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線路作為旅游產品中的一部分,是吸引旅游消費者的關鍵因素。縱觀前人研究,大多從宏觀層面探討旅游文本的整體翻譯策略,鮮少有人分析旅游線路這一微觀旅游語篇的翻譯策略。本文在紐馬克文本功能理論的指導下,對比分析中外旅游線路的差異,提出相應翻譯策略以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譯質量。
【關鍵詞】旅游線路 文本功能理論 翻譯策略
一、引言
旅游翻譯質量直接影響到國際游客對我國旅游資源的印象,其中優質的旅游線路更是我國旅游業的一張“名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外國游客是否到中國旅游,因此有必要對該文本進行翻譯策略的探討。縱觀各方理論,紐馬克的文本功能理論為旅游線路的翻譯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紐馬克的文本功能理論
在實際翻譯中如何選用恰當的翻譯策略關鍵在于實際語篇和相應的文本功能。英國著名翻譯家彼得·紐馬克從功能角度將文本功能分為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喚功能。表達功能多是作者的主觀想法較多,描寫類的語篇類型大多兼具表達功能;信息功能旨在傳播客觀內容,如科技報告等,而呼喚功能常見于廣告、旅游文本類型,旨在誘導、影響讀者的情感和行為。
按照紐馬克的劃分,旅游翻譯文本更多地是傳遞信息以呼喚讀者行動,即呼喚功能。而旅游線路(tour itinerary)通常包括行程和時間安排以及景點介紹。因此,旅游線路其實是集三種功能于一身,并略有側重,旅游線路的翻譯策略也應根據不同功能選取相應的翻譯策略。
三、中外旅游線路文本的特點
由于文化、生活環境、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中外旅游線路在內容和語言風格存在較大差異。旅游線路的內容差異主要體現在中西方思維和文化差異上。中文旅游文本受民族思維的影響,注重撰寫景點的風光景色和人文特色,更突出旅游資源的社會身份特征,如歷史影響、政治重要性、發展歷程等,翻譯文本大多也是亦步亦趨,忽視了目標讀者的接受度。而英文文本偏向純文本信息的呈現,注重客觀性描述,“更多強調從受眾角度出發對重點信息的傳輸,注重事實描述的真實度和可信度”。
就語言風格而言,中文的旅游線路文本受到中國傳統思維的影響,主觀色彩較濃厚,所用語言大多辭藻豐富,欲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但對于國外游客而言,這樣的介紹抽象而缺乏實質性,很難國外讀者很難產生共鳴。英文旅游線路一般秉承西方人客觀、理性的思維方式,用詞簡潔自然,描寫直觀突出,實用信息篇幅較多。
此外,英文語言風格的還體現在“旅游者和旅游線路的互動”。英文旅游線路的主語多為第一人稱復數,如“你”、“你們”,突出旅游者的自我中心地位。此外,英文語言多采用結構緊湊、邏輯性強的祈使句。使用祈使句不僅簡潔,更是在敦促旅游者能利用提供的機會去旅游。其次,英文多用現在時態,讓旅游者認為旅游經歷看上去可持久永恒。最后,英語文本中偏愛用情態動詞will和can,這里并不是表示義務或邏輯意義,而是表達旅游者要采取的行動方式。
四、文本功能理論指導下的旅游線路英譯策略
旅游資料屬于應用文文體范疇,較大眾化,主要目的是人們讀懂并獲得相關知識,同時能購買相應的旅游產品,簡言之,傳遞信息和誘導行動,旅游線路的翻譯也應基于此目的。旅游線路的英譯因根據相應內容判斷相應的文本功能,從而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
就旅游線路的描寫功能而言,文化差異使人們在各自的語言文化環境下形成了特定的欣賞和審美習慣,使旅游文本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英文旅游文本大多風格簡約,表達直觀通俗,注重信息的準確性與語言的實用性,即信息性文本更為突出,在將漢語旅游路線進行英譯時首先要重視國外讀者的閱讀期待。若想達到這樣的一種效果,就需要編譯和改寫策略的使用,以實現宏觀上的信息重組以及微觀上的語言轉換。之所以主張使用編譯和改寫策略,是因為這樣策略產生的譯文更加地道,滿足目標讀者的閱讀需求,這里包含以目標讀者為主體的編譯策略和呼喚性改寫策略。
1.以目標讀者為主體的編譯。編譯是指在尊重原文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譯者充分考慮目標讀者的文化、閱讀期待等,對譯文進行信息重構整理。因而,在旅游路線的翻譯中,為了有效傳達信息,譯者應考慮到讀者較為熟悉,容易接受的閱讀習慣,在譯文中使用較為熟悉的語言形式,即“旅游翻譯注重的應是原文與譯文間信息內容和文體功能的對等,而不是語言形式上的對應”。
譯者在進行編譯時應統籌考慮目標讀者的多種因素,如閱讀習慣和文化差異等。就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而言,他們在瀏覽頁面時更習慣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因此旅游線路文本不宜過長。此外,內容上也習慣倒金字塔結構,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置開頭。此外,編譯時應注意抓住重要信息,對于目標讀者無關的信息即可刪除,讓文本看起來輕松、簡練、有邏輯且重點突出。并且,文化差異也是編譯中值得注意的要點,譯者應以譯語文化的人群角度對原文進行增刪、改寫或合并等,從而減少因文化差異給目標讀者帶來的閱讀障礙,如:
