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向鑫
[摘 要] 就業問題是困擾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的主要難題,單純依靠市場機制的力量難以解決,政府有必要介入,研究如何運用財政政策來促進就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在綜合梳理當前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的相關文獻的基礎之上,分別從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措施、財稅政策工具對促進就業的影響、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就業財稅政策、不同地區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研究等方面進行評述,并對理論研究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即對如何運用財稅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問題應進一步深入研究,以發揮財稅政策對推動高質量就業的實踐指導作用,并為政府部門制定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就業;財政政策;稅收政策
[中圖分類號] F7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10-0104-02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s the main problem that bese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Since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relying solely on market mechanism,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intervene. Therefore, to study how to use fiscal policy to promote employment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the current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employ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employment, the impact of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tools on the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that promote employment in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the research on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proposed. In other words, how to use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higher quality employment issues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for helping fiscal policy play 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high-quality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for providing useful reference t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terms of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 employment, fiscal policy, tax policy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國家治理的支柱。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趨于平穩,城鎮新增就業人口呈現,但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如大學生、農民工和化解產能過剩過程中下崗工人等群體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技能人才比重偏低,就業者受教育水平不高、勞動者的權益還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等問題的制約,勞動者就業質量仍有待提高。財政政策是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就業和治理失業中具有其他手段無法比擬的積極效應。如稅收能夠通過刺激消費、鼓勵投資、調整產業結構、影響社會心理預期等手段影響勞動供求實現促進就業的目標。財政就業支出也是支持積極就業政策的基礎力量。社會保障、教育、政府投資等不同項目的財政支出,能夠通過提高勞動者知識技能和安全感,促進勞動力順利流動等途徑,對就業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學者在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方面的研究較多,主要集中在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措施的研究和不同的財稅政策工具對促進就業的影響研究兩個方面。還有從其他角度進行的研究,如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就業財稅政策、不同地區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等,這些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財稅政策對促進就業發揮著積極的重要作用,下面就上述研究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并評述。
一、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措施研究
關于如何運用財稅政策促進就業,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相對較多。如Silvia Ardagna(2007)將工會對勞動力市場的作用引入。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赤字財政政策有利于社會就業增加。而Torben M.etal(1996)認為不論實施何種財政政策,財政支出都會增加就業。
從我國學者的研究來看,在分析了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增加財政支出、加大稅收優惠力度等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建議。如中央財經大學馬海濤(2009)認為應加大促進就業的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中小企業、加大公共投資的力度、擴大促進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范圍;[1]武漢學院胡紹雨(2016)提出了加大政府的財政投資、教育、農業和補貼支出,以及對就業困難人員、第三產業實行減稅政策等財稅政策。[2]吉林省靖宇縣財政局王萍(2016)提出增加職業技能培訓的財政投入,以及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endprint
安徽銅陵學院馬克和(2014)、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薛鋼(2014)、西南財經大學郭佩霞(2014)等學者研究了促進就業的稅收政策建議。如馬克和認為應構建促進就業稅收政策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增加促進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形式,制定更加公平的促進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3]郭佩霞認為應將農村富余勞動力納入稅收扶持范圍,增加教育培訓與就業服務機構的稅收激勵;薛鋼認為應細化促進就業的行業,如民營中小企業和第三產業的稅收優惠,對就業技術培訓和為再就業服務的中介機構提供稅收優惠。[4]
二、財稅政策工具對促進就業的影響研究
關于財稅政策工具,包括稅收和不同項目支出對促進就業的影響,國內外學者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一)稅收對促進就業的影響研究
學者們普遍認為稅收會對就業水平和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如Steven Davis和Magnus Henrekson(2004)通過研究發現,稅收通過影響勞動力供給與需求,進而直接影響人們的勞動行為。Wille Leibfritzet(1997)和Kosi & Bojnec(2006)認為勞動稅收會增加勞動力成本,降低勞動需求。廣西財經學院董再平(2008)認為高稅負會阻礙經濟增長,進而抑制就業水平的提高;西安財經學院劉明(2009)認為低稅政策有利于擴大勞動供給和勞動需求,從而有助于擴大就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曉利(2014)認為降低居民消費稅等間接稅會刺激居民消費和增加就業,而勞動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會減弱居民的就業積極性。
