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摘 要] 近年來,我國推出了很多支農政策。但是,農村經濟并未因此得到長足進步。從農村融資目前的金融網點不足、借貸門檻高和信用環境差的現狀出發,分析了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存在著體系不健全、擔保困難以及審批時間長和交易費用高等問題和原因,提出了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增加融資渠道和降低借貸門檻,加強監管力度和滿足資金供求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農村;融資;金融組織體系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10-0017-03
一、農村融資的現狀
(一)金融網點不足
我國目前農村融資的渠道并不充裕,目前有這個條件、資格和能力并且已經開放相關業務的就只有農村合作信用社、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同時,農村融資的金融網點嚴重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山區或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縣城,表現得更為明顯。以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為例。在2016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最低工資標準城市中,遼寧省錦州市位居全國倒數第一。而義縣又是錦州最有名,也是遼寧省有名的貧困縣,該轄區內有44萬人口,農業人口居多,義縣城區常住人口10萬,城區總面積只有7平方公里。根據相關調查,目前義縣街面上可以提供農業貸款的只有農村合作信用社和農業銀行。一個規模普通的銀行網點有20名左右的工作人員,其中有農業貸款業務和任務的工作人員為10名。這樣的金融網點,農村合作信用社和農業銀行加在一起,在義縣城區也超不過20家。我們按20家計算,一個網點有10名農村信貸人員,20個網點也就是200名農村信貸人員,而義縣的農業人口最少也要超過30萬。也就是說,平均一個負責農村信貸的工作人員,要面對上千名需要信貸的農民,工作量巨大,根本就無法滿足農村信貸的需要。在信貸的走訪、調查工作中,由于很多農村的地理位置偏遠,路況奇差,給信貸人員的走訪、調查工作帶來了很多危險和難度。所以很多農村的貸款都難以實現。
(二)借貸門檻高
造成農村融資難的另一個現狀就是借貸的門檻高。眾所周知,在城市內通過銀行申請的借貸,可以用房產、汽車或工資等做抵押。而農村的耕地,屬于國家的財產,不具備做抵押的權力和效力。很多農村居民的住房和宅基地又屬于村集體的財產,歸村集體管理,也不允許做抵押。所以,農村居民要想通過抵押方式向銀行借貸,所能獲取的途徑就非常少了。根據相關的調查,義縣下轄的一個名為留龍溝的鄉,所使用的農業貸款手段是農戶聯保,由村上負責監管。還有的通過鄉政府的公務員或鄉里的農村教師的關系進行貸款,走銀行的公務員和教師貸款路徑。不過,即使貸款審批成功,農村居民所能貸得的金額也只有3-5萬,對于目前經費逐年升高的農業生產的投資來說,無疑是飲鴆止渴,杯水車薪。農村居民經過托關系、走后門如此繁瑣的流程,才能貸到這么少的款項,就失去了原本的積極態度,農業貸款的申請也因此逐年減少。
(三)信用環境差
雖然國家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力求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但就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城鄉之間還存在很大差距。最主要的差距在于農民的法律意識淡薄,農村的信用環境較差。以作為調查對象的義縣留龍溝而言,當地農民的信用意識和信用責任還停留在農村鄰里和親朋好友的關系之間,除此之外的信用觀念幾乎沒有。并非是這些村民都不守法,而是很多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觀念。有些村民甚至認為政府對農村就應該有這樣的義務支持,反正自己也什么都沒有,信用貸款不還,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樣。甚至有些村民抱著“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無賴心理。這些都造成了農村的信用環境惡劣,信用評級低下,讓很多銀行的貸款很難順利收回,有的銀行連貸款利息都收不回來。導致銀行不敢或不愿輕易將款貸給農村申請人。
二、農村融資困境的成因
(一)體系不健全
最近幾年,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調整經營方向,將銀行的貸款更多地面向城市。有的農村合作信用社還形成聯合體,共同入股成立農商銀行,這在很多地方已經形成一股潮流。這就導致金融貸款中農業的比重在大幅縮小,對于農村的業務也在不斷較少。以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為例,幾年來連續減小農業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比重,連續三年以2%的遞差在逐步減少。本就供給不足的農業貸款,更加難以滿足農村建設的需要。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農村的金融體系尚未健全,誠信危機四伏,造成銀行不得不削減投入,降低貸款的風險,保證自身的利益。
(二)擔保困難
農業貸款申請很難通過銀行審核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農村貸款的擔保困難。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農民這個詞,語出《谷梁傳·成公元年》,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他的原意就是從事農業生產之人。盡管現代農業在工業和科技的發展下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農民的本質還是以農業維生的自由職業者,依然保留著幾千年來“抬頭看天,低頭種地”的傳統。雖然我國這些年來對農業的投入越來越多,政策越來越好,重視程度越來越大,但是還是不能改變我國農民經濟條件普遍落后的現狀。農民始終和城市居民在住房、求職、養老保險、公積金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農村擔保而言,不允許用耕地和宅基地做抵押,幾乎就斷了農民貸款的途徑。村集體能做到的也只是杯水車薪,而且村集體采取的聯保方式,也給村集體帶來了隱患,萬一出現因為某人的償還能力不足而引起的信貸危機,村集體勢必要承擔責任。長此以往,村集體也會因為害怕承擔風險而不再采取這種方式,而寄希望于鄉村公務員和教室的關系,對于更多的農民而言,并不現實。
