于外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一些普通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的語音水平令人堪憂。傳統課堂授課的教學模式下的語音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語音課程導師制模式的初步探索證明該模式能有效提高語音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外語學習熱情。
【關鍵詞】語音 導師制模式 學習效果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pronunci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can never be overemphasized.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majors in many colleges is far from satisfaction.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hinders the efficiency of pronunciation learning. A trial of tutorial model in pronunciation courses has proved its value as it can substantially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herefore trigger the learners interest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Key words】pronunciation; tutorial model; learning efficiency
一、前言
學習任何一門外語,學習其語音極為重要。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語音,學習者才能準確有效地進行交流,達到良好的交際目的。宋學東在《關于英語語音教學方法的回顧與思考》一文中就指出,“強調語言使交際工具當然蘊含著語音的重要性,因為對于非本族英語使用者來說,掌握目標語的一道門檻是語音。”
的確,近些年來,無論是相關教育部門還是各學校,都非常重視英語學習者的口語水平和交際能力。例如,教育部2016年頒布的新的教學大綱就明確了英語語言使用能力的重要性。然而,中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教學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戴煒棟教授早在08年就指出,“教學實踐方面,外語教學中偏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輕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長期以來的費時低效和啞巴英語等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而事實上,英語交際能力差并不是大部分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面臨的問題,甚至很多英語專業科班畢業的學生語音水平和交際能力也是不容樂觀的。北京大學中文系陸儉明教授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外語教育“花錢、花時間、花精力不少,收效不是很顯著。培養的外語人才,特別是英語方面的人才,質量不高。”戎林海等人在分析英語專業面臨的困境時指出,“一些學校為了所謂的特色……降低了對專業學生語言準確度的要求,使學生在語言、文學和文化方面的修養下降”。專業學生的語言準確度包含了基本的語音水平和口語交際能力。英語專業培養的學生質量不高已是該專業面臨的一大難題,英語專業甚至被列為“紅牌”警告專業。可以說,進一步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語音水平和交際能力刻不容緩。
除了985,211和一些師范類院校外,大部分的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的語音水平普遍不夠理想。這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1)學生英語語音基礎差。中學階段嚴重的應試化傾向使英語教學中的口語教學尤其是語音教學普遍不足,一些西部落后地區的學生甚至表示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純粹只是做題。2)語音教學效果不理想。一方面,盡管大家都知道語音教學的重要性,語音的好壞和聽說讀寫譯各方面語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息息相關,語音課程也都出現在培養方案上,但是一些院校的語音課程也只是完成課時而已,語音實踐課程也流于形式。尤其是大量招收專業學生的一些院校面臨師資不足,教材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大班教學等問題,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學生也存在學習動機不足,語音方面的問題得不到教師及時的糾正,語音學習乃至語言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激發起來的問題。
二、語音課程導師制模式初探
1.實施導師制的必要性。傳統的語音教學,一般都是班級集中授課。教師利用語音教材和其他學習資料,向學生傳授語音理論知識并輔以相應的實踐練習。正如王巧指出的,“傳統語音教學手段單一枯燥,通常教師是以詞,句,段落反復跟讀、帶讀等機械操練進行教學活動的。其缺陷有二:a)學生缺乏主動性,機械跟讀并不能幫助充分消化語音理論和知識;b)教師一味灌輸語音知識或進行語音訓練,不能滿足結合英語實際應用的需要。最終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興趣欠缺,學習效果差強人意。”而當班級人數較多時,學生語音方面的問題很難被教師一一發現和糾正。尤其是一些學生受母語甚至方言影響非常大,教師一兩次的糾音很難使學生的語音水平真正改觀。久而久之,學生沒有發現明顯的進步,學習積極性也難免受挫。因此,教師必須探索一條更有效的教學模式,以真正提高語音教學的效果。本文基于西部某理工院校A校英語專業的實際教學,提出了英語語音課程導師制模式。
