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艷
【摘要】自讀后續寫作為新的寫作題型出現在浙江省高中英語高考樣題中起,全省的師生都投入了很大精力,解讀樣題、琢磨題意、尋求答題途徑。誠然,讀后續寫是學生練習寫作的好方式,寫作練習材料的取材途徑也多樣化,但是相應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對讀后續的寫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考 讀后續寫 新型方法
一、什么是“讀后續寫”
讀后續寫,就是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續寫,或者根據一定要求將不完整的文章補充完整。這種寫作方式是新興寫作方式,一經出現就十分受追捧,這種寫作方式簡單便捷,并且有資料作為依托,學生不用構思整個文章脈絡,只需進行續寫就可以。另外,這種寫作方式也是對閱讀理解的一種延伸。閱讀理解的篇目或者教材課文有很多經典篇目,除了用作閱讀理解之外,還可以用來進行讀后續寫,利用優質資源,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據《考試說明》該部分的規定,考生在續寫文章時,要注意續寫部分“與所給短文及段落開頭語的銜接程度”,“內容的豐富性和對所標出關鍵詞語的應用情況”,“應用語法結構和詞匯的豐富性和準確性”以及“上下文的連貫性”。根據這些規定,我們能夠總結出讀后續寫的特點:
1.限制性。讀后續寫是有限制性的,學生不能由著自己的思維天馬行空,這樣寫作是不符合要求的。學生需要根據原文意思和開頭的主旨思想梳理思路,建立寫作脈絡進行續寫,續寫的內容不能偏離原來主脈絡,避免出現驢唇不對馬嘴的現象。如:在浙江高考題目中規定:要使用5個以上短文中標有下劃線的關鍵詞語,這些關鍵詞語如人物、地點、事件,具有可選性??忌鷳獙@樣的題目可選性強,寫作范圍大,相對而言有較大的自主能力。但是仍然要在限定的范圍內寫作。
2.情節性。據筆者統計,讀后續寫的文章以敘事性或夾敘夾議的題材為主,故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并且給學生留的寫作空間很大。學生在這種基礎上進行在創作,可以有效發散思維。
3.前提性。文章的寫作前提是按照前文故事梗概和結構,思路要流暢,不能脫離原文寫作毫不相關的故事。也就是說,寫作的前提是按照前情提要,抓住這一點才能寫好續寫部分。
4.多元性。多元性指學生寫作方向的多元化,學生可以在前文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寫作。每個學生的寫作方向不同,就會出現多個結局。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可以出現多種結尾方式,這些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方向不同,構成多元化的寫作方式。
二、提升學生讀后續寫能力的策略
學生讀后續寫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和課后練習來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優化教學設計,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水平。
1.鼓勵學生進行可下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學生的平時積累越多,寫作時可以運用的素材就越多,因此要注重學生的平時積累。學生在最初涉及到寫作的時候,教師要先使學生掌握閱讀文章和總結文意,在理解方面沒問題后再開始著手培養寫作能力,這樣可以就讓同學們把基礎打好。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摘抄好詞好句,同時可以借鑒原作者的寫作手法等,讀的多了自然會運用地得心應手。
2.多進行技巧性引導。讀后續寫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寫上,怎樣寫呢?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向學生傳達一定的寫作技巧。
首先,寫作之前的審題是最重要的一步。學生在審題的時候要仔細,將題目中的要求盡可能詳盡地全部理解,同時將各項注意要點融合進構思中,梳理思路等。同時看清題目特殊要求和字數限制,很多學生失分在字數限制上,不是過多就是過少,這種學生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還有所欠缺,需要著重訓練。審題精準才能在寫作的時候成竹在胸。
其次,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將原文的思想脈絡和感情脈絡整理清楚并貫穿到續寫的文章中,使文章不偏離原來的寫作思路。文章結尾要點題,與文章手段相呼應,形成完整的文章結構。
第三,有些學生的寫作能力還不具備“一氣呵成”的水平,這時,教師就要著重培養學生打草稿的能力,可以先寫出一個結構框架。在此基礎上在潤色修飾文章,使文章呈現最好的狀態。
三、要求學習者具有較高的主動性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的主動性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個學生沒有學習英語的主動性,那么她的成績是很難提升的,讀后續寫也是一樣。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愛上寫作,再逐步培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趣味篇章,看一些英文報刊、故事、節目等,提高英語學習興趣。詞匯量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對于寫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主動性強的學生更有學習動力。
四、結語
作為高考的重點,讀后續寫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教師要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綜合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續寫訓練,加強詞匯量的積累。在此基礎上做好讀后續寫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陳鴦.高考新題型讀后續寫教學活動實踐[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15(11).
[2]王初明,亓魯霞.讀后續寫題型研究[J].外語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