(三)審批時間長,交易費用高
農村融資困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于申請人貸款的審批時間過長,交易費用很高。造成審批時間過長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就是對于申請人的調查與信息核實,需要貸款人員長途跋涉,親自去申請人戶口居住地去取證調查。因為很多居住地位于偏遠山區,路途遠,位置偏,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然后,調查取證回來之后,還要對申請人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判和劃分,確定申請人之前沒有逾期等不良信貸行為。最后,還要對申請人的資料進行檢查,對申請人申請的貸款用途進行風險評估。等到這些步驟全部審核完畢,還要交給上級財務部門進行復核和審批,才能確定是否可以批準申請人的貸款。endprint
另外,申請人就算審批通過,也要繳納大量的服務費用和保證金。這樣一來,好不容易審批得到的貸款就減少了不少。再加上高額的利息和緊迫的還款時間,使得申請人實際支配的貸款金額所剩無幾。因此,很多申請人當然會主動放棄貸款或者干脆不去考慮通過銀行貸款的途徑來融資。
三、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組織體系不完善
首先,我國的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的主要任務,是針對農產品開發和農業經濟建設的農業貸款。然而,近幾年來我國的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對于農村開展的銀行業務卻越來越少,具有局限性。如今的作用主要就是收購農副產品,確保相關農副產品的資金供給維持穩定,很少再有農業貸款的功能。政策的改變和資金的缺口,逼迫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不敢再輕易向農村開放貸款,轉向城市進行商業信貸。
其次,農村融資缺口增大,金融風險也在逐年加大。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為了逃避風險,規避隱患,把自己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增加銀行的利潤,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減少甚至放棄農村的金融信貸業務,撤銷了大量農村基層金融網點就是有力的佐證。農村網點減少了,城市的網點卻增加了。事實上,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通過減少農村網點,增加城市網點,確實吸納了更多的儲戶,增加了更多的有效信貸,降低了銀行的風險,提高了銀行的利潤。很多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正在逃離農村,走進城市。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對于農村的信貸功能也在不斷減弱,對于農業經濟的推動作用也在不斷減小。
最后,很多農村合作社已經以股份制聯合,成立了農商銀行,徹底摘去了舊有的官辦帽子,堂而皇之的戴上了民辦帽子。少部分還在堅守的農村合作信用社,卻因為農村的吸儲問題,導致銀行利潤單薄,生存壓力巨大,已經很難滿足“三農”要求。原有的為農村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職責,也是名存實亡。再加上很多偏僻山區的金融網點管理水平低,貫徹落實政策難,導致農村貸款質量低和成功率低。
以上這些最根本的原因歸結起來,就是目前我國的金融組織體系還不完善,還有很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二)金融產品種類少,缺乏創新
目前,我國的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面向農村所提供的金融產品種類很少,只有存取款、貸款等少數幾項基本金融業務。即使推出了一些金融產品也是大眾化同質化的常規金融產品,對于農村的金融和理財沒有出臺相應的優惠策略和優惠方案。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民在支農政策的影響下,農村的經濟水平不斷在增長,農民手中開始有了余錢,對于金融理財產品的需要也在不斷增加。有的農民希望投資基金、外幣,有的農民希望銀行能出臺教育貸款和教育儲蓄,有的農民希望銀行能出臺新的房貸產品和農貸產品滿足自己擴大生產規模的需要。在這種復雜要求和環境下,急需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創新機制,創新產品,推出一系列惠農、支農、愛農的有針對性的理財產品,幫助農民實現自己的愿望與要求。可惜,愿景雖好,但是事實殘酷。我國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受制于國家的政策和自身的發展,規模小,資金少,人員老,整體水平和素養都不高,很難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和科研水平去創新推出滿足廣大農民需要的優質金融產品。
(三)支農作用有限,資源流失嚴重
一方面,由于我國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受到國家政策的制約,本身的發展和業務對象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了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在落實國家政策和支農惠農的作用上十分有限。這是因為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面向的農村用戶資金較少,導致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的吸儲能力低下,推出的金融產品又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需要,也失去了一部分經濟效益。再加上農業貸款門檻高,農村信用體系評級差,導致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又很難通過農村貸款這一有力渠道獲得利潤。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農民沒錢,銀行就沒法吸儲,沒法吸儲就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貸款給農民,農民貸不到錢,就沒法進行生產建設,沒有生產建設,農村經濟就無法發展,起不到銀行的支農作用,就不能給銀行招來更多農業儲蓄。