本科導師制模式近幾年在全國不少高校中開展得可謂如火如荼。一般的模式都是“一對多”,即一位導師指導數名學生,對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學業、生活、思想乃至心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指導,以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中所指的導師制和本科生導師制類似,也是“一對多”的指導模式,但導師的指導主要側重在學生的語音和口語方面,指導時間是英語專業學生入學的第一年。一位老師指導4-6名學生,每周約見學生一次。這可以保證在整個學年的學習中,導師隨時關注學生的語音水平,并針對每個學生的語音問題進行糾正。這種模式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
2.實施導師制的可能性。在很多學校師資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大家難免質疑這種模式的可能性。誠然,倘若某院校英語專業一屆的招生的達幾百人,那么找到足夠的語音好的導師恐怕確有困難。但是對于一屆招生在100人以內的院校來說,挑選出合適的導師人選完全是可能的。以A校為例:A校近幾年的英語專業的招生規模保持在每年60-80人之間,那么所需的導師人數在10多人。一般本科開設英語專業的院校都有英語專業教師和大學英語(公共英語)教師,加起來多則上百,少則也有幾十號人。同時,挑選語音基礎好的導師完全不必拘泥于專業老師,大學英語教師中不乏英語語音好的老師。另外,現在很多外語學院都有外教,外教資源也完全可以利用起來。因此,挑選10幾個語音好的教師組成導師團隊完全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導師參與積極性,各院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導師進行課時和輔導費用上的補助。A校在進行該模式探索的時候,就引入了“概念課時”。導師對學生輔導的學時相當于實踐課時,可以計算為工作量,尤其當教師平均工作量偏低、績效分配受影響時,導師輔導的學時可作為概念課時補足。endprint
3.導師制的具體實施和效果。A校在初次嘗試語音課程導師制模式的具體實施如下:第一學期英語專業學生有英語語音課程(32學時),第二學期為英語語音實踐課程(16學時)。在開設傳統語音課和語音實踐課的同時,在整個學年為學生配備了語音導師。4-6名學生為一組配備一名語音導師。分組前進行聽說水平評估并盡量做到組與組之間的聽說水平相當。英語專業一共三個班級,每班配備4-5名導師。每組的導師根據學生的情況,自行選擇輔導內容和資料,并與學生商量輔導時間和地點。因此整個輔導形式比較輕松靈活。為保障實施效果,每期的輔導與一門專業理論(實踐)課,即第一學期的英語語音和第二學期的英語語音實踐相結合,輔導老師根據學生的參與度和表現進行打分,分數占該門課程學期成績的20%左右。此外,為了鞏固和檢測輔導的效果,每學期學業輔導結束后的一周組織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的輔導匯報演出或競賽活動,對表現好的學習小組和學業導師給予表彰。
經過一年的探索,語音的導師制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過一年的輔導,絕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語音水平有了顯著提高。這主要歸功于:1)導師制的模式可以說給學生提供了個性化、專門化的私人輔導,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此模式可以讓導師掌握每個學生的語音水平和語音問題,使得老師可以在一整個學年中進行跟蹤,對每個學生的語音問題進行不斷的糾正、布置相應的練習并進行監督和檢查。這種輔導的個性化、連續化和重復化對學生的語音學習來說至關重要。2)相比傳統模式下學生課后自己糾音和模仿,導師制模式下的輔導讓學生隨時有專業老師的幫助,因此獲得的進步更快更直觀,學生感覺學習效果更明顯,學習信心也因此增強。此外,本模式中的小組學習和匯報演出也讓很多學生體會了該種學習模式的趣味性,這些都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事實證明,與往屆學生相比,參與導師制模式下語音輔導的這屆學生表現出了更高了英語學習熱情,其中的很多學生參加了校內、外的各類英語比賽,如口語大賽、演講比賽、辯論比賽,乃至寫作比賽。可以說,導師制模式下的英語語音輔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音和口語水平,而且還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三、結語
英語語音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語語音水平低下也是很多普通院校英語專業面臨的實際問題。A校英語專業語音課程導師制模式探索的初步成功證明了該模式對提高學生語音水平乃至整個語言水平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它也是值得一些院校參考的模式。事實上,一些院校如果條件允許,該模式甚至可以在大學英語中實施和推廣,從而真正改變大學生英語高分低能、甚至啞巴英語的尷尬局面。
參考文獻:
[1]戴煒棟.中國高校外語教育三十年[N].文匯報.2008-08-31,(008).
[2]陸儉明.談談外語學科建設與外語學刊的發展[J].外國語. 2013(6):89.
[3]戎林海,戎佩玨.英語專業面臨的困境及其出路[C].江蘇社科界第八屆學術大會學會專場應征論文.2015.
[4]宋學東.關于英語語音教學方法的回顧與思考[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8):58-62.
[5]王巧.從CCTV英語演講比賽看英語語音教學[J].科技信息.2010(21):773.
作者簡介:
徐秋群(1986-),女,浙江桐鄉人,碩士,講師,現任職于重慶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美文學。
王怡(1982-),男,重慶合川人,在讀博士,講師,現任職于重慶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