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木++章晨
靈芝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靈芝的培育和養殖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食用菌社的成員,我就臺州的參觀實踐淺論靈芝的種植情況,從大棚建設、靈芝品種、培育過程及成長階段的管理進行論述。
靈芝是我國傳統的真菌藥物,具有滋補,健腦,強壯,消炎,利尿,健胃等功效,自古被譽為“仙草”。近年來人們對靈芝的需求大幅上升,而野生靈芝因木材大量砍伐而日驅減少,使得人工栽培靈芝受到廣泛關注。
靈芝是喜溫性真菌,喜歡在濕熱的環境中生長,適宜溫度是15-35℃。栽培靈芝需要選擇土質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的疏松土壤。臺州市年平均氣溫為18.3℃,年平均降水量為1632毫米,適合靈芝種植。
臺州市第一中學食用菌社成立于2016年,我們有幸成為第一屆會員。在高級農技師、臺州市藥用真菌研究所所長甘連法和學校生物老師章晨的指導下,我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靈芝的大棚種植實踐,并作整理記錄,希望給靈芝種植愛好者以參考。
大棚的搭建
我們食用菌種植大棚設在校園一角,面積約75平方米,地勢平坦,取水方便,環境潔凈,排灌方便,避風向陽。大棚由鋼管搭建而成,棚架高300 cm,上面蓋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塊壓住薄膜,兩端稍打開,可隨時通風。大棚可以有效調解靈芝生長所需要的溫度、濕度和日照。
靈芝的選種
不同的靈芝對環境要求也有所差異,我們食用菌社選種的是木芝。這個品種的特點是:易成活,穩定性強,菌蓋平整圓滑,菌肉肥厚。
靈芝菌絲的培育
靈芝生長分菌絲體和子實體兩個生長階段。菌絲培養階段對無菌的培養環境要求較高。我們食用菌社的菌絲在臺州市藥用真菌研究所培植的。該研究所所長甘連法告訴我們:菌絲的培養原料必須新鮮,無霉變。拌好裝袋后要及時滅菌,以防變質。要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培養室經過消毒才可以移入接種后的菌袋。溫度控制在26-28℃,保持濕度適宜、空氣新鮮。一周左右,菌袋表面布滿菌絲。定期檢查,及時清除雜菌。菌絲體在黑暗的條件下生長快,光線宜弱不宜強。
靈芝子實體生長階段的管理
大棚溫度濕度的調節。5月,我們將培養成熟的菌絲袋移入大棚。靈芝就種植在直徑約6cm椴木上,每排間距約40cm,植株間距約20cm。平常,我們一天向大棚內噴水2次,6月份梅雨季節適當減少噴水次數。7月出梅后,天氣干旱高溫,我們通常一天補水四次。在大棚封閉的情況下,棚內較棚外溫度高7-8度,這時就需要我們增加通風次數,以防靈芝子實體因高溫霉爛。
光照對菌絲發育有抑制作用,但對靈芝子實體生長有促進作用。子實體若無光照,難以形成;光照太弱,菌柄細長,菌蓋瘦小;光照在足夠強時,菌柄和菌蓋才正常生長。大棚內的靈芝接收到光照能夠滿足靈芝的生長需求。
靈芝移植三周左右,原基分化長出菌柄,半個月后陸續生長出菌蓋。菌蓋顏色由白色轉為黃色,然后逐漸加深成黃褐色。
靈芝生長實驗。為了觀察不同濕度和酸堿度對靈芝生長的影響,我們將靈芝分組,分別置于酸性、堿性、潮濕和干旱和正常的條件中。
我們分別用PH=2的鹽酸溶液25ml和PH=12的NaOH溶液30ml澆灌其中8株靈芝,改變其所生長的土壤酸堿度。澆灌過鹽酸溶液的靈芝生長速度略有加快,但植株個頭略小,且上部易脫落;澆灌過NaOH溶液的靈芝上面出現黑色下凹的條狀斑紋,那是因為脫水碳化的結果。
潮濕組的靈芝每天澆水兩次,每次澆水時水沒過菌柄0.5cm,開始幾天靈芝生長很快,兩三周后,靈芝因霉爛菌蓋全部脫落;干旱組的靈芝一周只澆水1-2次,植株呈深紅色,菌蓋上有較深的褶皺,靈芝生長緩慢,質地較硬。
靈芝的采收
當靈芝菌蓋不再增大,菌緣增厚,柄蓋色澤一致,孢子末飛散時即可采收。用報紙折成斗形,底部密封,倒扣于靈芝菌蓋上收集孢子粉。采收靈芝時,用剪刀從柄基部剪下,留柄蒂0.5-1厘米,剪口愈合后可以再形成菌蓋原基,發育二潮靈芝。采收后的靈芝要及時放在太陽下曬干或烘干,用塑料袋密封儲存。用以零售或批發,產生較高的經濟價值。
總之,靈芝的成長和培育是一個需要精心呵護的過程,在靈芝培育的每一個過程都蘊藏著培養人的心血,培養靈值即需要培養人具有基本的氣候學、生物學等知識儲備,也需要辛勤勞動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