另一方面,正是這樣的惡性循環,才逼迫得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開始將主攻陣地從農村轉到城市,把手中原本預留給農村的經濟支援放貸給城市用戶,造成了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原本預留給的農村的經濟資源的大量流失,更加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建設。
四、解決對策
(一)完善金融組織體系
完善農村的金融組織體系,是目前解決農村融資難的關鍵所在。國家必須要有所行動,出臺一套針對農業經濟發展行之有效的金融制度,并且勒令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必須按照這套制度強制執行,不能有所違背。
必須要消除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的金融局限性,更多地面向農村開展金融業務。國家必須要出臺相關的惠民補貼和惠民政策,補貼銀行的損失,激發銀行開展農村金融業務的積極性。
要求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加大對農村貸款的資金投入,增加農村基層網點建設,形成村村聯動機制的網狀輻射金融經濟圈,保證農民的儲蓄與貸款的方便與快捷。
限制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向城市的資產轉移和資源流失,防止不良競爭導致金融體系的混亂,給農村的經濟建設造成阻礙和影響。
(二)增加融資渠道,降低借貸門檻
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必須要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不斷吸納新鮮血液和新鮮知識,進行思想和技能的全面提升,從而能夠以創新的精神,服務的心態,開發更多惠農支農的優質理財產品,增加農業貸款之外的融資渠道。
政府和各級監管部門要對申請人采取一定的法律法規的強制性約束和執法措施,不能讓農村的老賴行為橫行無忌。既助長了違背誠信的歪風邪氣,又不利于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還會損害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這樣為農村融資提供支持的金融機構的利益,極大的打擊了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的支農惠農的主觀積極性,讓很多貫徹國家支農政策、真心愿意支持農村建設的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存在投鼠忌器的心里,不敢也不愿再輕易審批農村的信貸,擔心自身遭受經濟的損失。endprint
建立村村信用評級體系和評級系統,把征信風險降到最低,降低農村借貸門檻,減少農業貸款的審批流程和服務費用,確保申請貸款的農民能夠真正從貸款中得到實惠,真正將貸款用到生產建設中,促進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和長足進步。
(三)加強監管力度,滿足資金供求
國家要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的監管力度,滿足農村資金的供求,確保用于“三農”的資源不會流失,確保農民能夠從國家的政策和銀行的貸款中得到實惠,確保農民在國家扶持和銀行指導下進行正確的資金使用和生產建設,最終產生真實的經濟效益。生產有了效益,農民就有了錢,農民有了錢,就能償還貸款和進行理財投資,銀行就有了收益,銀行有了收益,就可以推出更多優惠產品和貸款服務吸引更多的農村儲蓄和農村貸款,從而形成一個完備的良性循環,使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得到健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峰.中國農業產業化融資體系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5.
[2]謝樹春.農村金融體系重構:一個文獻綜述[D].合肥:安徽財經大學,2015.
[3]朱林.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
[4]周立,林榮華.對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的考察與構建新型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議——以衡水市為例[J].華北金融,2015(3):59-60+74.
[5]周孟亮,胡曉洲.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的制度掣肘與路徑探索[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73-82.
[6]陳立剛.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金融供求矛盾分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5(7):18-21+33.
[7]張啟文,黃可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研究[J].學術交流,2015(7):130-135.
[8]方舟,王鸞鳳.湖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金融約束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75-380.
[9]李艷.公平、效率視閾下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法制思考[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4):112-117.
[10]魏巍.互聯網+時代黑龍江省農村供應鏈金融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2016(4):14-16.
[11]王雪友,王剛貞.農業價值鏈融資模式發展研究——基于直接融資模式的分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8-24.
[12]張鳳,吳平.培育農村信用文化,助力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6):31-34.
[13]房啟明,羅劍朝.中英農村金融制度比較研究及其經驗借鑒[J].經濟體制改革,2016(6):168-174.
[14]陳芳.貧困地區農戶融資需求與融資能力——基于有序選擇模型的實證分析[J].南方金融,2016(7):57-66.
[15]高瑞.經濟新常態下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思考[J].經濟界,2017(1):81-88.
[責任編輯:高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