(二)財政支出對促進就業影響研究
諸多學者認為增加社會保障、教育、政府投資性支出等會對就業產生促進作用。如Demetriades & Mamuneas(2010)認為政府投資性支出增加都能帶來勞動需求增加,而且短期的就業促進作用要大于長期。廈門大學張銘洪(2016)、山東大學邱兆林(2015)研究了財政支出結構的就業效應,認為從長期來看,教育支出與社會保障支出對就業都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5]新疆大學徐曉莉(2012)認為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可以帶來城鎮勞動就業的增加。[6]還有其他學者持有不同觀點,如Reissert(1993)認為失業救濟金會提高失業者的保留工資,延長失業時間。中國社會科學院王文甫(2010)認為政府公共教育支出與勞動就業的關系呈倒“U”形。
三、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就業財稅政策研究
大學生、農民工和就業困難人員是目前就業困難的三大重點群體,從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就業財稅政策研究來看,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文章相對較多。關于促進農民工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研究,與財稅政策聯系起來的研究較少,且研究時間相對較早。
針對當前大學畢業生不斷增加而就業率不高的現實問題,諸多學者認為應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的財稅優惠政策,努力為其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呂宗瑛(2014)、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楊華(2015);暨南大學楊森平(2016)等學者認為,應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給予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運用財稅政策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以帶動大學生就業,加大對大學生就業培訓和大學生就業創業相關中介機構的財政扶持力度等。[7][8][9]
關于促進農民工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方面,中南大學陳憲(2007)通過實證分析認為,國家增加財政收支和保持適當財政赤字運行均有助于擴大農民工就業;天津理工大學潘寄青(2009)認為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使農民工能享受免費職業教育和培訓;河北省康保縣財政局梁鳳芳(2014)提出對于現有企業和新辦企業的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應該統一,完善對再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的管理制度等鞏固下崗人員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四、不同地區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研究
(一)國內各地區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研究
一些學者研究了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杭州市、上海市等地區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如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吳貴明(2013)提出了加大健全就業服務體系的財政投入、加大對吸收就業能力強的中小企業財稅扶持、通過財稅政策鼓勵第三產業發展等完善福建省促進就業的財政支出政策建議;[10]東北財經大學劉明慧(2009)以遼寧省農村勞動力為視角,提出了促進其就業的財稅政策建議,包括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加大對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投入等方面。對促進地方就業和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11]
(二)國外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研究
如江西財經大學席衛群(2004),河北大學宋鳳軒(2006)、高銀玲(2016)等學者的研究。研究表明,日本、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國家都非常重視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和促進大學生就業。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就業服和改進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都實施了較大力度的財稅支持政策,包括財政補貼、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稅收優惠等措施。[12]國外先進經驗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為中小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補貼、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財政支持力度等對我國完善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五、國內外研究述評及展望
從現有研究來看,國外促進就業財稅政策研究較早,文獻也較多,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國外學者從福利支出和政策、稅負水平、勞動所得征稅的歸宿問題和稅制改革等財政政策與就業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總體來看,西方學者對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的理論研究和豐富案例的實證研究為我國構建完善的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提供了充分的啟示和經驗借鑒。但鑒于國外研究是建立在其發達的市場經濟和成熟的勞動力市場基礎上這一背景,對我國來說不能全盤照搬。
我國學者對就業財稅政策的研究相比國外的研究起步較晚,尚處于探索和學習階段,主要集中在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措施的研究,少數學者研究了國外和國內各地區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措施等。雖然我國專家學者對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有一定的理論研究,但總體關注度仍然不夠,且關于財稅政策如何實現高質量就業及財稅政策對就業質量的影響實證研究的文獻均較少。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采取一系列方針、政策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以來,實現高質量就業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為此,對如何運用財稅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問題應進一步深入研究,以發揮財稅政策對推動高質量就業的實踐指導作用,并為政府部門制定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馬海濤,向飛丹晴.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探討[J].稅務研究,2009(5).
[2]胡紹雨.促進就業的積極財稅政策分析[J].理論學刊,2016(7).
[3]馬克和.促進就業稅收政策的不足與改革取向[J].稅務研究,2014(8).
[4]薛鋼,趙瑞.促進就業的稅收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14(8).
[5]張銘洪,盧曉軍,張志遠.財政支出結構的就業效應研究:理論與經驗證據[J].2016(4).
[6]徐曉莉,席銘,胡青江.社會保障支出對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新疆的數據[J].中國經貿導刊,2012(12).
[7]呂宗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財稅政策研究[J].財政監督,2014(15).
[8]楊華.新常態下促進大學生就業的財稅政策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5(39).
[9]楊森平,劉雪雪.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財稅政策研究——基于產業結構的視角[J].財會通訊,2016(5).
[10]吳貴明.福建地方財政促進就業的支出路徑選擇[J].中國財政,2013(13).
[11]劉明慧.促進遼寧省農村勞動力就業的財稅政策思考[J].地方財政研究,2009(10).
[12]高銀玲,徐思奇.國外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及借鑒[J].經濟研究參考,2016(40).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