下午游覽【頤和園】
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保存完整的皇家園林,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之一。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園內的荷塘,拱橋和亭臺樓閣令人賞心悅目,反映了中國藝術和生活的豐富歷史。
線路內容多為談論頤和園的重要性,但對外國游客而言,頤和園已是新事物,若將其他三大名園以及昆明湖、萬壽山、杭州西湖翻譯出來,外國讀者則不知所措,因此譯文可選取中文中的價值點,從西方人邏輯性較強的特點入手,進行編譯:
Afternoon:Enjoy the beauty of Summer Palace. As Chinas best-preserved royal garden, Summer Palace draws on design skills of gardens in Southern China and is renowned as a museum of its kind. Here you will be amazed at its lily ponds, arched bridges and painted pavilions that reflect the rich history of Chinese life and art.endprint
2.呼喚性改寫。旅游文本的目的就在于傳遞信息和促銷旅游產品,旅游線路也不例外。出游動機是旅游線路內容撰寫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現在國際游客的心理需求也是多樣化,多偏向冒險、多樣化和個性化。因此,若想更好地吸引國外游客,可在翻譯時采用一些符合潛在旅游者動機和心理需求的詞,如:escape, exploration, adventure, imagination等。這些詞經過大量精選而來,實際上是順應了當代旅游者的心理動機,如浪漫、冒險、刺激等。如某小鎮的線路名稱:“Key West Old Town:A Kaleidoscope of Life”, “Kaleidoscope”一詞揭示出此次旅游的特點,充滿變化,會讓人產生與之前旅游與眾不同、煥然一新的感覺。
此外,中文旅游線路的文本敘述多偏向描寫性,純粹描寫若是直接翻譯成英文,難免不夠地道,甚至是佶屈聱牙,不知所云。但對于旨在誘導國外游客的文本中,應適時變描述功能為呼喚或交互功能。因此,譯文中可盡量使用祈使語氣和第一人稱等,與讀者產生互動,吸引目標讀者的興趣。例如:
下午乘車前往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擁有12萬余件精品館藏,如古代青銅陶瓷器、雕塑、繪畫等。館內提供語音導覽器。
Afternoon:Well board a motorcoach to the magnificent Shanghai Museum that houses Chinas over 120 thousand finest collections of bronzes, sculpture, and painting. Audio cassettes are provided so that you can fully explore the museum.
綜上,對旅游文本進行翻譯首先考慮目標讀者的文化差異、思維模式、閱讀習慣等,選取原文中重要信息,使其內容簡練而又不失重點。同時在內容轉換翻譯時也應考慮運用一些能激發目標讀者興趣的詞或短語,盡量使旅游線路內容更加生動有趣。當然,這些策略須尊重作者原意,不應隨意刪減亂改。由于旅游文本的特殊風格,越來越多的譯者會將翻譯轉向寫作,改變傳統的寫作風格,從目標讀者的角度切入,采用隨意性和交互性的寫作方式,對原文內容進行整體改寫或直接撰寫,從而符合譯入語的風格,滿足目標讀者的閱讀期待。
五、結論
中國旅游對外傳播和文化交流離不開翻譯人員的參與,譯者應根據行程中內容的相應功能,采取相應的編譯、改寫策略,使內容更具可讀性。應指明的是,本文僅是對旅游線路文本進行翻譯策略研究,其網頁文本的翻譯策略是否出現新變化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熊力游,劉和林.旅游網頁文本的編譯策略[J].中國翻譯,2011, (6):63-67.
[2]方夢之,毛忠明.英漢-漢英應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275.
[3]丁大剛.旅游英語的語言特點與翻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4]黃忠廉,李亞舒.科學翻譯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
作者簡介:楊柳青(1992-),女,漢族,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高翻學院2015級英語筆譯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