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侯海軍+賀盟+劉超
【摘 要】地方高校肩負著培養本地創新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積極探推動材料類專業與地方發展“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相融合,是地方高校拓展特色人才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產學研用
隨著建設“雙一流”大學計劃的提出,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在發展中對自身定位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加快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與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近年來,鹽城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探索與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顯著成效。盡管如此,目前在實踐課程、產學研用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 存在問題
1)部分材料專業定位不準確
在新形式下,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已經向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新材料產業及其技術傾斜,這無疑對材料類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與模式指明了方向。以高分子材料為例,高性能橡膠與塑料已經滲入到汽車、建筑等行業。江蘇省乃至鹽城市有眾多高分子材料企業,也存在著與汽車公司配套的車用高分子材料生產工廠。這些優勢的存在為實施產教結合、以產促教提供了良好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定位環境。但是,目前材料類專業還是按照大材料的培養方案進行教學與實踐,沒有找準人才培養方案與服務地方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鹽城工學院為自身發展與人才培養確定了以下導向:作為地方本科院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以高素質本科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這就要求各個專業需要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體系,與地方企業形成互惠互動,相互發展的局面。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實踐能力。
2)實踐教學匱乏
在現有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下,各個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過于專業化、形式化, 不符合專業基礎知識教育,更不利于培養與地方行業結合的專業人才。
實踐教學大綱及模式落后,主要體現在在實驗教學方法上仍然拘泥于傳統教學方式。在實驗時完全按照既定的方法步驟去完成,告訴學生詳細的原理、步驟、儀器操作方法。使學生完全失去了查閱資料、獨立思考的機會。并且這些實驗和方法完全不能同工廠的實際生產相結合,更甚至這些實踐操作已經完全落后于實際生產。在教師隊伍方面,缺乏專業的實踐教學隊伍,尤其是缺乏真正懂材料生產工藝、過程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真正可以作為材料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基地非常少,完全不能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開展。
3)產學研用脫節
目前,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教師埋頭從事自己的科研,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也僅僅局限于理論,不能把課堂傳授的知識與企業的生產實踐相結合。學校也不能為教師、學生和企業搭建好溝通的平臺,這樣使得學校、科研單位及企業的教育資源閑置浪費。教師與學生不能真正的走進企業,就不能針對企業生產中工藝的不足提出研究立項,使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不能充分發揮。
2 解決方法
1)建立以“校企業共建”模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地方高校達到培養高素質本科工程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一條重要出路就是建立以“校企共建”模式的教學模式。地方院校能得到國家的投入有限,借助地方企業、行業的技術和經濟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并突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學習的場所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更要深入到生產實踐環節,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讓學生在生產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與運用,更要在生產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材料類專業覆蓋面廣,在與企業建立實踐訓練基地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在選擇實習、實訓項目時,要涵蓋所有專業課程涉及的知識點。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的實習項目合理分配實踐環節的任務。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人才培養方案與服務地方相結合。
2)鼓勵教師走出去、企業科技人員走進來
學生實踐匱乏反映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教師實踐經驗的缺乏。要使培養的學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歷,就必須要求教師隊伍中有足夠多的具有實際實踐經驗的師資力量。在地方高校中,對于沒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可以派駐到工廠中參與一定時間的學習、培訓。在人才引進方面,可以實施政策傾斜,在相同學歷和背景下優先引進具有工程實踐經歷的教師,擴充到教師隊伍中。鼓勵應用研究與本地生產密切聯系的教師去爭取更多的橫向科研項目,更好的為企業服務。鼓勵有科研成果的教師去創業,到企業實踐、 兼職。除此之外,在政策上可以明確把教師具有企業實踐經歷作為參評高級職稱的優選條件。
3)專業認證推動下的材料類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探索
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依據,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保障。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本校的一個特色專業,該專業以抓住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在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中提出了“面向建材、產學協同、項目綁定”人才培養新模式。這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自身專業特點的定位,經過數年打造,該專業為我國建材行業輸送了一批適用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和成果型人才。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認可度,在國家及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大背景下,2016鹽城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申請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眾所周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是現在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該認證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確保工科專業的畢業生能夠達到國內甚至國際的既定質量標準。該認證的兩個主要導向為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的合格性評價。為達到工程專業認證的要求,并以此為契機,鹽城工學院材料類專業,圍繞工程認證的實際要求在課程體系設置,師資力量的配備和辦學條件的配置上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順利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鹽城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形成了以“品牌專業-工程教育認證”雙質量體系的人才培養體系,有利的保證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3 結論
面臨地方高校生存壓力和新材料行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地方型本科院校定位于培養科技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新的研究課題,如何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培養質量是當下面臨的兩個重要方向。就目前來說,開展產學研用的協同教育模式是解決以上兩個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以高校、 科研單位和企業為主體,注重開展產學研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借助高校和企業共同建立實踐平臺,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比例,鼓勵學生到企業實習和開展畢業設計,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訓練計劃活動;同時,鼓勵企業和科研單位科技人員走進高校,加大高校教師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提升教師實踐經驗。在高校設立與生產切實相關的研究課題,注重實現高校培養、 企業和科研實踐的三者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為培養適合經濟產業結構轉型新形式下的工程創新應用人才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劉立柱,陸以杉,董麗敏,等.地方院校材料專業“產學研用”多渠道協同培養創新創業特色人才探索[J].高教學刊,2017(9):4-6.
[2]毛向陽,王章忠,趙秀明,等.基于產業轉型的應用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產學研協同教育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13(6):26-28.
[3]申少華,田俐,肖秋國,等.產學研相結合,加強材料化學專業實踐教學[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3):87-89.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