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如雁
【摘要】傳統意義上,隱喻和轉喻是一種修辭手段,尤其在文學中,二者的角色更甚一籌。本文將從認知隱喻和轉喻的視角來分析英漢人體詞“頭”的一詞多義現象,進一步探析隱喻和轉喻的區別,以及英漢詞“head”詞義延伸與隱喻轉喻的聯系。
【關鍵詞】隱喻 轉喻 一詞多義
一、引言
隱喻與轉喻,作為一種認知手段,它是將抽象概念具體化的一個認知過程,從而幫助我們認識更多的新事物新概念,并且成為新事物命名的重要手段。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隱喻轉喻的形成涉及兩個域,根據自身經驗,我們將結構清晰的源域概念投射到結構模糊的目標域上,進而構建理解目標域概念。因此,本文將以人們最熟知的身體部位“頭”的名詞意義為例進行分析。
二、隱喻轉喻的區別與詞義延伸的聯系
隱喻與轉喻相似但有區別,最根本的區別在于隱喻是在兩個認知域之間進行映射,而轉喻是在同一個認知域中進行映射,本體和喻體之間是鄰近關系,意思是把某一事物的典型突出特征應用投射于另一事物上。例如:
(1)她是一株含羞草。
(2)孩子是父母的心肝。
句(1)是隱喻,含羞草是一種植物,會對光和熱產生反應,受到外力觸碰會立即閉合,因而得名含羞草。把“含羞草”映射到“她”上,說明她像含羞草一樣害羞,她與含羞草屬于兩個不同的認知模型,因而是隱喻。句(2)是轉喻,“心肝”是身體的一部分,是轉喻中“部分代替整體”的關系,在句(2)中,“心肝”與“孩子”同屬于“人”這一認知模型,因此是轉喻。
三、英漢語中“頭(head)”的解析
在《說文解字》中,許慎認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是人的思維特征,意思是古代人常把人身體各個部分作為衡量事物的標準,因此,以身體各個部位為源域,通過隱喻的方式構建陌生事物,衍生出豐富的詞義。如:心眼,針頭,煙頭,桌腿,手柄等,而在各類事物中,身體部位“頭”的隱喻轉喻用法更為普遍。本文以英語專業學生最為熟悉的《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簡稱《OALD》)詞典中的“head”名詞義項為例進行分析。
(1)[C] part of the body which contains the mouth,nose,eyes,and brain頭,頭部;
(2)a head [sing] this as a measure of length一個頭部之長度
(量度單位);
(3)[C] ability to reason;intellect;imagination;mind理解力;智力;想象力;頭腦;
(4)[sing] natural talent or mental ability as specified某方面的天資或材質;
(5)a head [sing] refers to an individual person一人;
(6)[C] thing like a head in form or position形狀或位置似頭之物;
(7)[C] foam on the top of poured beer(倒出的啤酒等上面)泡沫;
(8)[C] device on a tape-recorder,which touches the moving magnetic tape and convert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into sound(錄音機的)磁頭;
(9)[C] swelling on the skin or top part of a boil皮膚上膿腫的凸起部分;
(10)top or highest part or end上端;頂端;
(11)[C] more important or more prominent end較重要或較突出的一端;
(12)[sing] leading part in a army or procession;front(軍隊或行列的)領頭部分,前列;(fig比喻)chief position 領導地位;
以上12項詞義為該詞典所列出的名詞義項,其中義項(1)為“head”的本義“頭,頭部”,其典型的特征是:有思維能力,處于最上端(前端)的位置,形狀近圓形。義項(2)將“頭”延伸為“一個頭部之長”作度量單位,帶有轉喻的色彩,通常我們在比較兩個人高低時,會以“高一頭,高半個頭”來衡量,這時頭作為參照物映射到整個身體,屬于轉喻的思維模式,即“部分代替整體”。義項(5)延伸義為“一個人”,以“頭”的數量代替“人”的數量,部分代整體,也屬于轉喻模式。義項(3)(4)延伸義為“智力,天資”,人的大腦包括具體的神經細胞以及抽象的思維過程,智力、天資與思維具有相似性,因此在這一層面此延伸義為轉喻。義項(6)(7)(8)(9)的意義延伸均從頭的形狀出發,映射到不同的物體之上,如啤酒,錄音機,膿腫等,因此是隱喻的認知模式。義項(10)(11)的延伸義是從頭對于人身體的位置而言出發的,頭處于人身體最上端的突出位置,因此將行列,軍隊,文章的最前端部分用“頭”來代替,也屬于隱喻,因此這幾義項是隱喻轉喻的連續統。
四、總結
本文以人體詞“頭head”在詞典《OALD》中的名詞項意義為例,從隱喻和轉喻的認知視角對它的一詞多義現象進行分析,進而發現在隱喻思維模式下,詞義延伸是從與本義“頭,頭部”鄰近性出發,映射到不同的認知域中,延伸義與本義屬于橫組合關系;而在轉喻思維模式下,詞義延伸是從與本義“頭,頭部”相似性出發的,是在同一認知域內進行映射,延伸義與本義屬于縱聚合關系。然而,一詞多義現象不僅僅表現在名詞上,詞典中所出現的習語所表達的意義更為豐富,也更為廣泛,本文沒有對習語進行分析,希望以后在這一方面可以做更深一步的探討。此外,詞義延伸不僅受本義的影響,還得考慮社會文化及語言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束定芳.隱喻學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